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磷青銅薄板坯水平電磁連鑄技術的優(yōu)化研究
本文關鍵詞: 水平連續(xù)鑄造 行波攪拌磁場 邊部質(zhì)量 錫磷青銅薄板坯 出處:《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5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對錫磷青銅薄板坯水平連鑄的行波電磁攪拌技術進行了優(yōu)化研究,提出了在攪拌器的端部放置硅鋼片、改變攪拌器的長度以及減小攪拌器的端部電流強度等3種方法,來優(yōu)化連鑄薄板坯端部的流動和凝固過程,并采用數(shù)值模擬和工廠實驗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其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表明:相比其他2種方法,通過在行波攪拌器的端部放置硅鋼片更有利于改善熔體端部的流動狀況,當施加硅鋼片的長度為150 mm時,熔體端部的強環(huán)流消失,連鑄坯端部的凝固坯生長更加均勻,從而有利于防止連鑄薄板坯邊部的裂紋和偏析缺陷產(chǎn)生。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of tin phosphor bronze traveling wave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for horizontal continuous casting of thin slab, put forward in the end of the silicon steel sheet placed stirrer, change the length of mixer and reduce the stirrer end current strength of 3 kinds of methods to optimize the end flow of th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and solidification process, and the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lant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the other 2 methods, to improve the melt end flow through the end of the traveling wave in the blender placed more silicon steel sheet, when applied to silicon steel sheet length is 150 mm, disappeared at the end of the strong circulation melt, solidification of 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 end the growth of the more uniform, so as to prevent the edge of the thin slab casting cracks and segregation defects.
【作者單位】: 青島理工大學;TDK大連電子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04101)
【分類號】:TG249.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廷舉,金俊澤;材料電磁加工的現(xiàn)狀與未來展望[J];材料導報;2000年12期
2 回春華;李廷舉;金文中;郭進;;錫磷青銅帶坯的水平電磁連鑄技術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8年04期
3 于湛;李偉軒;鄧康;雷作勝;任忠鳴;;銅板帶水平連鑄電磁攪拌中熔體的流動和凝固[J];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2008年03期
4 郭明恩,劉瑞,孫祖莉;錫磷青銅合金水平連鑄工藝參數(shù)的優(yōu)化[J];鑄造技術;2005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杰;王永如;戴姣燕;肖來榮;李周;宗亞平;;低成本Cu-Zn-Al-X彈性材料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2年07期
2 鐘云波;李志華;任忠鳴;鄧康;徐匡迪;;磁場對納米MnZn鐵氧體前驅(qū)體形貌的影響[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6年08期
3 康紀龍;李廷舉;王同敏;曹志強;;鉛白銅水平電磁連鑄坯宏觀組織及宏觀偏析的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2年S2期
4 劉娜娜;吳蒙華;李智;王元剛;;磁場作用下電沉積鍍層技術的研究進展[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3年03期
5 王培;李爭顯;杜繼紅;黃春良;王少鵬;王毅飛;;電磁加工技術在材料制備中的應用[J];材料開發(fā)與應用;2013年05期
6 周瑞庭;;錫磷青銅板帶材生產(chǎn)的關鍵技術[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1期
7 高鵬;楊中東;徐小連;陳義慶;鐘彬;艾芳芳;李琳;;磁場約束下碳鋼表面Ni-W合金電鍍層的制備與性能[J];材料熱處理學報;2012年04期
