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VE汽車用TRIP鋼變形過程亞穩(wěn)組織演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0-30 04:49
針對TRIP鋼變形過程中亞穩(wěn)組織演變進行模擬分析,根據(jù)單向拉伸、雙相拉伸和平面應變等試驗的特點,采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基于代表性體積元研究不同變形過程中的應力應變分布、宏觀變形行為以及殘余奧氏體轉變對微觀力學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殘余奧氏體轉變在雙軸拉伸下快于平面應變狀態(tài),平面應變狀態(tài)快于單軸拉伸應變狀態(tài);各種應變狀態(tài)下在小變形區(qū)域應力主要集中在初始"硬相"貝氏體上,而隨著變形的繼續(xù),殘余奧氏體將逐漸轉變?yōu)轳R氏體;單軸拉伸狀態(tài)下"軟相"鐵素體在前期的塑性應變較高,而隨著應變量的增大,鐵素體發(fā)生明顯的加工硬化,與貝氏體的強度差減小,應變集中程度降低;雙軸拉伸狀態(tài)下該現(xiàn)象更加明顯,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應變集中。
【文章來源】:塑性工程學報. 2020,27(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TRIP690組織及RVE模型(a)顯微組織(b)組織構成(c)RVE模型
由于ABAQUS軟件不能直接輸出模型的應力-應變曲線[9],為模擬TRIP690鋼的RVE模型單軸拉伸過程,將x軸位移除以模型的初始邊長,得到x方向各個時間的工程應變,然后再轉換為真實應變,同時通過模擬結果,后處理得到右側邊界各個時間的真實應力,最后得到RVE模型的宏觀應力-應變曲線與拉伸試驗的對比,如圖2所示?梢钥闯觯M結果與實際拉伸試驗有誤差,這是因為在TRIP690鋼變形過程中不僅各相的本構對RVE模型有影響,而且還涉及到殘余奧氏體的相變,相變過程更加復雜,其中殘余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較多,根據(jù)馬氏體相變動力學模型確定的臨界閾值參數(shù)也不能準確反映每個奧氏體晶粒的轉變臨界值,所以得出的宏觀應力應變有部分誤差。通過RVE模型及馬氏體相變動力學的子程序導入,得出TRIP690鋼在單軸拉伸過程中的殘余奧氏體轉變情況。圖3所示為變形量分別為6.9%、13.2%、27.3%和30%時RVE模型的殘余奧氏體及馬氏體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殘余奧氏體向馬氏體轉變最早發(fā)生在變形量為6.9%時,這是因為在模型中各個奧氏體晶粒的穩(wěn)定性都被設定為了同一個值,相當于取所有奧氏體晶粒穩(wěn)定性的平均值,而實際情況是在變形過程中穩(wěn)定性較差的奧氏體晶粒在小變形量時就已經發(fā)生馬氏體轉變。
同時可以看出,隨著變形的繼續(xù),殘余奧氏體持續(xù)發(fā)生轉變,新生成的馬氏體含量提高。從圖3a和圖3b中可以看出,最先發(fā)生相變的位置主要是殘余奧氏體組織的尖角處,因為在單軸拉伸過程中這些部位更容易產生應力集中而產生變形。因此為了提高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在材料的制備過程中應盡量使殘余奧氏體均勻分布,并且減少個別細小區(qū)域的存在。同時觀察到,在材料的變形量達到27.3%(圖3c)和30%(圖3d)時,仍有部分殘余奧氏體尚未發(fā)生轉變,這與實際試驗過程中單軸拉伸斷裂試樣極為吻合,通過XRD測量了拉伸試驗斷裂失效部位仍可發(fā)現(xiàn)部分殘余奧氏體存在,說明單軸拉伸變形中殘余奧氏體不會完全轉變。圖4為變形量分別為7.6%、13.2%、26.3%和32.6%時TRIP690鋼在單軸拉伸邊界條件下的Mises應力及等效塑性應變分布。圖5為單軸拉伸的失效形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單軸拉伸試驗、模擬及優(yōu)化方法的材料本構識別[J]. 黃文,趙涵,陸宏,劉智,肖冰冰,秦泗吉. 塑性工程學報. 2019(06)
[2]殘留奧氏體轉變行為對冷軋TRIP鋼力學性能的影響[J]. 付波,楊王玥,李龍飛,趙振業(yè). 材料熱處理學報. 2017(12)
[3]基于修正C-J法和RVE模型的780MPa級冷軋雙相鋼的應變硬化行為[J]. 王彥華,黃興民,張雷,郭遠博,楚瓏晟,戴光澤. 材料研究學報. 2017(11)
[4]高錳TRIP鋼高速拉伸時的馬氏體轉變行為分析[J]. 王麗娜,楊平,毛衛(wèi)民. 金屬學報. 2016(09)
