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金屬論文 >

淬火-分配工藝對超級貝氏體組織相變影響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8 15:43

  本文關鍵詞:淬火-分配工藝對超級貝氏體組織相變影響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超級貝氏體 QP工藝 組織轉變 強韌性


【摘要】:基于固態(tài)相變熱力學條件中過冷度與形核速率之間關系,結合鋼中馬氏體相變隨溫度下降而連續(xù)轉變的特點,將改善鋼中馬氏體(M)組織強韌性的“淬火+分配(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熱處理工藝,引入到超級貝氏體(Super-bainite)組織制備工藝過程中。通過對超級貝氏體組織中殘余奧氏體(AR)量及其含碳量的變化等,研究了在該工藝條件下超級貝氏體組織的形成、形態(tài)和力學性能,在對該過程熱力學和動力學特點分析基礎上,討論了QP工藝對超級貝氏體組織轉變的促進作用;同時檢測了不同QP工藝下所得超級貝氏體組織的力學性能,優(yōu)化了工藝參數(shù)。設計的QP熱處理工藝為:將60Mn2Si Cr試驗用鋼試樣在箱式電爐中900℃保溫30min完全奧氏體化后,放入242℃鹽浴爐中分別進行“淬火”處理3min與5min后,再經260℃鹽浴爐中分別“等溫分配”處理6h、8h和12h后取出空冷直至室溫。對比試樣的制備工藝為箱式電爐中加熱900℃保溫30min完全奧氏體化后,放入溫度為260℃的鹽浴爐中等溫處理12h。采用光學顯微鏡、掃描電鏡、透射電鏡、X射線衍射儀等儀器,結合JADE分析軟件和公式等,對試樣進行了顯微組織形貌觀察,相組成定性定量分析,各相分布狀態(tài)分析和判定,斷口形貌觀察等;采用材料力學性能測試儀器設備(洛氏硬度計、顯微硬度計、拉伸試驗機、沖擊試驗機)對試樣進行了硬度、強度、塑性和沖擊韌性等力學性能的檢測。分析和檢測結果表明,60Mn2Si Cr鋼經所制定的QP熱處理工藝處理,可以得到由條束狀貝氏體鐵素體(BF)+分布于BF條束間的富碳薄膜狀殘余奧氏體構成的超級貝氏體組織;與常規(guī)等溫熱處理得到的超級貝氏體組織相比較,組織中殘余奧氏體量有所下降,分別為5.29%和9.41%,AR中含碳量分別為1.64%和1.02%,由此判斷QP工藝的施加對超級貝氏體組織轉變有一定促進作用。此時,鋼的主要力學性能指標為抗拉強度(σb)=2128MPa、斷后伸長率(δ)=11.04%、沖擊韌性(αk)=49.28J/cm2,具有良好的強韌性配合。上述結果產生的主要原因是,QP熱處理工藝的實施增加了相變過冷度,促進了α相晶核的生成,細化了顯微組織。其中貝氏體鐵素體板條寬度可由原來300~400nm減少至200~250 nm左右;同時,過飽和α相在QP熱處理工藝中的排碳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該過程屬于上坡擴散,驅動力來自于C在γ相和α相的化學勢之差(αCγC-(28)μμΔμ);通過對上述試驗數(shù)據(jù)的綜合分析,優(yōu)化后的QP熱處理工藝參數(shù)是,試驗用鋼900℃完全奧氏體化,保溫30min后,在TQ=242℃、QT=5min、TP=260℃、PT=6h條件下處理。
【關鍵詞】:超級貝氏體 Q&P工藝 組織轉變 強韌性
【學位授予單位】:長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G142.1;TG156.3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緒論8-16
  • 1.1 引言8
  • 1.2 超級貝氏體簡介及近年的發(fā)展概況8-10
  • 1.3 Q&P熱處理工藝的簡介及研究概況10-14
  • 1.3.1 Q&P工藝簡介10-11
  • 1.3.2 Q&P工藝分類及其示意圖11-12
  • 1.3.3 Q-P-T工藝簡介12-13
  • 1.3.4 國內外Q&P工藝的研究概況13-14
  • 1.4 本文的選題依據(jù)、主要研究內容及意義14-16
  • 第二章 試驗內容及試驗方法16-21
  • 2.1 試驗用鋼的成分16
  • 2.2 熱處理工藝與所用設備16-18
  • 2.2.1 均勻化退火16-17
  • 2.2.2 Q&P熱處理工藝17
  • 2.2.3 等溫淬火熱處理工藝17-18
  • 2.3 顯微組織形貌觀察18-19
  • 2.3.1 金相觀察18
  • 2.3.2 掃描電鏡觀察18
  • 2.3.3 透射電鏡觀察及衍射斑點的標定18-19
  • 2.4 X射線衍射實驗19
  • 2.5 力學性能檢測19-21
  • 2.5.1 硬度試驗19
  • 2.5.2 沖擊試驗19-20
  • 2.5.3 拉伸試驗20
  • 2.5.4 斷口形貌觀察20-21
  • 第三章 Q&P工藝對超級貝氏體組織轉變影響的研究21-39
  • 3.1 Q&P工藝的模型21-23
  • 3.2 熱處理工藝的設計23-29
  • 3.2.1 殘余奧氏體等溫轉變曲線的測定23-25
  • 3.2.2 等溫淬火熱處理工藝的設計25-27
  • 3.2.3 Q&P熱處理工藝的設計27-29
  • 3.3 殘余奧氏體量及其含碳量的分析計算29-32
  • 3.3.1 殘余奧氏體含量及其含碳量的計算方法29-30
  • 3.3.2 殘余奧氏體含量及其含碳量的理論分析30-32
  • 3.4 Q&P工藝后超級貝氏體的組織形貌特征32-34
  • 3.5 Q&P工藝促進超級貝氏體組織轉變的熱力學分析34-36
  • 3.6 碳化物相析出情況及理論分析36-39
  • 第四章 Q&P工藝對超級貝氏體強韌性的貢獻39-46
  • 4.1 Q&P工藝促進超級貝氏體強韌化機制39-41
  • 4.1.1 固溶強化39-40
  • 4.1.2 細晶強化40-41
  • 4.1.3 位錯強化41
  • 4.2 Q&P工藝對超級貝氏體力學性能的影響41-46
  • 4.2.1 硬度分析41-42
  • 4.2.2 拉伸性能分析42-44
  • 4.2.3 沖擊性能分析及沖擊斷口形貌觀察44-46
  • 第五章 結論46-47
  • 致謝47-48
  • 參考文獻48-54
  • 作者簡介54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永衛(wèi),王恩澤,劉津冬;鑄態(tài)貝氏體鑄鐵氣缸套研究[J];鑄造;2003年12期

