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電解液中自催化沉淀銅及其特性(英文)
本文關(guān)鍵詞: 化學鍍銅 添加劑 動電位極化 電化學阻抗譜 出處:《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5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研究了以TEA和EDTA為絡合劑、多聚甲醛為還原劑、二硫基苯并噻唑為穩(wěn)定劑、凝膠和動物膠為添加劑的鍍銅化學沉積過程;瘜W鍍銅溶液的穩(wěn)定性可通過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測量溶液的吸光度來監(jiān)測,在15 h內(nèi)溶液都相當穩(wěn)定。采用標準彎曲試驗評估在低碳鋼箔上銅膜的附著力,顯示了很好的吸附性。XRD結(jié)果表明,銅膜具有(111)織構(gòu),而且,添加劑能夠抑制(111)面的優(yōu)先晶體生長,提高(220)織構(gòu)的晶體生長速度。利用Scherrer公式從主峰計算銅膜的晶粒尺寸。SEM和AFM研究表明,這兩種添加劑能夠改善銅膜的晶體結(jié)構(gòu)、晶粒尺寸和表面形貌。循環(huán)伏安法研究表明,添加劑能夠被吸附在電極表面并降低沉積速率。動電位極化和電化學阻抗研究表明,有添加劑時產(chǎn)生的沉淀具有更高的耐腐蝕性。
[Abstract]:Using TEA and EDTA as complexing agent, paraformaldehyde as reducing agent and dithiobenzothiazole as stabilizer were studied. The stability of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solution can be monitored by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 The solution is quite stable within 15 h. The adhesion of copper film on low carbon steel foil is evaluated by standard bending test. The results of XRD show that the copper film has a texture of 11.1). The additive can inhibit the preferential crystal growth of the surface. Scherrer formula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grain size of copper film from the main peak. The results of SEM and AFM showed that the crystal growth rate of Cu film was improved. These two additives can improve the crystal structure, grain siz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copper film. The additives can be adsorbed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and the deposition rate can be reduced. The results of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how that the precipitates produced by the additives have higher corrosion resistance.
【作者單位】: Electroplating
【分類號】:TG174.4
【正文快照】: 1 IntroductionAuto catalytic copper plating(ACP)or electrolessplating has been a hot area in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fordecades.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is mostly used formetallization in the fabrication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and other electronic de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光軍;一種快速化學鍍銅的新方法[J];材料保護;2000年08期
2 熊海平,蕭以德,伍建華,付志勇;化學鍍銅的進展[J];表面技術(shù);2002年06期
3 鄭雅杰;鄒偉紅;易丹青;龔竹青;李新海;;化學鍍銅及其應用[J];材料導報;2005年09期
4 田慶華;閆劍鋒;郭學益;;化學鍍銅的應用與發(fā)展概況[J];電鍍與涂飾;2007年04期
5 高志強;沈曉冬;崔升;肖蘇;袁正軍;;化學鍍銅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7年S1期
6 馬立濤;郭忠誠;朱曉云;王洪益;;化學鍍銅原理、應用及研究展望[J];南方金屬;2009年02期
7 鐘三子;馮建中;黃君濤;;化學鍍銅的研究進展[J];廣東化工;2009年08期
8 楊志鋒;高彥磊;李娜;王旭;殷列;王增林;;超級化學鍍銅填充微道溝的研究[J];化學學報;2009年24期
9 趙大偉;張鵬;;化學鍍銅的應用與發(fā)展[J];黑龍江冶金;2011年01期
10 張萬利;宣天鵬;汪亮;周峗;;材料表面化學鍍銅及其應用[J];電鍍與環(huán)保;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家仁;周俊朝;;塑料表面化學鍍銅后化學鍍鎳方法應用[A];2005年上海市電鍍與表面精飾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李能斌;羅韋因;劉鈞泉;;化學鍍銅原理、應用及研究展望[A];2004年全國電子電鍍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王增林;高彥磊;姜洪艷;劉宗懷;楊祖培;;電化學研究化學鍍銅溶液中三乙醇胺和亞鐵氰化鉀的作用機理[A];2007年上海市電子電鍍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增林;王秀文;劉宗懷;楊祖培;;超級化學鍍銅沉積機理的研究[A];2007年上海市電子電鍍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增林;;化學鍍銅技術(shù)的最新進展[A];2007(第13屆)全國電子電鍍學術(shù)年會暨綠色電子制造技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李衛(wèi)明;王恒義;劉彬云;;非甲醛化學鍍銅的發(fā)展趨勢[A];第三屆全國青年印制電路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7 秦志英;王為;;2,2’-聯(lián)吡啶對化學鍍銅過程的影響[A];全國鍍膜與表面精飾低碳技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昝靈興;丁杰;孫宇曦;高瓊;路旭斌;王增林;;2-巰基苯并噻唑?qū)瘜W鍍銅的影響[A];2011年全國電子電鍍及表面處理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9 秦志英;王為;;2,2-'.聯(lián)吡啶對化學鍍銅過程的影響[A];2011年全國電子電鍍及表面處理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徐潔;陳達宏;;化學鍍銅溶液中鍍液成份的分析[A];中國電子學會生產(chǎn)技術(shù)分會理化專委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199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旭;超級化學鍍銅方法填充微道溝的基礎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廖勇;銅—二甲胺硼烷體系化學沉積的電化學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3 甘雪萍;電磁屏蔽用導電滌綸織物制備新技術(shù)及其產(chǎn)業(yè)化應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4 孫麗麗;新型化學鍍法制備木質(zhì)電磁屏蔽材料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久帥;不同粗化前處理和硅烷自組裝膜處理對ABS樹脂表面化學鍍銅影響的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
2 高彥磊;超級化學鍍銅溶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石凱;超級化學鍍銅的計算機模擬[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楊志鋒;新型超級化學鍍銅體系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高劍;以亞氨基二乙酸為絡合劑的新型化學鍍銅體系以及超級化學鍍鎳的初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黃蓉;錦綸化學鍍銅前巰基/銀催化處理研究[D];東華大學;2013年
7 孔德龍;提高化學鍍銅溶液穩(wěn)定性與沉積速率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8 李喜榮;蘋果酸作為加速劑的低溫低應力化學鍍銅溶液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李麗莎;2,,6-二氨基吡啶作為加速劑的低溫低應力化學鍍銅溶液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10 胡光輝;論文(Ⅰ)陶瓷基上化學鍍銅及其鍍液性質(zhì)研究\論文(Ⅱ)有機涂層下金屬腐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4757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147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