銑刀磨損對銑削穩(wěn)定性及表面位置誤差的影響
本文選題:銑刀磨損 + 全離散法; 參考:《振動.測試與診斷》2015年04期
【摘要】:為了分析刀具正常磨損后銑削顫振穩(wěn)定域和表面位置誤差,對刀具不同磨損狀態(tài)下的切削力系數進行辨識,基于全離散法研究刀具正常磨損后銑削顫振穩(wěn)定域和表面位置誤差特性。發(fā)現當刀具正常磨損后,銑削系統的穩(wěn)態(tài)臨界切深呈現上升的趨勢;隨著工件表面洛氏硬度的提高,銑削系統穩(wěn)態(tài)臨界切深逐步下降,刀具正常磨損后臨界切深與后刀面無磨損臨界切深的差別逐步變小;在穩(wěn)定域的局部會出現表面位置誤差增加的情況。試驗表明,該理論模型可以有效優(yōu)化刀具正常磨損后的加工參數。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flutter stability region and surface position error of milling after normal wear, the cutting force coefficients under different wear states a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full discrete metho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utter stability and surface position error in milling after normal wear are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steady-state critical cutting depth of the milling system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ockwell hardness of the workpiece surface, and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ockwell hardness of the workpiece surfa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ritical cutting depth of the tool after normal wear and the critical cutting depth of the tool surface without wear becomes smaller,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surface position error will occur in the stable reg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oretical model can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machining parameters after normal wear.
【作者單位】: 哈爾濱理工大學機械動力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51235003)
【分類號】:TG5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李錫文,杜潤生,楊叔子;基于后刀面磨損帶面積的銑刀磨損模型的建立[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2 張臣;周來水;安魯陵;周儒榮;;球頭銑刀刀具磨損建模與誤差補償[J];機械工程學報;2008年02期
3 張輝;陳五一;;基于初期磨損統計規(guī)律的銑刀快速篩選[J];機械工程學報;2011年11期
4 譚述君;鐘萬勰;;非齊次動力方程Duhamel項的精細積分[J];力學學報;2007年03期
5 劉路;王太勇;蔣永翔;胡淼;寧倩;;基于超球面支持向量機的刀具磨損狀態(tài)識別[J];農業(yè)機械學報;2011年01期
6 康晶;馮長建;胡紅英;;刀具磨損監(jiān)測及破損模式的識別[J];振動、測試與診斷;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聶鵬;諶鑫;;基于主元分析和BP神經網絡對刀具VB值預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2 彭海軍;高強;;線性非齊次常微分方程兩端邊值問題精細積分法[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3 張文志;富明慧;林敬華;;層合梁脫層分析的精細解法[J];工程力學;2012年07期
4 李秀梅;吳鋒;張克實;;結構動力微分方程的一種高精度攝動解[J];工程力學;2013年05期
5 董立巖;張亮;田耕;辛曉華;李永麗;孫鵬;尹相杰;;基于數控銑床的半徑補償算法[J];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3年04期
6 Arnab Chanda;Achim Fischer;Peter Eberhard;Santosha Kumar Dwivedy;;Stability analysis of a thin-walled cylinder in turning operation using the semi-discretization method[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4年02期
7 楊后川;陳名華;崔季;;一種基于利潤率模型的刀具綜合評價與篩選方法[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8 Xianzhong Wang;Weiguo Wu;Xiongliang Yao;;Structural and acoustic response of a finite stiffened conical shell[J];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15年02期
9 Yilong Liu;Achim Fischer;Peter Eberhard;Baohai Wu;;A high-order full-discretization method using Hermite interpolation for periodic time-delay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5年03期
10 富明慧;藍林華;陸克浪;張文志;;時變動力系統的高階乘法攝動方法[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2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燁;銑削動力學—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與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2 張翔;小型五軸聯動機床介觀尺寸銑削加工及其相關模型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隋秀凜;虛擬數控銑削物理仿真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4 高宏力;切削加工過程中刀具磨損的智能監(jiān)測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5 宋剛;受隨機激勵工程結構振動控制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6 譚述君;精細積分方法的改進及其在動力學與控制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趙揚;機器人磨削葉片關鍵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張笈瑋;考慮地震空間效應的大跨度空間結構抗震分析與設計方法[D];天津大學;2009年
9 褚明;空間柔性機械臂的動力學特性與主動控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10 劉明輝;非比例阻尼結構動力學計算方法及在衛(wèi)星設計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蓋衛(wèi)勇;基于小波神經網絡的高速銑削刀具磨損狀態(tài)識別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馬天明;基于FCM的刀具特征自適應提取[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方記文;難加工材料銑削加工刀具磨損建模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4 李啟銘;基于協整建模的銑刀磨損狀態(tài)監(jiān)測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5 劉西卉;數控銑削中刀具磨損的可視化仿真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6 朱星鍵;基于QPSO優(yōu)化的功能薄膜物理性能的支持向量回歸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7 夏海濤;基于切削力和切削溫度實施刀具實時監(jiān)測的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8 崔銀虎;基于協整建模的刀具磨損預測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9 徐洪W,
本文編號:20042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200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