8 劉永平;楊斌;;Cu-9Ni-6Sn彈性銅合金的組織及性能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9 駱合力;馮滌;李尚平;曹栩;王建濤;;高溫合金線材真空水平連鑄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J];連鑄;2015年02期
10 連峰,李廷舉,胡國兵,金俊澤;強磁場對亞共晶鋁硅合金變質(zhì)處理的影響[J];輕合金加工技術;2005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亞波;銅合金水平電磁連鑄及行星軋制技術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趙林;電沉積制備銅鈷系顆粒膜及其巨磁電阻效應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3 王朝陽;中頻電磁軟接觸連鑄技術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4 張志峰;鋼電磁連續(xù)鑄造技術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5 李丘林;空心管坯電磁連鑄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6 房燦峰;高性能鎂合金電磁改性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劉清梅;超聲波對金屬凝固特性及組織影響的研究[D];上海大學;2007年
8 馮秋元;Ni-Al_2O_3納米復合鍍層制備及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9 張小立;鋁、鎂合金半固態(tài)漿料制備技術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10 金文中;K417高溫合金真空熔鑄凝固過程的電磁控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建;新型Cu-Zn-Al-Ni合金材料制備及組織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1年
2 溫長飛;復合磁場作用下金屬液面行為的實驗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3 趙宋旺;磁場對不同成分Cu-Fe合金組織及性能的影響[D];東北大學;2009年
4 黃正;船用大型鍛件余熱熱處理工藝方法研究及參數(shù)優(yōu)化[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曲方懿;電磁鑄造中電磁壓力的數(shù)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6 張斌;電磁場作用下液體金屬液面運動及控制規(guī)律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7 李虎田;電磁振蕩對Al-Cu、Al-Si合金凝固組織影響規(guī)律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3年
8 李玉亭;雙金屬復層材料的電磁連續(xù)鑄造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9 吳彩虹;直流電磁場下鋁硅-鋁鎂復層材料的制備[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10 黎道安;黃銅扁錠水平連鑄石墨結(jié)晶器氣體保護系統(tǒng)的研究及設計[D];重慶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李宏磊 ,蔡敏政 ,陳宏周;中國銅板帶市場觀察[J];世界有色金屬;2004年03期
2 王曉東,李廷舉,金俊澤;電磁場對連鑄末端凝固過程的影響[J];金屬學報;2001年09期
3 郭大勇,楊院生,童文輝,花福安,程根發(fā),胡壯麒;電磁驅(qū)動熔體流動與枝晶變形斷裂模擬[J];金屬學報;2003年09期
4 于洋;李寶寬;;鋼連鑄電磁攪拌工藝中電磁力的計算[J];金屬學報;2006年05期
5 王碧文;中國銅加工業(yè)的技術裝備現(xiàn)狀及展望(Ⅰ)[J];上海有色金屬;2004年03期
6 李秋玲,鄧康,李偉軒,任忠鳴;薄板坯水平連鑄結(jié)晶器電磁攪拌的模擬實驗研究[J];上海金屬;2005年06期
7 于湛;雷作勝;賈洪海;金小禮;任忠鳴;鄧康;鐘云波;;液態(tài)金屬流速的測量技術[J];上海金屬;2007年02期
8 邢書明,徐亞榮,胡漢起,劉秉順;電場和磁場作用下的金屬凝固[J];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1998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忠仁;薄板坯連鑄技術進步與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進展[J];煉鋼;2001年02期
2 吳光亮,肖上工;薄板坯連鑄過程中輕壓下對其組織與性能的影響[J];煉鋼;2001年03期
3 楊曉江;連鑄薄板坯的質(zhì)量(續(xù))[J];河北冶金;2002年02期
4 楊曉江;;連鑄薄板坯的質(zhì)量[J];連鑄;2002年01期
5 楊曉江;;薄板坯連鑄結(jié)晶器保護渣技術[J];連鑄;2002年03期
6 張洪波;薄板坯連鑄工藝技術基礎的評述[J];鋼鐵;2002年04期
7 楊春政,梁紅兵,楊杰;薄板坯連鑄機型與鑄坯厚度對生產(chǎn)能力的影響[J];鋼鐵;2003年07期
8 吳健鵬,余新河;薄板坯連鑄技術的現(xiàn)狀及應用分析[J];煉鋼;2005年04期
9 張震;;帶液芯重壓縮的薄板坯連鑄技術的開發(fā)[J];酒鋼科技;2005年01期
