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曲面慢刀伺服車削數(shù)值模擬及工藝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復雜曲面慢刀伺服車削數(shù)值模擬及工藝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慢刀伺服 復雜曲面 數(shù)值模擬 二次開發(fā) 預測 響應曲面 參數(shù)優(yōu)選
【摘要】:慢刀伺服技術(Slow tool servo,STS)是一種新型的精密車削加工技術,主要應用于各種復雜曲面的車削加工,具有較高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歐美國家對該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已經實現(xiàn)了工業(yè)應用。而國內(特別是大陸)相關的研究工作相對較晚,尚未形成加工能力。本文基于自主研發(fā)的慢刀伺服裝置,對復雜曲面慢刀伺服車削數(shù)值模擬和加工工藝開展了相關研究。首先,介紹了慢刀伺服技術的基本理論及研究現(xiàn)狀。針對其多用于復雜曲面加工的特點,對DEFORM-3D軟件進行了二次開發(fā);贚agrange分段線性插值理論,采用Fortran語言編寫運動控制子程序,通過讀取不同曲面的離散刀位點坐標,實現(xiàn)了對復雜曲面慢刀伺服車削過程的有限元模擬仿真。其次,采用二次開發(fā)的軟件,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預測模型。選用Johnson-Cook(JC)材料本構方程、庫倫(Coulomb)摩擦力模型以及自適應網格劃分等準則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诒砻娲植诙鹊奈⒂^表現(xiàn),采用位移參數(shù)對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值進行了預測,同時初步分析了不同車削加工條件對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并通過相應的工藝試驗進行了驗證。預測結果也為下文試驗設計過程中因素的選取提供了依據(jù)。為了獲取更加合理的工藝參數(shù)從而提高加工質量,建立了加工工藝優(yōu)化模型;陧憫娣(RSM)以及前文預測結果,設計工藝試驗,建立了多元二次回歸分析模型,并對模型進行了優(yōu)化。采用優(yōu)化后的模型,分析了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對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力大小。通過滿意度函數(shù)法進行優(yōu)化求解,得出了最優(yōu)工藝參數(shù)組合:刀具圓弧半徑0.88mm,進給速度5μm/r,背吃刀量5μm,主軸轉速200r/min,離散角2°。利用該組參數(shù)進行加工試驗,相比未優(yōu)化時的加工工件,表面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證明了該模型的實用性。最后,建立了球面、漸進多焦點曲面兩種典型曲面的數(shù)學模型。通過慢刀伺服車削試驗,進一步驗證了前文的理論。
【關鍵詞】:慢刀伺服 復雜曲面 數(shù)值模擬 二次開發(fā) 預測 響應曲面 參數(shù)優(yōu)選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G51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緒論9-17
- 1.1 課題背景及研究意義9-11
- 1.2 慢刀伺服車削技術原理及研究現(xiàn)狀11-14
- 1.2.1 慢刀伺服車削基本原理11-12
- 1.2.2 慢刀伺服車削研究現(xiàn)狀12-14
-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內容14-17
- 第二章 復雜曲面慢刀伺服車削數(shù)值模擬17-33
- 2.1 慢刀伺服數(shù)值模擬基礎理論17-18
- 2.1.1 有限元法17-18
- 2.1.2 DEFORM-3D軟件18
- 2.2 二次開發(fā)技術18-22
- 2.2.1 自定義數(shù)據(jù)19-20
- 2.2.2 二次開發(fā)模塊20-22
- 2.3 運動控制子程序開發(fā)22-32
- 2.3.1 速度計算22-26
- 2.3.2 刀觸點軌跡離散26-28
- 2.3.3 環(huán)曲面數(shù)據(jù)文件生成28-31
- 2.3.4 程序編譯31-32
- 2.4 本章小結32-33
- 第三章 慢刀伺服車削表面粗糙度預測33-47
- 3.1 有限元建模33-39
- 3.1.1 剛塑性有限元理論及分析流程33-34
- 3.1.2 幾何模型34-35
- 3.1.3 材料本構方程35-37
- 3.1.4 網格劃分37-38
- 3.1.5 摩擦力模型38-39
- 3.1.6 分離準則39
- 3.2 表面粗糙度預測39-44
- 3.2.1 預測機理39-40
- 3.2.2 結果及分析40-44
- 3.3 試驗驗證44-45
- 3.3.1 試驗裝置44-45
- 3.3.2 試驗結果45
- 3.4 本章小結45-47
- 第四章 慢刀伺服車削工藝優(yōu)化47-59
- 4.1 響應曲面法簡介47-48
- 4.2 試驗設計及試驗結果48-51
- 4.2.1 試驗設計48-50
- 4.2.2 試驗結果50-51
- 4.3 響應曲面法建模及模型優(yōu)化51-53
- 4.3.1 模型建立51-52
- 4.3.2 模型優(yōu)化52-53
- 4.4 結果分析與討論53-58
- 4.4.1 模型檢驗53-55
- 4.4.2 交互項分析55
- 4.4.3 擾動分析55-56
- 4.4.4 參數(shù)優(yōu)化及試驗驗證56-58
- 4.5 本章小結58-59
- 第五章 典型曲面慢刀伺服車削試驗59-67
- 5.1 慢刀伺服數(shù)控工藝軟件59
- 5.2 球面加工試驗59-61
