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n-Mg-Si系鑄造鋁合金陽極氧化膜的性能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06:24
在150 g/L H2SO4溶液中對3種Al–Mn–Mg–Si系鑄造鋁合金(Al–1.9Mn–0.18Mg–0.1Si、Al–1.9Mn–0.36Mg–0.2Si和Al–1.9Mn–0.54Mg–0.3Si)進行陽極氧化,通過涂層測厚儀、掃描電鏡、極化曲線測量技術及耐點滴腐蝕試驗分析了所得陽極氧化膜的性能,并考察了Mg、Si含量對Al–Mn–Mg–Si合金陽極氧化性能的影響。與日本三菱公司制造的DM6合金及傳統(tǒng)ADC12鑄造鋁合金相比,Al–Mn–Mg–Si鑄造合金的可陽極氧化性更優(yōu),工業(yè)應用前景廣闊。
【文章來源】:電鍍與涂飾. 2020年1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陽極氧化裝置
從圖2可見,在陽極氧化的初始階段,對于3組不同Mg、Si添加量的Al–Mn–Mg–Si合金而言,其陽極氧化電壓在極短時間內(nèi)(10 s左右)就升至最大值。隨著陽極氧化繼續(xù)進行,其電壓有較為明顯的下降,該階段持續(xù)時間較短(約40 s),電壓降至最低值后又開始逐漸增大,在150 s左右增大到一定值,并基本維持穩(wěn)定,直到反應停止。此外,隨著合金中Mg、Si含量增多,其對應的陽極氧化電壓有所下降,其變化幅度在0.5 V之內(nèi)。而DM6鋁合金的陽極氧化電壓在初始階段瞬間增至9 V左右,隨后電壓逐漸增大,約在200 s時達到最大,并基本維持穩(wěn)定至反應結束。對于ADC12鋁合金而言,反應初始階段的陽極氧化電壓同樣存在瞬間增大現(xiàn)象,而在該階段結束后,其陽極氧化電壓隨著反應時間延長不斷增大,直至反應即將終止才出現(xiàn)一段較為穩(wěn)定的電壓。恒流陽極氧化過程中的電壓-時間曲線反映了陽極氧化膜的生長特點。對于Al–Mn–Mg–Si合金而言,Mg、Si總添加量不同對電壓-時間曲線的影響較小,其總體趨勢一致。在反應的初始階段(0~10 s),鋁合金試樣的表層會形成致密的氧化層。因為生成的Al2O3膜為陶瓷層,不導電,所以膜層電阻急劇增大。在反應電流一定的情況下,電阻增大,使得陽極氧化電壓在極短時間內(nèi)急劇升高。在電壓達到最大后,隨著時間延長,電壓開始下降,這表明在初始階段生成的致密氧化層開始被硫酸電解液溶解,從而出現(xiàn)多孔結構,使膜層電阻降低。隨后由于膜層繼續(xù)生長,電壓有一定程度的回升,最終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在該階段膜層的生長和溶解達到平衡,致密的氧化層不斷生成,同時又不斷地被溶解,使得孔洞不斷加深,多孔層厚度增加,直至反應結束。
從圖3可見,Mg、Si添加量對Al–Mn–Mg–Si合金表面光澤影響不大,其氧化膜色澤均較為白亮,不會對后續(xù)的著色處理造成明顯影響。而DM6合金陽極氧化膜的光澤相對于Al–Mn–Mg–Si合金陽極氧化膜有所下降,并且膜層上存在一些肉眼可見的微小孔洞。ADC12鋁合金陽極氧化膜則呈灰暗色,且顏色不均勻,基本難以通過著色處理來獲得色澤豐富的外觀。從圖4可見,在Al–Mn–Mg–Si合金的陽極氧化膜層表面存在一些缺陷,推測其為鑄造缺陷或第二相粒子留下的腐蝕坑。隨著合金中Mg、Si含量增加,其陽極氧化膜表面狀態(tài)變化不大。這是因為雖然合金中生成的Al–Mn–Si金屬間化合物隨Mg、Si含量也增多,但其尺寸較小,分布較為稀疏,所以對陽極氧化膜表面形貌的影響較小。DM6合金表面的陽極氧化膜存在微小的孔洞缺陷,品質(zhì)與Al–Mn–Mg–Si合金的相比有所下降。而由于ADC12鋁合金組織中存在大量粗大的第二相,不同部位的化學反應活性差異明顯,導致不同區(qū)域的膜層生長狀況不一致,因此其表面陽極氧化膜較為粗糙,孔洞和裂縫較明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Al-Mn合金的熔體流動性及凝固特性[J]. 李文芳,戚鵬飛,杜軍,王康,楊璐,羅平俊.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11)
[2]鋁及鋁合金無鉻鈍化的研究進展[J]. 王昊,安成強,郝建軍,林雪,陳梨. 電鍍與環(huán)保. 2014(01)
[3]ZL301鑄造鋁合金硬質(zhì)陽極氧化工藝研究[J]. 顧琳,魏曉偉. 表面技術. 2008(03)
[4]高強韌鑄造鋁合金材料研究進展[J]. 李元元,郭國文,羅宗強,龍雁. 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 2000(06)
