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組合成形銑刀的設(shè)計及切削力仿真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6 20:27
設(shè)計了一種新型組合成形銑刀:將3把單角銑刀,通過端面開十字溝槽的方式組合成一把銑刀,解決了加工多角度坡口零件的工藝難題;選用指數(shù)瞬時切削模型,運用Deform 3D切削仿真軟件,選擇不同切削參數(shù):切削轉(zhuǎn)速n(300、475、600 r/min),背吃刀量ap(0.5、1、2 mm),模擬銑刀精加工時零件切削力大小的變化。在轉(zhuǎn)速600 r/min、切削深度為1 mm左右時,獲得較為理想的切削參數(shù),為實體加工提供依據(jù)。該組合成形銑刀的設(shè)計,提高了加工效率,為組合角度零件的加工提供思路。
【文章來源】:機床與液壓. 2020,48(2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組合角度零件
對于有坡口角度的零件,利用單角銑刀可直接對角度加工成形,對零件高效率地進行加工;而對于有多角度的坡口零件,可以利用組合銑刀特點,用多把成形角銑刀組合后予以加工(圖4)。如將多把單角銑刀按零件角度進行組合,同時兼顧成形刀具和組合刀具的工藝優(yōu)勢,將完美解決此工藝難題。但分體式銑刀組合成一體也是一問題。在設(shè)計中,首先將62°、75°、47°三把單角銑刀按圖4進行組合,并且同時在刀具接合面上銑削出相同尺寸的十字溝槽(如圖5),則3把刀具將組合在一起(圖6)。
切削刃模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整體葉盤盤銑加工切削力及刀具磨損實驗研究[J]. 程耀楠,陳天啟,霍亭宇,關(guān)睿,宋旭. 航空精密制造技術(shù). 2016(05)
[2]新型雙刃可轉(zhuǎn)位球頭立銑刀設(shè)計及其加工仿真研究[J]. 曾林林,周利平,張敬志. 機床與液壓. 2016(17)
[3]螺紋銑削切削力有限元分析及試驗[J]. 張生芳,王豪華,馬付建,黃文麗,沙智華. 工具技術(shù). 2016(08)
[4]環(huán)形銑刀在五軸加工中的基于切削力模型的位姿優(yōu)化[J]. 楊振玲,杜娟,閆獻國,智紅英. 機械工程師. 2016(08)
[5]基于Deform3D的齒輪高速干式滾切過程模型及性能分析[J]. 周力,曹華軍,陳永鵬,楊瀟. 中國機械工程. 2015(20)
[6]不同螺旋角度立銑刀切削性能研究[J]. 涂志標(biāo),任巨濤,鄭寶增,馬紅亮. 機床與液壓. 2015(16)
[7]銑削建模中多種切削力模型的分析比較[J]. 楊毅青,張斌,劉強. 振動工程學(xué)報. 2015(01)
[8]基于Deform和遺傳算法的高速切削工藝參數(shù)分析[J]. 高東強,黎忠炎,毛志云,劉洋. 輕工機械. 2010(06)
[9]45鋼動態(tài)塑性本構(gòu)參量與驗證[J]. 陳剛,陳忠富,陶俊林,牛偉,張青平,黃西成. 爆炸與沖擊. 2005(05)
碩士論文
[1]基于鈦合金切削的硬質(zhì)合金球頭銑刀磨損研究[D]. 馮闖.哈爾濱理工大學(xué) 2015
[2]組合企口銑刀設(shè)計及企口銑刀CAD系統(tǒng)的研制[D]. 孫青云.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 2006
本文編號:3021047
【文章來源】:機床與液壓. 2020,48(2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組合角度零件
對于有坡口角度的零件,利用單角銑刀可直接對角度加工成形,對零件高效率地進行加工;而對于有多角度的坡口零件,可以利用組合銑刀特點,用多把成形角銑刀組合后予以加工(圖4)。如將多把單角銑刀按零件角度進行組合,同時兼顧成形刀具和組合刀具的工藝優(yōu)勢,將完美解決此工藝難題。但分體式銑刀組合成一體也是一問題。在設(shè)計中,首先將62°、75°、47°三把單角銑刀按圖4進行組合,并且同時在刀具接合面上銑削出相同尺寸的十字溝槽(如圖5),則3把刀具將組合在一起(圖6)。
切削刃模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整體葉盤盤銑加工切削力及刀具磨損實驗研究[J]. 程耀楠,陳天啟,霍亭宇,關(guān)睿,宋旭. 航空精密制造技術(shù). 2016(05)
[2]新型雙刃可轉(zhuǎn)位球頭立銑刀設(shè)計及其加工仿真研究[J]. 曾林林,周利平,張敬志. 機床與液壓. 2016(17)
[3]螺紋銑削切削力有限元分析及試驗[J]. 張生芳,王豪華,馬付建,黃文麗,沙智華. 工具技術(shù). 2016(08)
[4]環(huán)形銑刀在五軸加工中的基于切削力模型的位姿優(yōu)化[J]. 楊振玲,杜娟,閆獻國,智紅英. 機械工程師. 2016(08)
[5]基于Deform3D的齒輪高速干式滾切過程模型及性能分析[J]. 周力,曹華軍,陳永鵬,楊瀟. 中國機械工程. 2015(20)
[6]不同螺旋角度立銑刀切削性能研究[J]. 涂志標(biāo),任巨濤,鄭寶增,馬紅亮. 機床與液壓. 2015(16)
[7]銑削建模中多種切削力模型的分析比較[J]. 楊毅青,張斌,劉強. 振動工程學(xué)報. 2015(01)
[8]基于Deform和遺傳算法的高速切削工藝參數(shù)分析[J]. 高東強,黎忠炎,毛志云,劉洋. 輕工機械. 2010(06)
[9]45鋼動態(tài)塑性本構(gòu)參量與驗證[J]. 陳剛,陳忠富,陶俊林,牛偉,張青平,黃西成. 爆炸與沖擊. 2005(05)
碩士論文
[1]基于鈦合金切削的硬質(zhì)合金球頭銑刀磨損研究[D]. 馮闖.哈爾濱理工大學(xué) 2015
[2]組合企口銑刀設(shè)計及企口銑刀CAD系統(tǒng)的研制[D]. 孫青云.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 2006
本文編號:30210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30210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