- 5.2.1 工件尺寸及工藝參數(shù)59-60
- 5.2.2 加工結果與分析60-61
- 5.3 漸進多焦點曲面加工試驗61-65
- 5.3.1 漸進多焦點曲面數(shù)學模型61-64
- 5.3.2 工件尺寸及工藝參數(shù)64-65
- 5.3.3 加工結果與分析65
- 5.4 本章小結65-67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67-69
- 6.1 工作總結67-68
- 6.2 研究展望68-69
- 參考文獻69-73
- 致謝73-7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7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新強,王建平,徐瑞霞;車內復雜曲面工裝[J];機械工人.冷加工;2005年03期
2 陳欣;金俊杰;王可;;一種復雜曲面測量新技術的理論研究[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07年02期
3 何靈;空間立體曲面零件的編程和加工[J];機床;1992年03期
4 謝展;錢志良;張新建;;規(guī)則曲面?zhèn)茹娺^程中的刀位計算[J];機械工程師;2007年12期
5 周紀軍;石濤;;曲面零部件加工技術問答[J];家具;2003年06期
6 牟魯西;尹周平;;基于誤差分析的曲面組合測量方法研究[J];現(xiàn)代制造工程;2012年10期
7 謝叻,周儒榮,阮雪榆;自由曲面零件余量加工算法[J];機械工程學報;2003年05期
8 佛新崗;;MasterCAM曲面精加工方案選擇研究[J];煤礦機械;2012年01期
9 黃大貴,武好明,,謝偉;直線元成型復雜曲面的五坐標CNC加工技術[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10 謝秋馨;;在Master CAM中進行曲面自動加工教學的探索[J];湖南農機;201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童偉;劉建養(yǎng);;高精度參數(shù)化曲面的造型和加工技術探討[A];中國電子學會生產技術學分會機械加工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2 申曉龍;張來希;;數(shù)控線切割加工模具曲面裝置的改造研究[A];第14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海東;面向航空發(fā)動機葉片頂端修復的曲面再生算法與誤差分析[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王曉飛;復雜曲面測量規(guī)劃及定位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3 趙東宏;薄壁曲面零件數(shù)字化制造優(yōu)化技術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4 王立成;復雜曲面原位檢測方法與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牟魯西;復雜曲面零件在機測量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6 鐘山;復雜曲面正向/逆向快速設計關鍵技術與增材制造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7 孔令葉;軸對稱回轉曲面精密磨削加工技術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楊建中;復雜多曲面數(shù)控加工刀具軌跡生成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李國;基于刀具擺動進給的非球曲面超精密車削方法及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鄭剛;復雜曲面非球頭刀寬行銑削加工的幾何學原理與方法[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衍濤;基于慢刀伺服的曲面準柔性拋光技術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5年
2 田洪東;基于研拋力控制的復雜曲面精密研拋技術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夷宏明;復雜曲面在機激光掃描測量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4 李春林;復雜曲面慢刀伺服車削數(shù)值模擬及工藝試驗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5年
5 劉鳴華;基于結構仿生的派生曲面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6 胡濱;異型功能曲面的數(shù)字化閉環(huán)創(chuàng)成技術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7 江歡;曲面展開方法及其計算機實現(xiàn)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8 孟凡秋;基于Mastercam的凸形曲面數(shù)控加工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9 李堅;非回轉對稱光學曲面車削加工誤差評定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張建平;整體葉輪葉片曲面?zhèn)茹娂庸さ牡段灰?guī)劃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77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77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