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向送絲不銹鋼光纖激光熔覆技術研究
本文選題:不銹鋼 切入點:光纖激光 出處:《熱加工工藝》2015年24期
【摘要】:采用由IPG光纖激光、KUKA機器人和HIGHYAG激光頭組成的激光熔覆系統(tǒng),研究在316L不銹鋼基體上激光熔覆308L焊絲工藝。探究激光功率、送絲速度及掃描速度等工藝參數對熔覆質量的影響,確定相對占優(yōu)的熔覆工藝。進而制備檢測樣品,觀測熔覆層的微觀組織、顯微硬度和拉伸性能。正交工藝研究表明:采用目前的光纖激光熔覆系統(tǒng)確定的相對占優(yōu)工藝為激光功率3 kW,掃描速度4 mm/s,送絲速度40 mm/s,成形效果最好;采用優(yōu)化的工藝,在搭接率為50%時,可以制備出表面波紋均勻,平整精度高的熔覆層。
[Abstract]:A laser cladding system composed of IPG fiber laser KUKA robot and HIGHYAG laser head was used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laser cladding 308L wire on 316L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The effects of laser power, wire feeding speed and scanning speed on the cladding quality were investigated. Determine the relatively dominant cladding process. Then prepare the test samples and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ladding. Microhardness and tensile properties.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processing show that the relative dominant process determined by the current optical fiber laser cladding system is laser power 3 kW, scanning speed 4 mm / s, wire feeding speed 40 mm / s, and the optimum process, When the lap ratio is 50, the cladding layer with uniform surface ripple and high leveling accuracy can be prepared.
【作者單位】: 國核運行技術服務公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基金】: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資助(11ZR1414-600)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資助(11YZ214)
【分類號】:TG174.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魁武;國外激光熔覆材料、工藝和組織性能的研究[J];金屬熱處理;2002年06期
2 張魁武;國外激光熔覆設備[J];金屬熱處理;2002年07期
3 黃延祿,鄒德寧,梁工英,蘇俊義;送粉激光熔覆過程中熔覆軌跡及流場與溫度場的數值模擬[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3年05期
4 滿翠華,趙會友,寧桂峰;激光熔覆中裂紋控制的試驗研究[J];礦山機械;2004年03期
5 王永峰,薛春芳,田欣利,周蘭英;送粉式激光熔覆能量有效利用率分析[J];激光技術;2004年02期
6 周廣才,孫康鍇,鄧琦林;激光熔覆中的控制問題[J];電加工與模具;2004年02期
7 孫寬;姚繼蔚;徐忠錦;林樹忠;;影響激光熔覆質量的主要因素[J];農業(yè)裝備與車輛工程;2007年03期
8 張三川;姚建銓;;氧化鋯摻雜激光熔覆涂層成形、結構與增韌機制[J];激光雜志;2007年02期
9 季霞;周建忠;郭華鋒;徐大鵬;;同軸送粉激光熔覆件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J];工具技術;2007年08期
10 張維平;趙玉蘭;李廷舉;;鈦合金表面激光熔覆的研究進展[J];表面技術;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鄧琦林;謝安寧;周廣才;;激光熔覆修復技術的基礎試驗研究[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鄧琦林;謝安寧;周廣才;;激光熔覆修復技術的基礎試驗研究[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第11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專輯[C];2005年
3 鄧琦林;謝安寧;周廣才;;激光熔覆修復技術的基礎試驗研究[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第11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專輯[C];2005年
4 王明娣;劉秀波;郭開波;宋成法;傅戈雁;石世宏;;激光熔覆成形件的應力分析與裂紋控制[A];第14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王永峰;田欣利;薛春芳;;送粉式激光熔覆能量利用率的分析模型[A];第十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6 張萬紅;方亮;趙剛;;液相分散沉降法制備激光熔覆預涂涂層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黃延祿;楊永強;;雙方程邊界耦合法激光熔覆傳質過程數值模擬[A];中西南十省區(qū)(市)焊接學會聯(lián)合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劉繼常;;激光熔覆工藝理論與試驗研究[A];第15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13年
9 顧建強;姚建華;駱芳;胡曉冬;陳智君;;激光熔覆殘余應力場的數值模擬[A];2009年先進光學技術及其應用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10 湯光平;黃文榮;楊家林;;模具鋼的激光熔覆組織和性能[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1)[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翟揚;激光熔覆硼、鈦材料市場海闊天空[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3年
2 記者 趙靜;激光熔覆術成功再造煤礦機械[N];中國煤炭報;2013年
,本文編號:16657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166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