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7075鋁合金疲勞損傷微觀機理和循環(huán)形變特性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強7075鋁合金疲勞損傷微觀機理和循環(huán)形變特性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7075鋁合金 中間形變熱處理 原始微觀組態(tài) 循環(huán)形變 斷裂方式 疲勞損傷機制
【摘要】:7075鋁合金因具有高的比強度、剛度和較好的抗應力腐蝕能力成為航空航天和高速交通領域關鍵結構件的優(yōu)選材料。由于這些結構件長期處于循環(huán)交變載荷服役條件,故而對該合金的疲勞損傷和循環(huán)形變特性進行研究尤顯重要。本文對7075合金進行三種不同中間熱處理工藝,獲得三種不同組織性能的材料,分別為7075-T651、7075-T6和7075-H112合金。通過金相顯微鏡(OM)、掃描電鏡(SEM)、透射電鏡(TEM)觀測三種合金的微觀形貌和原始組態(tài),并探究7075-T651合金循環(huán)形變性能和疲勞損傷特性的微觀機理,獲得如下結果:(1)經(jīng)過T651、T6和H112熱處理態(tài)下的7075合金具有各自不同的微觀組織形貌和性能特征。7075-T651和7075-T6合金有密集均勻分布的析出相,H112基體析出相細而稀疏,顯微強度也較低。(2)經(jīng)過熱擠壓排材并預拉伸工藝的7075-T651合金有明顯優(yōu)異性能。通過原始組態(tài)觀察和物相分析發(fā)現(xiàn),該合金基體上彌散分布著細小的MgZn2,同時存有Al7Cu2Fe,以及富Si氧化物顆粒。(3)7075-T651合金斷裂方式為P-V曲線Ⅰ型,其斷裂韌性Kic為41.59MPa.m1/2。L-T取向的斷口上有顯見的撕裂棱和韌窩,韌窩大而深且無規(guī)則排列。(4)通過靜載拉伸試驗發(fā)現(xiàn)T651熱處理態(tài)下的7075鋁合金材料具有較高抗拉強度529 MPa和屈服強度450 MPa,有較大延伸率(10%)和斷面收縮率(6.8%),塑性容積量高,但外載荷高于一定數(shù)值時同樣具有發(fā)生短時斷裂失效傾向。(5)7075-T651合金材料具有超高疲勞壽命,在小應力循環(huán)加載下(60%σy、 70%σy)試樣顯現(xiàn)高壽命周期;隨著恒定應力增大(80%σy、90%σy),試樣較早進入循環(huán)飽和區(qū)域進而斷裂失穩(wěn)。(6)7075-T651合金材料在循環(huán)載荷作用初期基體無明顯塑性變形,裂紋長度小,試樣表面有效承載面積大,裂紋源區(qū)呈現(xiàn)類似解理斷裂的花樣特征。循環(huán)加載后,裂紋擴展時,由于位錯反復滑移過程中的可逆性,斷口呈現(xiàn)典型的溝槽花樣特征。疲勞后期,隨裂紋長度增加,擴展速率增大,位錯可逆滑移距離遠小于裂紋擴展距離,瞬斷區(qū)域更接近靜態(tài)拉伸斷口形貌,有明顯韌窩斷口特征。(7)7075-T651合金有明顯微孔擴展聚集聚合斷裂模式,以晶內(nèi)微孔聚合為主;w內(nèi)富含F(xiàn)e.Si的第二相粒子和晶界與位錯運動的協(xié)調(diào)作用導致這一機制產(chǎn)生。MgZn2、Al7Cu2Fe以及富Si氧化物顆粒阻礙位錯運動,造成位錯塞積,局部應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顆粒開裂或沿界面脫粘,從而形成微孔,外加應力作用下聚集長大,進而導致材料局部開裂。
【學位授予單位】:合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G146.2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志義;李云濤;劉延斌;夏卿坤;;Al-Cu-Mg-Ag合金析出相的研究進展[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7年12期
2 ;鈷40軸尖合金的性能與應用[J];儀表材料;1972年01期
3 祁紅璋;安建軍;嚴彪;;Cu-15Ni-8Sn合金的開發(fā)與應用現(xiàn)狀[J];金屬功能材料;2009年04期
4 謝春生,周天樂;CuNiBeCrZr合金的組織和性能[J];金屬熱處理;2003年02期
5 溫燕寧;肖來榮;張喜民;李威;鄭英鵬;耿占吉;;Cu-Zn-Al-Ni合金的組織與性能[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6 徐翩;尚文靜;姜業(yè)欣;;Cu-Ni-Si系合金的研究進展[J];上海有色金屬;2011年04期
7 林松波;金善勤;楊誠健;陳國峰;;無鈹高硬度電極合金材料[J];電焊機;1985年06期
8 陳斌,馮林平,鐘皓,周鐵濤,劉培英;變形Mg-Li-Al-Zn合金的組織與性能[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4年10期
9 曹偉產(chǎn);梁淑華;馬德強;王獻輝;楊曉紅;;超細WCrCu30合金的電擊穿特性[J];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2010年04期
10 李紅衛(wèi);戴姣燕;;Cu-Ag-Cr合金的強化機制及定量探討[J];稀有金屬;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灼華;;Mg對Cu-Be、Ni-Be合金強化作用探討[A];第三屆彈性合金與工藝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1年
2 李亞敏;劉洪軍;劉杰;安蓓;郝遠;;Co元素對K4169合金鑄態(tài)組織和性能的影響[A];第七屆全國材料科學與圖像科技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Nb在變形高溫合金中的作用[N];世界金屬導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守征;Ti/Al合金氬弧熔—釬焊接頭組織結構及連接機制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伊軍英;Dy對Mg-Y-Nd系合金組織和性能影響規(guī)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盧金文;鈦合金中Mo元素的強化機理及組織演變[D];東北大學;2014年
4 孟凡國;028鐵鎳基耐蝕合金油井管制備工藝優(yōu)化及組織精確控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5 舒文祥;Mg和Cu元素調(diào)控的7xxx系鋁合金凝固特性及強韌化機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6 孟春艷;艦船用含Zn5xxx系鋁合金的抗腐蝕機理及板材開發(fā)[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7 武志瑋;纖維復合Cu-Fe合金的顯微組織及力學和電學性能[D];浙江大學;2009年
8 陳旭;Al-Zn-Mg-Cu合金熱處理工藝及組織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9 王杰芳;電解加鈦共晶鋁硅活塞合金的組織和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10 初蕾;Ni-Cr-Fe合金高溫氧化成膜特性及氧化/碳化臨界條件下膜組織演變規(guī)律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金文;影響GNiCr40Al3Ti合金組織和性能因素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蔡禮園;稀土變質(zhì)處理對高性能鑄造鋁合金影響的研究[D];沈陽大學;2015年
3 王建;Cr、Sc對Al-Cu-Mg-Ag合金的組織與性能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5年
4 龐玉璇;體擴散和界面擴散下Ni-Al合金沉淀行為[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5 賈琨;稀土元素Yb對ZK60鎂合金和A360鋁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5年
6 陸晟;等通道擠壓工藝對Al-Mg-Si合金組織及力學性能影響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5年
7 孔亞萍;Al-Mg-Si基導體材料組織和性能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8 王杰;主合金元素對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鑄態(tài)組織及均熱態(tài)組織的影響[D];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2015年
9 程丹丹;Mg-Nd-Zn-Zr-Y生物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10 李明宇;微量元素對Cu-Zr-(Cr)系合金時效組織與性能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1432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114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