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機械論文 >

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的非線性分析與控制

發(fā)布時間:2017-10-23 00:05

  本文關鍵詞: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的非線性分析與控制


  更多相關文章: MEMS 微靜電驅動結構 剛度 非線性 諧振器


【摘要】:靜電驅動力作為微機電系統(tǒng)(MEMS)中一種重要的驅動力與檢測技術,被大量應用于微泵、微馬達、微諧振器、加速度計等微器件中。它具有高靈敏度、精度高、響應速度快、容易制造等優(yōu)點。諧振式微靜電驅動機構是MEMS器件中比較典型的機構,也是機電耦合的關鍵元件,其動力學特性和控制的研究具有比較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應用意義。 本文針對諧振式微靜電驅動機構的靜電力和動力學等方面的問題深入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結論如下: 1、本文以雙端固諧振式微靜電驅動機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諧振式微靜電驅動機構與平行板電容器的應用特點,研究了系統(tǒng)的靜電驅動力與壓膜阻尼的計算公式,采用瑞利-里茲法建立了靜電力-位移關系,基于Lagrangian方程,運用能量耦合法,建立了系統(tǒng)的動力學方程。 2、運用能量守恒方法,分析階躍響應時“吸附”效應最大剛度比,得出當剛度比小于0.5時,才能避免“吸附”效應;運用能量守恒的方法,分析階躍電壓響應時“吸合”電壓的大小,并對比了考慮非線性剛度和不考慮非線性剛度兩種狀態(tài)“吸合”電壓值的大小。研究表明:考慮非線性剛度的“吸合”電壓值比不考慮非線性剛度的“吸合”電壓值略小 3、對系統(tǒng)的靜電剛度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靜電剛度的大小可通過調節(jié)外加電壓來調節(jié);研究了交流電壓幅值、頻率和直流偏置電壓幅值對雙端固諧振式微靜電驅動動力系統(tǒng)動力學性能的影響;基于對系統(tǒng)靜電剛度分析,建立了通過調整直流電壓幅值調節(jié)靜電剛度、使系統(tǒng)“軟化”進而處于周期運動所應滿足的靜電剛度條件。 4、研究了在系統(tǒng)中加入線性變量反饋項kx和運用電路形成的反饋電壓加載到平行電容板上兩種方法對可動極板的混沌運動進行控制的方法。
【關鍵詞】:MEMS 微靜電驅動結構 剛度 非線性 諧振器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H-39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緒論10-15
  • 1.1 微機械電子系統(tǒng)的發(fā)展與應用10-12
  • 1.2 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非線性動力分析及控制的研究現(xiàn)狀12-14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目的及意義14-15
  • 第2章 常見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的建模15-30
  • 2.1 引言15
  • 2.2 常見的諧振式微靜電驅動機構15-16
  • 2.3 雙端固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的分析16-19
  • 2.3.1 雙端固諧振式微靜電驅動力學分析方程的推導17-18
  • 2.3.2 壓膜阻尼系數(shù)的推導18-19
  • 2.4 雙端固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的建模19-23
  • 2.4.1 雙端固可動極板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建模19-21
  • 2.4.2 雙端固橫直梁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建模21-23
  • 2.5 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吸附”效應及分析23-28
  • 2.5.1 “吸附”效應分析24-26
  • 2.5.2 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吸附”電壓求解26-28
  • 2.6 本章小結28-30
  • 第3章 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非線性特性分析30-49
  • 3.1 引言30
  • 3.2 靜電剛度及其分析30-32
  • 3.3 外加電壓對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非線性的影響32-46
  • 3.3.1 交流電壓頻率與系統(tǒng)的非線性特性34-36
  • 3.3.2 交流電壓幅值與系統(tǒng)的非線性特性36-40
  • 3.3.3 直流偏置電壓幅值與系統(tǒng)的非線性特性40-46
  • 3.4 靜電剛度與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非線性特性46-47
  • 3.5 本章小結47-49
  • 第4章 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混沌運動的控制49-59
  • 4.1 引言49
  • 4.2 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混沌的變量反饋控制49-53
  • 4.3 諧振式微靜電驅動系統(tǒng)混沌的電壓反饋控制53-57
  • 4.4 本章小結57-59
  • 總結與展望59-61
  • 致謝61-62
  • 參考文獻62-65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與科研成果6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敏;王小靜;劉永武;陳曉陽;;橫向振動微諧振器的仿真分析[J];微納電子技術;2006年02期

2 孫曦慶,李志堅,費圭甫;微多晶硅梁開關振蕩器[J];半導體學報;1993年06期

3 高嶸;王小靜;張效翔;王敏;于茂華;謝明春;;計入空氣阻尼的MEMS微諧振器非線性動力學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06年05期

4 陳志勇;周斌;張嶸;;一種提高電容式力傳感器線性度的結構設計[J];傳感技術學報;2008年04期

5 莊慶德,王善慈,陳書旺;日本微電子機械系統(tǒng)研究現(xiàn)狀[J];傳感器技術;2001年11期

6 吳桂君,,頤文琪;微電子機械系統(tǒng)的研究現(xiàn)狀[J];電工電能新技術;1994年02期

7 李衛(wèi)東;王秀巖;;杜芬方程的仿真分析及混沌控制[J];大連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8 洪永強,蔣紅霞;微電子機械系統(tǒng)及硅微機械加工工藝[J];電子工藝技術;2003年05期

9 王渭源,鮑敏杭;微電子機械系統(tǒng)進展和趨勢[J];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1996年03期

10 曹學軍;美國國家納米技術計劃[J];國外科技動態(tài);2000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吳;微加速度計的機電耦合特性及關鍵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806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0806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5b0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