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鍍鋅鋁鎂鍍層的切邊保護性能和耐腐蝕機理
[Abstract]:The micro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different hot-dip galvanized alloy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 were observed by SEM. The corrosion behavio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s were analyzed by electrochemical and cyclic corrosion tests. The phase composition of corrosion products was analyzed by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ence of Al,Mg and Zn2Mg phase in hot-dip galvanized aluminum-magnesium coating can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compounds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ating and decrease the current density and dissolution rate of the coating during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 The eutectic phase in the coating can make the Mg element distribute uniformly in the coating, thus restrain the cathodic reaction, and the Zn5 (OH) 8Cl2 H2O and Zn6Al2 (OH) 16CO3 4H2O formed after the coating corrosion are insoluble colloidal corrosion produc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separate the electron transport between the coating and the external material.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rrosion, Zn _ 2Mg dissolves preferentially, which provides sufficient Mg elements for the corrosion products. Some of the Mg elements enter the corrosion products of Zn and form Zn5 (OH) 8Cl2 H _ 2O and Zn4CO3 (OH) _ 6 H _ 2O.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Al3 and Mg2 can reduce the tendency of Zn4CO3 (OH) 6H 2O dehydration to form unprotected Zn O in the coating, increase the amount of corrosion products such as Zn5 (OH) 8Cl2 H 2O and Zn6Al2 (OH) 16CO3 4H2O, and Zn5 (OH) 8Cl2 H 2O and Zn4CO3 (OH) 6H 2O filled in the corrosion gap can further prevent the corrosion. The lower potential is obtain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ating,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delamination diffusion on the anode becomes smaller, which reduces the dissolution of the edge cutting position in the long corrosion process, and improves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edge cutting protection of the coating.
【作者單位】: 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先進金屬材料涂鍍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知識產(chǎn)權(quán)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廣東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071052)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資助項目(2012BAJ13B03)
【分類號】:TG174.4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鋒;呂家舜;楊洪剛;徐小連;鐘彬;艾芳芳;;鋅鋁鎂鍍層在NaCl體系中的腐蝕行為[J];中國表面工程;2011年04期
2 李鋒;呂家舜;楊洪剛;康永林;;熱浸鍍Zn11Al3Mg0.2Si合金鍍層微觀組織實驗研究[J];表面技術(shù);2011年03期
3 孔綱;王麗平;車淳山;;熱浸鍍Zn-Al-Mg合金鍍層的研究與應用[J];材料保護;2014年04期
4 林源;袁訓華;岳崇鋒;江社明;黎振華;張啟富;;熱鍍鋅鋁鎂鍍層的組織和耐蝕性能[J];金屬熱處理;201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國燕;郭金福;盧印;;Cs_3(HSO_4)_2(H_2PO_4)的制備及其導電性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李凌杰;于生海;雷驚雷;何建新;王敬豐;潘復生;;NaCl介質(zhì)中AZ31鎂合金的動態(tài)電化學腐蝕行為研究[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08年06期
3 徐正彬;賈夢秋;;碳化硼的改性及其在有機硅樹脂中的應用[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S2期
4 李晶;黃麗;;防腐阻燃型玻璃鱗片/環(huán)氧樹脂涂料的性能[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S1期
5 張新生;王潔欣;樂園;陳建峰;;Ag@SiO_2納米復合涂層在大腸桿菌作用下的電化學阻抗譜研究[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6 姜應律,吳蔭順;鈦合金TC4塑性變形后在3%NaCl溶液中的交流阻抗譜[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7 涂運驊,高瑾,李久青,張薇;鎂合金涂裝體系鹽霧條件下失效過程的電化學阻抗譜特征[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8 陳旭;杜翠薇;李曉剛;梁平;魯新如;;含水量對X70鋼在大港濱海鹽漬土壤中腐蝕行為的影響[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07期