2 紀謙茂;;稀土奧氏體-貝氏體蠕鐵組織形態(tài)的研究[J];煤炭技術;2011年11期

3 張青來 ,夏朝暉 ,徐建芬;球墨鑄鐵中貝氏體形貌電鏡分析[J];上海鋼研;1998年06期

4 曲敬信,楊東方,欒道成,邵荷生;一種新型貝氏體組織的研究[J];鋼鐵研究學報;1992年02期

5 楊軍,符寒光;多元低合金貝氏體鑄鋼磨球的研究和應用[J];鋼鐵釩鈦;2000年02期

6 宋余九 ,李棟才 ,劉靜華 ,沈蓮 ,饒啟昌;馬氏體、貝氏體復合組織的疲勞斷裂[J];機械工程材料;1983年04期

7 靳蘭芬,梁甜;16Mn鋼軋后控制冷卻的貝氏體組織與性能[J];材料科學與工藝;1995年04期

8 張青來,孟繁德,夏朝暉,徐建芬;低硅鋁球鐵中貝氏體形貌電鏡分析[J];鑄造;1998年11期

9 解培民,符寒光;多元低合金貝氏體鑄鋼磨球的研究[J];鑄造技術;2000年05期

10 苑少強,褚祥治,肖春英,劉大江,陳濤;弛豫過程對貝氏體組織細化的定量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朱占濤;王增利;付成安;;盤螺生產中貝氏體組織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A];全國高速線材生產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2 戴品強;何則榮;;優(yōu)化組織球鐵的力學性能及其微觀斷裂行為[A];第十二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旭東;超細化低碳貝氏體組織的形成、控制技術及工業(yè)化應用實現(xiàn)多項創(chuàng)新[N];科技日報;2007年

2 廖建國;建筑結構用780MPa級鋼板的開發(fā)[N];世界金屬導報;2009年

3 李忠波 高照海 李亮亮;高強度結構鋼Q550D的研發(fā)實踐[N];世界金屬導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郭明陽;淬火-分配工藝對超級貝氏體組織相變影響的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席光蘭;鋼中貝氏體組織控制工藝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6年

3 張翠翠;鋼中超級貝氏體組織形態(tài)與性能的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4年

4 王瑋;超高碳鋼的貝氏體組織形成特征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3年

5 李紀委;含硅鋼納米貝氏體組織形成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9948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9948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09f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