[5]預應變對TRIP鋼力學性能及硬化行為的影響[J]. 胡漢江,趙愛民,印珠凱,董瑞,丁然. 材料熱處理學報. 2016(05)
[6]不同溫度和應變速率下TRIP鋼的流動應力[J]. 余海燕,王友.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2)
博士論文
[1]中錳鋼組織演變規(guī)律與相變誘導塑性行為[D]. 董瑞.北京科技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466081
【文章來源】:塑性工程學報. 2020,27(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TRIP690組織及RVE模型(a)顯微組織(b)組織構成(c)RVE模型
由于ABAQUS軟件不能直接輸出模型的應力-應變曲線[9],為模擬TRIP690鋼的RVE模型單軸拉伸過程,將x軸位移除以模型的初始邊長,得到x方向各個時間的工程應變,然后再轉換為真實應變,同時通過模擬結果,后處理得到右側邊界各個時間的真實應力,最后得到RVE模型的宏觀應力-應變曲線與拉伸試驗的對比,如圖2所示?梢钥闯觯M結果與實際拉伸試驗有誤差,這是因為在TRIP690鋼變形過程中不僅各相的本構對RVE模型有影響,而且還涉及到殘余奧氏體的相變,相變過程更加復雜,其中殘余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較多,根據(jù)馬氏體相變動力學模型確定的臨界閾值參數(shù)也不能準確反映每個奧氏體晶粒的轉變臨界值,所以得出的宏觀應力應變有部分誤差。通過RVE模型及馬氏體相變動力學的子程序導入,得出TRIP690鋼在單軸拉伸過程中的殘余奧氏體轉變情況。圖3所示為變形量分別為6.9%、13.2%、27.3%和30%時RVE模型的殘余奧氏體及馬氏體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殘余奧氏體向馬氏體轉變最早發(fā)生在變形量為6.9%時,這是因為在模型中各個奧氏體晶粒的穩(wěn)定性都被設定為了同一個值,相當于取所有奧氏體晶粒穩(wěn)定性的平均值,而實際情況是在變形過程中穩(wěn)定性較差的奧氏體晶粒在小變形量時就已經發(fā)生馬氏體轉變。
同時可以看出,隨著變形的繼續(xù),殘余奧氏體持續(xù)發(fā)生轉變,新生成的馬氏體含量提高。從圖3a和圖3b中可以看出,最先發(fā)生相變的位置主要是殘余奧氏體組織的尖角處,因為在單軸拉伸過程中這些部位更容易產生應力集中而產生變形。因此為了提高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在材料的制備過程中應盡量使殘余奧氏體均勻分布,并且減少個別細小區(qū)域的存在。同時觀察到,在材料的變形量達到27.3%(圖3c)和30%(圖3d)時,仍有部分殘余奧氏體尚未發(fā)生轉變,這與實際試驗過程中單軸拉伸斷裂試樣極為吻合,通過XRD測量了拉伸試驗斷裂失效部位仍可發(fā)現(xiàn)部分殘余奧氏體存在,說明單軸拉伸變形中殘余奧氏體不會完全轉變。圖4為變形量分別為7.6%、13.2%、26.3%和32.6%時TRIP690鋼在單軸拉伸邊界條件下的Mises應力及等效塑性應變分布。圖5為單軸拉伸的失效形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單軸拉伸試驗、模擬及優(yōu)化方法的材料本構識別[J]. 黃文,趙涵,陸宏,劉智,肖冰冰,秦泗吉. 塑性工程學報. 2019(06)
[2]殘留奧氏體轉變行為對冷軋TRIP鋼力學性能的影響[J]. 付波,楊王玥,李龍飛,趙振業(yè). 材料熱處理學報. 2017(12)
[3]基于修正C-J法和RVE模型的780MPa級冷軋雙相鋼的應變硬化行為[J]. 王彥華,黃興民,張雷,郭遠博,楚瓏晟,戴光澤. 材料研究學報. 2017(11)
[4]高錳TRIP鋼高速拉伸時的馬氏體轉變行為分析[J]. 王麗娜,楊平,毛衛(wèi)民. 金屬學報. 2016(09)
[5]預應變對TRIP鋼力學性能及硬化行為的影響[J]. 胡漢江,趙愛民,印珠凱,董瑞,丁然. 材料熱處理學報. 2016(05)
[6]不同溫度和應變速率下TRIP鋼的流動應力[J]. 余海燕,王友.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2)
博士論文
[1]中錳鋼組織演變規(guī)律與相變誘導塑性行為[D]. 董瑞.北京科技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4660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34660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