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處理器目錄緩存結構設計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and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processing has become the core load of data center. Multi-core processors are widely used in data center servers, and directory cache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maintaining cache consistency in multi-core processor architecture. Research on its structure (such as sparse director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apacity and extensibility of directory cache. More suitable for handling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other computing intensive applications. However, when the multi-core processor executes a delay-sensitive big data application, the high memory access delay in the directory cache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the data cent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new master-slave directory cache structure optimizes the conformance protocol path in the process of data access, in which the home directory distinguishes the shared data from the private data, manages the private data access operation, and reduces the access delay of the private data. The capacity utilization of slave directory is improved, the cache consistency of shared data is maintained from directory to directory, and the storage efficiency of slave directory is improved by using finite bit tag structure. The Cloudsuite-v1.0 of big data program test set is evaluated on Simics GEMS simulation platfo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ter-slave directory cache structure reduces the hardware overhead by 24.39% and the delay of cache deletion by 28.45% compared with the sparse directory with 2 times capacity in the big data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the in-cache directory, the master-slave directory structure lost 5.14% cache deletion delay and 1.1% processor IPCs, but reduced the hardware overhead by 42.59%.
【作者單位】: 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浪潮集團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八六三”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基金項目(2013AA011701)
【分類號】:TP33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軼;吳名瑜;王永會;錢德沛;;一種硬件事務存儲系統(tǒng)中的事務嵌套處理方案[J];電子學報;2014年01期
2 夏軍;徐煒遐;龐征斌;張峻;?;;用于減少遠程Cache訪問延遲的最后一次寫訪問預測方法[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3 FANG Juan;WANG Jing;LI Chengyan;YAO Zhicheng;KE Weimao;;Partition-Based Cache Replacement to Manage Shared L2 Caches[J];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2014年03期
4 Muhammad Abid Mughal;Hai-Xia Wang;Dong-Sheng Wang;;The Case of Using Multiple Streams in Stream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2013年06期
5 張駿;田澤;梅魁志;趙季中;;基于節(jié)點預測的直接Cache一致性協(xié)議[J];計算機學報;2014年03期
6 馮超超;張民選;李晉文;戴藝;;一種可配置雙向鏈路的片上網絡容錯偏轉路由器[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4年02期
7 汪玲;黃炎;袁光輝;;重用感知的非一致緩存遷移策略研究[J];計算機工程;2014年02期
8 李國紅;汪東升;劉振宇;李崇民;劉根賢;郭三川;;核分組的多核處理器優(yōu)化方法[J];計算機科學與探索;2014年04期
9 朱素霞;季振洲;李東;張浩;;基于硬件簽名的循環(huán)式內存競爭記錄算法[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4年05期
10 李麗;張宇昂;傅玉祥;潘紅兵;韓峰;鄭維山;;三維眾核片上處理器存儲架構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慶;面向嵌入式多核系統(tǒng)的并行程序優(yōu)化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朱素霞;面向多核處理器確定性重演的內存競爭記錄機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馮超超;片上網絡無緩沖路由器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4 李建華;片上多核處理器緩存子系統(tǒng)優(yōu)化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5 章鐵飛;基于程序訪存模式的存儲系統(tǒng)節(jié)能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6 馬勝;Cache一致性片上網絡路由算法和流控機制優(yōu)化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7 鐘阿林;面向多線程應用的虛擬機VCPU調度與分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岐;基于CMP的硬件事務存儲系統(tǒng)優(yōu)化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2 張杰;基于CMP的共享L2Cache管理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3 馬超;徽商銀行基金代銷自動賬戶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4 王勛;面向非易失存儲器PCM的節(jié)能技術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3年
5 胡妍;結合結構級和門級的多核處理器功耗評估方法[D];湖南大學;2013年
