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金屬論文 >

純鎂微弧氧化含碳陶瓷層的耐磨性能

發(fā)布時間:2019-08-06 20:56
【摘要】:為進一步提高純鎂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層的摩擦磨損性能,在硅酸鹽體系的電解液中加入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石墨烯添加劑,對純鎂試樣進行微弧氧化處理。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電子探針、顯微硬度儀和原子力顯微鏡等分析鎂微弧氧化陶瓷層的表面和截面形貌、陶瓷層成分、顯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并用MS-T3000球-盤磨損實驗機對微弧氧化陶瓷層的摩擦學性能進行研究,臺階儀計算比磨損量。結(jié)果表明:在微弧氧化電解液中加入少量石墨烯添加劑后制備的陶瓷層中含有一定量的碳元素,含碳的微弧氧化陶瓷層在干摩擦小滑動距離下的摩擦因數(shù)顯著減小,最低至0.095,較原始鎂試樣的0.45減小近50倍,含碳微弧氧化陶瓷層比磨損量是原始試樣的1/5。純鎂表面含碳微弧氧化陶瓷層有效提高了純鎂表面的減摩和耐磨性。
【圖文】:

純鎂微弧氧化含碳陶瓷層的耐磨性能,曾云;陳飛;雷元貴;魏田杰;《中國表面工程》;2015年04期


致密性的提高。表3微弧氧化陶瓷層平均硬度及表面粗糙度Table3Averagehardnessandsurfaceroughnessofthemicro-arcoxidationceramiccoatingsρgraphene/(g·L-1)Hardness/HV0.1Surfaceroughness,Ra/nm0150132.0000.00536098.8280.0143064.2180.03390108.8282.4微弧氧化陶瓷層的耐磨性能圖3為加入不同濃度石墨烯的電解液經(jīng)過表面處理后樣品的摩擦因數(shù)。從摩擦因數(shù)-試驗時間關(guān)系曲線可以直觀地看出,加入石墨烯的電解液微弧氧化陶瓷層摩擦因數(shù)明顯減校平均摩擦因數(shù)結(jié)果見表4。由表4中可知,未加石墨烯電解液制備的陶瓷層平均摩擦因數(shù)圖3添加不同質(zhì)量濃度石墨烯電解液制備微弧氧化陶瓷層的摩擦因數(shù)Fig.3Frictioncoefficientoftheceramiccoatings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graphene為0.238,加入0.01g/L石墨烯的電解液制備的陶瓷層平均摩擦因數(shù)最低為0.095。圖4是進行20min摩擦磨損試驗后的磨損體積,圖中數(shù)據(jù)表明添加石墨烯很好地提高了陶瓷層的耐磨性,是由于添加石墨烯的陶瓷層與未添加時的陶瓷層相比表面更致密更光滑,硬度也提高,從而導致陶瓷層的摩擦因數(shù)有所減小,,因此其耐磨損性也相應提高。比磨損率可根據(jù)公式(1)計算:W=Vw/(w·X)(1)其中,W為比磨損率,mm3·N-1·m

純鎂微弧氧化含碳陶瓷層的耐磨性能,曾云;陳飛;雷元貴;魏田杰;《中國表面工程》;2015年04期


arrateofthemicro-arcoxidationcoatings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ofgrapheneρgraphene/(g·L-1)AveragefrictioncoefficientSpecificwearrate/(mm3·N-1·m-1)Substrate0.4500.154900.2380.14280.0050.2010.11880.010.0950.03180.030.1720.1131圖4添加不同質(zhì)量濃度石墨烯電解液制備微弧氧化陶瓷層體積磨損量Fig.4Wearvolumeoftheceramiccoatings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graphene圖5添加不同質(zhì)量濃度石墨烯微弧氧化陶瓷層表面劃痕形貌Fig.5Wearscarmorphologiesoftheceramiccoatings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graphene磨損表面主要是微切屑和犁溝,呈現(xiàn)嚴重的擦傷、撕裂和塑性流動特征[12],且磨損表面劃痕比加入石墨烯的微弧氧化陶瓷層磨損表面劃痕明顯,深度較深、寬度較寬。從圖還可以看出,添加0.01g/L石墨烯制得陶瓷層表面劃痕淺且窄(圖5(c)),說明耐磨損性能較好,這與摩擦試驗數(shù)據(jù)相吻合。3結(jié)論(1)在電解液中加入石墨烯后制備的微弧氧88
【作者單位】: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特種彈性體復合材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基金】: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培育計劃(BIPT-BPOAL)
【分類號】:TG174.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永勝,趙志龍,劉一洋,劉林;鋁合金微弧氧化熱力學機理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電鍍與環(huán)保;2005年06期

2 李鶴岐;趙介勇;李春旭;劉紀周;陳克選;;大功率微弧氧化電源的研制——主電路的設(shè)計[J];電焊機;2005年11期

3 蔣百靈,徐勝,時惠英,李鈞明;電參數(shù)對鈦合金微弧氧化生物活性陶瓷層鈣磷成分的影響[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5年02期

4 胡敏;何湘寧;;微弧氧化用脈沖電源的研制[J];電工技術(shù)學報;2009年05期

5 周世杰;萬李;;氮摻雜鈦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性能及機制分析[J];航空制造技術(shù);2010年02期

6 王曉波;全風美;姜云波;李盛和;謝志強;;微弧氧化放電弧斑燃燒特性研究[J];金屬熱處理;2013年07期

7 李文芳;黃京浩;張永君;杜軍;;鎂合金微弧氧化過程中參數(shù)對成膜效果的影響和優(yōu)化[J];材料工程;2006年02期

8 蔣百靈;楊巍;蘇陽;;微弧氧化與磁控濺射的工程應用[J];金屬熱處理;2008年01期

9 陳小紅;曾敏;曹彪;;微弧氧化電源的研究現(xiàn)狀[J];新技術(shù)新工藝;2008年03期

10 顏君衡;孔令東;宋文啟;;內(nèi)燃機活塞頂部微弧氧化陶瓷處理技術(shù)及應用[J];內(nèi)燃機配件;200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來永春;杜建成;施修齡;華m:;丁曉紀;;等離子體在微弧氧化中的作用[A];'2001全國荷電粒子源、粒子束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憨勇;徐可為;;鈦合金微弧氧化(碳氮化)的生物醫(yī)用改性研究進展[A];第七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暨第二屆表面工程青年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3 王琳;任力;王迎軍;;微弧氧化純鈦金屬表面的細胞外基質(zhì)化修飾[A];2013廣東材料發(fā)展論壇——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發(fā)展與新材料科技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4 宋希劍;;微弧氧化及其在高硅鑄鋁和高含銅硬鋁零部件的應用[A];第五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嚴川偉;杜克勤;段紅平;劉津義;王福會;;鎂合金的微弧氧化及腐蝕防護[A];2006年全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蔣百靈;楊巍;蘇陽;;微弧氧化與磁控濺射的工程應用[A];第九次全國熱處理大會論文集(一)[C];2007年

7 朱e

本文編號:252374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252374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66c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