碩士論文
[1]壓鑄鋁合金環(huán)保型陽極氧化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 吳璐瑩.華南理工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31299
【文章來源】:電鍍與涂飾. 2020年1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陽極氧化裝置
從圖2可見,在陽極氧化的初始階段,對于3組不同Mg、Si添加量的Al–Mn–Mg–Si合金而言,其陽極氧化電壓在極短時間內(nèi)(10 s左右)就升至最大值。隨著陽極氧化繼續(xù)進行,其電壓有較為明顯的下降,該階段持續(xù)時間較短(約40 s),電壓降至最低值后又開始逐漸增大,在150 s左右增大到一定值,并基本維持穩(wěn)定,直到反應停止。此外,隨著合金中Mg、Si含量增多,其對應的陽極氧化電壓有所下降,其變化幅度在0.5 V之內(nèi)。而DM6鋁合金的陽極氧化電壓在初始階段瞬間增至9 V左右,隨后電壓逐漸增大,約在200 s時達到最大,并基本維持穩(wěn)定至反應結束。對于ADC12鋁合金而言,反應初始階段的陽極氧化電壓同樣存在瞬間增大現(xiàn)象,而在該階段結束后,其陽極氧化電壓隨著反應時間延長不斷增大,直至反應即將終止才出現(xiàn)一段較為穩(wěn)定的電壓。恒流陽極氧化過程中的電壓-時間曲線反映了陽極氧化膜的生長特點。對于Al–Mn–Mg–Si合金而言,Mg、Si總添加量不同對電壓-時間曲線的影響較小,其總體趨勢一致。在反應的初始階段(0~10 s),鋁合金試樣的表層會形成致密的氧化層。因為生成的Al2O3膜為陶瓷層,不導電,所以膜層電阻急劇增大。在反應電流一定的情況下,電阻增大,使得陽極氧化電壓在極短時間內(nèi)急劇升高。在電壓達到最大后,隨著時間延長,電壓開始下降,這表明在初始階段生成的致密氧化層開始被硫酸電解液溶解,從而出現(xiàn)多孔結構,使膜層電阻降低。隨后由于膜層繼續(xù)生長,電壓有一定程度的回升,最終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在該階段膜層的生長和溶解達到平衡,致密的氧化層不斷生成,同時又不斷地被溶解,使得孔洞不斷加深,多孔層厚度增加,直至反應結束。
從圖3可見,Mg、Si添加量對Al–Mn–Mg–Si合金表面光澤影響不大,其氧化膜色澤均較為白亮,不會對后續(xù)的著色處理造成明顯影響。而DM6合金陽極氧化膜的光澤相對于Al–Mn–Mg–Si合金陽極氧化膜有所下降,并且膜層上存在一些肉眼可見的微小孔洞。ADC12鋁合金陽極氧化膜則呈灰暗色,且顏色不均勻,基本難以通過著色處理來獲得色澤豐富的外觀。從圖4可見,在Al–Mn–Mg–Si合金的陽極氧化膜層表面存在一些缺陷,推測其為鑄造缺陷或第二相粒子留下的腐蝕坑。隨著合金中Mg、Si含量增加,其陽極氧化膜表面狀態(tài)變化不大。這是因為雖然合金中生成的Al–Mn–Si金屬間化合物隨Mg、Si含量也增多,但其尺寸較小,分布較為稀疏,所以對陽極氧化膜表面形貌的影響較小。DM6合金表面的陽極氧化膜存在微小的孔洞缺陷,品質(zhì)與Al–Mn–Mg–Si合金的相比有所下降。而由于ADC12鋁合金組織中存在大量粗大的第二相,不同部位的化學反應活性差異明顯,導致不同區(qū)域的膜層生長狀況不一致,因此其表面陽極氧化膜較為粗糙,孔洞和裂縫較明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Al-Mn合金的熔體流動性及凝固特性[J]. 李文芳,戚鵬飛,杜軍,王康,楊璐,羅平俊.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11)
[2]鋁及鋁合金無鉻鈍化的研究進展[J]. 王昊,安成強,郝建軍,林雪,陳梨. 電鍍與環(huán)保. 2014(01)
[3]ZL301鑄造鋁合金硬質(zhì)陽極氧化工藝研究[J]. 顧琳,魏曉偉. 表面技術. 2008(03)
[4]高強韌鑄造鋁合金材料研究進展[J]. 李元元,郭國文,羅宗強,龍雁. 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 2000(06)
碩士論文
[1]壓鑄鋁合金環(huán)保型陽極氧化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 吳璐瑩.華南理工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312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29312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