6 劉雨辰;基于多維數(shù)組的高速片上網絡模擬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內蒙古大學;2014年
7 單磊;大規(guī)模并行片上系統(tǒng)的分布式并行模擬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8 潘震西;面向低功耗的多核多線程架構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4年
9 吳昌龍;Webjoin集群管理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10 張浪;面向異構集成的NoC路由算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浩;蘭峰;;多核處理器基本原理及其在汽車領域中應用的展望[J];汽車科技;2007年03期
2 何軍;王飆;;多核處理器的結構設計研究[J];計算機工程;2007年16期
3 肖紅;;基于多核處理器系統(tǒng)開發(fā)中的幾個問題[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4 張健浪;;三大于二,多核CPU之田忌賽馬[J];新電腦;2008年06期
5 都思丹;;前言:嵌入式多核處理器系統(tǒng)及視頻信號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6 黃國睿;張平;魏廣博;;多核處理器的關鍵技術及其發(fā)展趨勢[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9年10期
7 張戈;胡偉武;黃琨;曾洪博;王君;;片上多核處理器的結構級功耗建模與優(yōu)化技術研究[J];自然科學進展;2009年12期
8 萬志濤;章恒;張若淵;;基于多核處理器的深度包檢測的實現(xiàn)和性能評估[J];電信科學;2009年S2期
9 李晉惠;寇立濤;喬永興;;用軟件來提高多核處理器性能的方法分析[J];工業(yè)儀表與自動化裝置;2010年01期
10 嚴婕;;針對多媒體應用的多核處理器核間通信優(yōu)化[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建軍;戴葵;王志英;;一種多核處理器存儲層次性能評估模型[A];第八屆全國信息隱藏與多媒體安全學術大會湖南省計算機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彭林;張小強;劉德峰;謝倫國;田祖?zhèn)?;一種挖掘多核處理器存儲級并行的算法[A];第15屆全國信息存儲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劉杰;馬彥;葉維;高劍剛;;多核處理器存儲體系分析[A];第十五屆計算機工程與工藝年會暨第一屆微處理器技術論壇論文集(A輯)[C];2011年
4 潘送軍;胡瑜;李曉維;;多核處理器瞬態(tài)故障敏感性分析[A];第五屆中國測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萬志濤;章恒;張若淵;;基于多核處理器的深度包檢測的實現(xiàn)和性能評估[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6 方娟;張紅波;;多核處理器預取策略的研究[A];2010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何軍;王飆;;通用多核處理器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研究[A];第十五屆計算機工程與工藝年會暨第一屆微處理器技術論壇論文集(A輯)[C];2011年
8 桂亞東;;高效能計算機技術展望[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萬志濤;;基于多核處理器的面向時延敏感服務的云基礎架構[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10 陳遠知;;多核處理器的里程碑——TILE64[A];全國第三屆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交流會?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我國多核處理器研究實現(xiàn)新突破[N];光明日報;2012年
2 慶廣;多核處理器助力無線多媒體業(yè)務拓展[N];中國電子報;2009年
3 北京大學計算語言所副所長 詹衛(wèi)東;多核服務器:計算優(yōu)勢更上層樓[N];計算機世界;2005年
4 北京大學計算語言所副所長 詹衛(wèi)東;雙/多核服務器 計算優(yōu)勢更上層樓[N];網絡世界;2005年
5 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 何正未;軟件滯后制約多核應用[N];計算機世界;2006年
6 李梅 編譯;多核處理器新年井噴[N];計算機世界;2007年
7 英特爾產品與平臺市場部門數(shù)字家庭市場經理 莊淳杰;多核將大行其道[N];計算機世界;2007年
8 本報記者 陳斌;多核處理器的未來路徑[N];計算機世界;2008年
9 王悅承;Oracle改變多核定價模式[N];中國計算機報;2006年
10 ;多核:技術無懸念應用待拓展[N];計算機世界;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淼;面向多核處理器的并行編譯及優(yōu)化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魏海濤;面向多核處理器的數(shù)據(jù)流程序編譯關鍵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呂海;多核處理器芯片計算平臺中并行程序性能優(yōu)化的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李建華;片上多核處理器緩存子系統(tǒng)優(yōu)化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5 杜建軍;共享高速緩存多核處理器的關鍵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6 陳銳忠;非對稱多核處理器的若干調度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7 鄧林;單芯片多核處理器存儲優(yōu)化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8 呂正;多核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的驗證方法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9 賴明澈;同步數(shù)據(jù)觸發(fā)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10 蔣建春;異構多核嵌入式軟件關鍵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子光;多核處理器核間通信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2 王興啟;多核處理器的有鎖編程與非阻塞算法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1年
3 尤凱迪;高性能低功耗多核處理器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楊國芳;多核處理器核間通信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5 姚宗寶;多核處理器的加速比研究與熱設計[D];蘇州大學;2012年
6 韓毅宏;多核處理器網絡應用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7 盛肖煒;多核處理器內部核間通信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3年
8 徐軍;多核處理器功耗和熱量模型研究及實現(xiàn)[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9 奚海波;并行編程技術在多核處理器上的研究與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雪梅;嵌入式多核處理器的仿真器設計[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425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14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