10 C.P.Piemonte;M.Fornasier;;本溪鋼鐵集團公司薄板坯連鑄設備[J];鋼鐵;2006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士超;潘秀蘭;王艷紅;梁慧智;;連鑄薄板坯的質(zhì)量控制措施[A];品種鋼連鑄坯質(zhì)量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宋濤;李德君;;本鋼薄板坯生產(chǎn)硅鋼工藝研究[A];2010第11屆中國電工鋼專業(y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袁集華;高麗華;張慧;胡坤太;羅秉臣;徐永昕;于登龍;張慧慈;;薄板坯連鑄帶液芯輕壓下鑄坯質(zhì)量研究[A];1997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下)[C];1997年
4 徐匡迪;劉清友;;薄板坯流程連鑄連軋過程中的細晶化現(xiàn)象分析[A];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交流與開發(fā)協(xié)會第三次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5 王泰昌;施設;;薄板坯連鑄-連軋投資和成本分析[A];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交流與開發(fā)協(xié)會第三次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6 楊春政;張洪波;楊杰;彭國仲;梁紅兵;劉志興;;達涅利薄板坯連鑄技術的實踐與評價[A];2004年全國煉鋼、軋鋼生產(chǎn)技術會議文集[C];2004年
7 翟文東;周建軍;;動態(tài)軟壓下技術在薄板坯連鑄中的應用[A];自動化技術與冶金流程節(jié)能減排——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干勇;;薄板坯連鑄結(jié)晶器技術及品種開發(fā)中的幾個問題分析[A];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交流與開發(fā)協(xié)會第三次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9 李明光;于華財;劉軍;;本鋼薄板坯連鑄生產(chǎn)工藝優(yōu)化[A];品種鋼連鑄坯質(zhì)量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張洪波;楊曉江;李夢英;耿立唐;陳禮斌;楊杰;郝占全;;唐鋼薄板坯連鑄工藝技術及品種開發(fā)的進展[A];第十七屆(2013年)全國煉鋼學術會議論文集(B卷)[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大宏;本鋼薄板坯連鑄軋機組摘得品種開發(fā)“桂冠”[N];中國冶金報;2006年
2 趙文輝;衡冶贏得“追新”族喝彩[N];中國工業(yè)報;2003年
3 趙文輝;衡冶新產(chǎn)品贏得追“新”企業(yè)喝彩[N];中國冶金報;2003年
4 ;薄板坯連鑄生產(chǎn)高附加值鋼種的發(fā)展[N];世界金屬導報;2010年
5 金榮江 郝立卿;唐鋼一鋼軋薄板坯連鑄粘結(jié)技術攻關取得顯著成效[N];世界金屬導報;2007年
6 ;本鋼薄板坯鑄機通過設備最終驗收[N];世界金屬導報;2006年
7 趙文輝;衡冶新產(chǎn)品俏銷市場[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3年
8 ;韓國東部制鋼公司薄板坯連鑄實現(xiàn)在線連續(xù)厚度切換[N];世界金屬導報;2013年
9 ;Franco Alzetta:憑借創(chuàng)新技術 推動在華發(fā)展[N];世界金屬導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包斯文;從我國連鑄裝備發(fā)展看鋼鐵工業(yè)結(jié)構(gòu)優(yōu)化[N];中國冶金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登福;薄板連鑄坯的溫度與應力狀態(tài)的研究[D];重慶大學;1997年
2 王軍;中薄板坯連鑄鋼液純凈度控制理論工藝與應用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玲;薄板坯連鑄二冷仿真軟件的開發(fā)及數(shù)值分析[D];重慶大學;2008年
2 趙巖;薄板坯二冷應力分析及仿真軟件開發(fā)[D];重慶大學;2009年
3 丁儉;薄板坯夾雜物分布和特點的研究[D];河北理工學院;2004年
4 趙翔;薄板坯軋制冷軋用料的組織性能優(yōu)化[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2年
5 孫暉東;薄板坯連鑄液芯壓下過程的數(shù)值仿真[D];燕山大學;2008年
6 李紅晶;薄板坯連鑄液芯壓下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D];燕山大學;2009年
7 定巍;薄板坯連鑄凝固過程數(shù)值模擬[D];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2007年
8 劉慶崗;唐鋼FTSC薄板坯裂紋成因的研究[D];河北理工大學;2010年
9 果晶晶;FTSC薄板坯連鑄生產(chǎn)超低碳鋼的高溫力學性能研究[D];河北理工大學;2010年
10 劉中秋;薄板坯連鑄結(jié)晶器非穩(wěn)態(tài)湍流大渦模擬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178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151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