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表面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技術方案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18 08:04
本文關鍵詞:孔表面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技術方案及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孔表面 滾磨光整加工 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 三維離散元 EDEM仿真
【摘要】:表面光整加工作為機械加工中最后的一道加工工序,在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性能和使用壽命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機械加工中,孔的加工量占機械加工總量的相當大一部分比例,但由于孔的結構特點,致使許多現(xiàn)有的光整加工方法不能高效經(jīng)濟的被應用于對其表面進行光整加工。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作為近幾十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光整加工工藝,相對其它光整加工技術具有一些顯著的優(yōu)勢,例如具有加工能力強,加工效率高,容易實現(xiàn)自動化的特點;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適用于中小型零件外表面光整加工。本文針對大尺寸直孔的結構特點,借鑒傳統(tǒng)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過程中筒壁磨損的啟發(fā),提出了一種大尺寸直孔表面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新方法,研究內(nèi)容和主要成果如下: 1.對傳統(tǒng)渦流滾磨光整加工裝置重新進行結構改進,擴大了其光整加工應用范圍,使之能對大尺寸直孔表面進行光整加工。 2.對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機理進行了簡介,并對加工時磨料的受力和運動進行了分析和模擬。 3.利用三維離散元法分別對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過程的動力學模型和接觸模型進行了建立,運用EDEM離散元軟件對磨料的運動進行了可視化仿真,,通過分析加工時磨料的速度、磨料與工件間的法向接觸力和接觸次數(shù)等,探討不同加工參數(shù)對磨料運動和加工效果的影響。 4.對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進行實驗研究,對轉(zhuǎn)速、加工時間和磨料半徑等主要因素進行正交試驗,分析不同影響因素對加工效果的影響程度,并得出較優(yōu)的加工參數(shù)。 本文利用EDEM離散元軟件系統(tǒng)的分析了不同加工參數(shù)對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下磨料運動變化的影響規(guī)律,進而對加工參數(shù)對光整加工效果的影響進行理論分析,研究成果對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理論有一定的補充作用;這對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機型的設計和加工參數(shù)的優(yōu)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另一方面,可以代替設備定型前大量的繁雜實驗,可以縮短設計周期和提高設計效率。對于推動表面滾磨光整加工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及推廣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孔表面 滾磨光整加工 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 三維離散元 EDEM仿真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G58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緒論10-24
- 1.1 引言10-11
- 1.2 表面光整加工技術概述11-12
- 1.3 表面光整加工的未來發(fā)展方向12-14
- 1.4 大尺寸孔表面光整加工概述14-20
- 1.4.1 珩磨加工14-15
- 1.4.2 滾壓加工15-16
- 1.4.3 研磨加工16-17
- 1.4.4 擠壓珩磨加工17-18
- 1.4.5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18-19
- 1.4.6 動力刷加工19-20
- 1.4.7 氣粒兩相螺旋流光整加工20
- 1.5 大尺寸孔表面光整加工方法的研究現(xiàn)狀20-22
- 1.6 本課題研究內(nèi)容22-24
- 第二章 傳統(tǒng)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概述24-28
- 2.1 傳統(tǒng)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裝置介紹24-25
- 2.2 影響加工效果的主要因素25-26
- 2.2.1 離心底盤形狀及固定筒壁形狀25
- 2.2.2 離心底盤的轉(zhuǎn)速25
- 2.2.3 混合物的裝入量25-26
- 2.3 孔表面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技術方案的提出26
- 2.4 本章小結26-28
- 第三章 孔表面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理論分析28-38
- 3.1 孔表面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原理簡介28-29
- 3.2 磨料顆粒的運動及受力分析29-36
- 3.2.1 磨料顆粒運動的數(shù)學模型29-32
- 3.2.2 磨料顆粒的運動模擬及分析32-35
- 3.2.3 磨料顆粒的受力分析35-36
- 3.3 本章小結36-38
- 第四章 孔表面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過程仿真及分析38-62
- 4.1 基于離散元法的分析軟件 EDEM 簡介38-40
- 4.1.1 離散元法發(fā)展現(xiàn)狀介紹38-39
- 4.1.2 離散元軟件介紹39-40
- 4.2 磨料顆粒和邊界的幾何模型40-41
- 4.2.1 磨料顆粒的幾何模型40
- 4.2.2 邊界幾何模型40-41
- 4.3 磨料顆粒的接觸模型41-44
- 4.3.1 法向接觸力的計算42
- 4.3.2 切向接觸力的計算42-43
- 4.3.3 合力和合力矩的計算43
- 4.3.4 彈性系數(shù)和阻尼系數(shù)的確定43-44
- 4.4 磨料顆粒模型的運動方程44-45
- 4.5 孔表面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仿真45-48
- 4.5.1 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裝置模型的建立45-46
- 4.5.2 EDEM 中仿真條件設定46-48
- 4.6 孔表面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仿真結果分析48-60
- 4.6.1 不同底盤轉(zhuǎn)速對磨料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分析48-53
- 4.6.2 不同磨料填充量對磨料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分析53-56
- 4.6.3 不同磨料半徑對磨料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分析56-60
- 4.7 本章小結60-62
- 第五章 孔表面動態(tài)渦流式滾磨光整加工實驗研究62-68
- 5.1 實驗裝置及相關物料的選擇62-65
- 5.1.1 實驗裝置介紹62-63
- 5.1.2 實驗加工工件選取63-64
- 5.1.3 磨料選取64
- 5.1.4 磨劑選取64
- 5.1.5 測量儀器選取64-65
- 5.2 正交實驗設計65-67
- 5.2.1 正交實驗介紹65
- 5.2.2 正交實驗設計65-66
- 5.2.3 正交實驗結果及分析66-67
- 5.3 本章小結67-68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68-72
- 6.1 總結68-69
- 6.2 展望69-72
- 參考文獻72-76
- 致謝76-7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7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祝錫晶,王愛玲,辛志杰,袁藝,徐鴻鈞;超聲珩磨在發(fā)動機缸套光整加工中的應用研究[J];兵工學報;2003年01期
2 張惠生;機械零件去毛刺工藝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周航;周旭東;周宛;;金屬零件表面滾壓強化技術的現(xiàn)狀與展望[J];工具技術;2009年12期
4 趙婧;夏偉;李風雷;周照耀;;滾壓表面強化機理的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工具技術;2010年11期
5 劉紅臣;王秋菊;;大型深孔鉆鏜床的滾壓加工[J];裝備制造技術;2013年10期
6 范榮鑫,左繼成;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3年04期
7 熊元一,郭建忠,侯軍麗,李貴賢;珩磨工藝原理簡介[J];機械工人.冷加工;2004年05期
8 王婷;王東坡;劉剛;龔寶明;宋寧霞;;40Cr超聲表面滾壓加工納米化[J];機械工程學報;2009年05期
9 李春;楊勝強;;二相流理論在光整加工技術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8年17期
10 劉凱欣,高凌天;離散元法研究的評述[J];力學進展;2003年04期
本文編號:8743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8743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