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遷移下微焊點組織演變及蠕變行為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6-23 12:42
為了滿足便攜化、輕量化和多功能化的需求,電子產品在趨向于小型化的同時集成度越來越高,這必將導致互連焊點的特征尺寸越來越小,并且使互連焊點兩端的產熱更加不平衡,導致焊點承受更高的溫度梯度,從而引發(fā)更加明顯的熱遷移現(xiàn)象。在電子封裝中,互連焊點結構中的基板、釬料等所選用的材料不同,導致其熱膨脹系數也不同,在互連焊點服役過程中,當承受焦耳熱時,必然會使互連焊點受到熱應力的作用,使其發(fā)生蠕變并最終失效。因此,研究微焊點的熱遷移效應以及熱遷移下的蠕變行為是研究電子封裝互連焊點可靠性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無鉛釬料的推廣,研究無鉛焊點的熱遷移效應及熱遷移下的蠕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Cu/Sn0.7Cu/Cu、Cu/Sn0.7Cu/Ni和Ni/Sn0.7Cu/Ni焊點結構為實驗的研究對象,在中值溫度為125℃、溫度梯度為1120℃/cm的熱遷移條件下進行焊點的熱遷移實驗,分析界面組織的生長演變規(guī)律,分析熱遷移對其的影響。在同一熱遷移條件下,施加不同的應力,研究微焊點在耦合熱遷移下的蠕變行為,探究其蠕變機制。首先進行了Cu/Sn0.7Cu/Cu和Ni/Sn0.7Cu/Ni兩種焊點結構的熱遷移實驗,研究了...
【文章頁數】: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95482
【文章頁數】: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3D封裝結構
是這種形式的封裝需要很高的對準度,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封裝點。0世紀80年代表面貼裝技術(SMT)時代:四側引線的封裝結構(Q封裝結構的電氣特性,再加上其成本低廉和易于自動化生產的特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0世紀90年代球柵陣列封裝(BGA)時代:封裝的密度由于BGA和....
圖1-2Cu/Sn3.5Ag/Cu焊點實驗
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料、Cu為基板的焊點作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如圖1-2所示的實驗,實驗在150℃103A/cm2的電流下進行,試樣B1和B4不受電流影響,B2和B3受到電遷移和熱影響,結果試樣熱端均出現(xiàn)空洞。實驗還通過改變電流方向使電遷移與熱遷移方,來驗....
圖1-3經典蠕變曲線圖
材料長時間在恒定的溫度和應力下發(fā)生塑性變形的。理論上認(T/Tm,T為材料所處的熱力學溫度,Tm為對應材料的熱力學才會發(fā)生明顯的蠕變行為。由此可知,一般情況下金屬在低。但是部分金屬材料熔點比較低,如Pb、Sn及其合金,在常經超過0.5,對于這類金屬而言,常溫下即可發(fā)生明顯....
圖1-4蠕變試樣
電流密度不斷增大,造成更多的焦耳熱,使焊點所的焦耳熱還會使焊點承受更加大的熱應力,在這種情況下,現(xiàn)象。所以,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電子封裝失效的機制,需支持。近年來,學者們開始對焊點的蠕變現(xiàn)象進行研究,但集中在均勻溫度場下的蠕變行為,而對于溫度梯度下的切應報道,賈等[44]以800....
本文編號:39954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3995482.html
上一篇:基于設備生命周期的自適應數據采集與故障預測研究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