9 聶向暉;杜翠薇;李曉剛;;溫度對Q235鋼在大港土中腐蝕行為和機理的影響[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10 呂桂琴;姚愛麗;鄭傳明;;MPA包覆的銀納米粒子修飾電極制備和電化學表征[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志明;文麗娟;;陰極保護電位對Q235鋼氫脆敏感性和力學性能的影響[A];中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專業(yè)委員會2012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劉洋洋;高志明;王震;;陰極保護對Q235鋼空泡腐蝕行為影響的研究[A];中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專業(yè)委員會2012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3 陶長元;薛紅濤;劉作華;杜軍;范興;劉仁龍;;聚二乙烯基乙炔的氫氯化改性[A];中國化工學會2011年年會暨第四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yè)節(jié)能節(jié)水減排技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康嘉杰;徐濱士;王海斗;王成彪;;基于電學方法的再制造零部件缺陷檢測與壽命預測應用基礎研究[A];2011年全國青年摩擦學與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唐俊文;邵亞薇;張濤;孟國哲;王福會;;模擬深海環(huán)境中環(huán)氧粉末涂層失效行為研究[A];高性能防腐蝕涂裝及表面保護技術(shù)的應用與發(fā)展——第16屆全國表面保護技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6 雍興躍;侯純揚;武杰;張正;李棟梁;汪磊;李斌;;氧化鋁合金在空化作用下的腐蝕電化學行為[A];2010年全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學術(shù)會議摘要集[C];2010年
7 高志明;林峰;宋詩哲;;潮汐發(fā)電貫流電機用鋼陰極保護時的電化學阻抗譜和表面力學特征[A];2010年全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學術(shù)會議摘要集[C];2010年
8 胡艷琴;王運福;宋玉哲;韓根亮;李工農(nóng);劉國漢;;NASICON固體電解質(zhì)的制備及其導電性能研究[A];2009中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chǎn)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吳翔;周貞;簡家文;;Gd摻雜CeO_2固體電解質(zhì)的電化學特性研究[A];2011中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chǎn)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第二卷)[C];2011年
10 楊文忠;陳云;唐永明;劉瑛;尹曉爽;;一種噻吩唑類化合物對銅的緩蝕作用研究[A];第五屆全國水處理化學品行業(yè)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雪婷;海洋優(yōu)勢菌種附著腐蝕Fe_3Al及其復合材料界面與機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王洪芬;涉?咕臀g性TiO_2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王愛萍;改性納米二氧化鈦薄膜制備及其在模擬海水中光生陰極保護性能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劉春俠;鍺在鋅電積中的行為及添加劑作用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5 張啟波;咪唑基離子液體在鋅電沉積中的作用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6 蔣雪松;用于有機磷農(nóng)藥殘留檢測的免疫生物傳感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7 黃君冉;用于農(nóng)藥殘留檢測的壓電免疫生物傳感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 王鶴峰;不銹鋼表面氮摻雜二氧化鈦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9 沈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陽極及連接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劉一婷;基于酞菁銅的太陽能電池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龐宇;納米TiO_2的表面改性及其對聚氨酯涂層耐蝕性能的影響[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徐珊;奧氏體不銹鋼點蝕行為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3 李新義;紅壤土壤腐蝕直接、連續(xù)監(jiān)測技術(shù)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4 梁靜;鈦合金精密腐蝕加工工藝及機理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5 任振偉;高壓扭轉(zhuǎn)工藝對生物鎂鋅鈣合金組織及性能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0年
6 張穎君;聚苯胺對鎂合金環(huán)氧防護涂層耐蝕性能的影響[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叢園;縫隙和靜水壓力環(huán)境對316L不銹鋼腐蝕行為的影響[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李瑞;三電極電化學傳感器等效電路模型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徐樂;樹脂炭包覆微晶石墨作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于秀玲;鋼筋腐蝕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車淳山,盧錦堂,陳錦虹,許喬瑜,孔綱;熱鍍鋅中圣德林效應微觀機理的解釋模型[J];材料保護;2004年08期
2 盧錦堂;江愛華;車淳山;孔綱;;熱浸Zn-Al合金鍍層的研究進展[J];材料保護;2008年07期
3 張翔;李子全;;RE、Mg及Ti對Zn-4.5%Al合金耐蝕性的影響[J];材料開發(fā)與應用;2006年01期
4 黃永智;李運剛;;熱鍍鋅液中添加微量元素的作用[J];電鍍與精飾;2013年01期
5 李鋒;呂家舜;楊洪剛;徐小連;鐘彬;艾芳芳;;鋅鋁鎂鍍層在NaCl體系中的腐蝕行為[J];中國表面工程;2011年04期
6 李鋒;呂家舜;楊洪剛;康永林;;熱浸鍍Zn11Al3Mg0.2Si合金鍍層微觀組織實驗研究[J];表面技術(shù);2011年03期
7 李世偉;高波;涂贛峰;朱廣林;;Mg對Galvalume鍍層微觀結(jié)構(gòu)、耐蝕性和成形性的影響[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8期
8 呂家舜;李鋒;楊洪剛;康永林;;熱浸鍍鋅鋁鎂鋼板鍍層組織及腐蝕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12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思和;劉衛(wèi)東;;全國熱鍍鋅鋁技術(shù)交流會召開[J];金屬制品;1988年03期
2 張萬益;王志義;;熱鍍鋅鋁合金鋼板[J];鋼鐵研究;1986年04期
3 項長祥;陳冬;韓其勇;王皎;陸笑天;;鋼絲熱鍍鋅鋁——稀土合金[J];金屬制品;1987年03期
4 ;熱鍍鋅鋁稀土及鋅鎳合金鍍層技術(shù)鑒定會在廣州召開[J];水利電力機械;1988年06期
5 史劍;;現(xiàn)場總線技術(shù)在連續(xù)熱鍍鋅鋁機組中的應用[J];四川冶金;2009年05期
6 陳錦虹,李揚宗,盧錦堂,趙崢嶸,劉川;熱鍍鋅鋁稀土及鋅鎳合金鍍層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1989年06期
7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周軍 趙潤興;攀鋼冷軋2號熱鍍鋅鋁線動工[N];中國冶金報;2002年
2 唐朝林;國內(nèi)首條雙鋅鍋熱鍍鋅鋁生產(chǎn)線在攀鋼動工[N];中國冶金報;2002年
3 記者 謝玉先 周軍;攀鋼填補我國高檔鍍鋅鋁產(chǎn)品空白[N];中國冶金報;2004年
,本文編號:22402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224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