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級分支井分岔裝置用10CrMnMoSi雙相鋼的熱處理工藝及性能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六級分支井分岔裝置用10CrMnMoSi雙相鋼的熱處理工藝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六級分支井分岔裝置 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 亞溫淬火 組織結(jié)構(gòu)
【摘要】:本文根據(jù)六級分支井分岔裝置的有限元分析結(jié)果,以及分岔裝置的設(shè)計、選材和制備工藝要求,探索了10CrMnMoSi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熱處理制度及組織結(jié)構(gòu)和性能變化。 采用OM、SEM、EDS、顯微硬度測試以及萬能試驗機等現(xiàn)代分析手段分析了730℃-850。C不同溫度亞溫淬火后的10CrMnMoSi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組織結(jié)構(gòu)和力學性能。對熱處理過后的雙相鋼管進行30%大膨脹率膨脹,研究膨脹成功雙相鋼管的組織結(jié)構(gòu)、力學性能變化,并通過高溫高壓釜試驗、電化學試驗研究膨脹后雙相鋼的腐蝕行為。所得結(jié)果如下: 1)10CrMnMoSi在亞溫淬火后得到鐵素體和馬氏體兩相組織。淬火溫度升高,馬氏體由狹長的島狀分布轉(zhuǎn)變?yōu)榘鍡l馬氏體與鐵素體呈纖維狀共存;同時,馬氏體含量由730。C時的10.29%增加到850。C時的61.22%;馬氏體、鐵素體的晶粒大小都隨著淬火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鐵素體晶粒尺寸由14.20um減小到2.72um,馬氏體尺寸由5.35um減小至2.11um。 2)隨著淬火溫度的增加,雙相鋼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總體上表現(xiàn)為上升趨勢;延伸率則表現(xiàn)為下降趨勢;屈強比值表現(xiàn)為先降低后升高;斷口形貌由最初的典型韌性斷裂轉(zhuǎn)向脆性斷裂;鐵素體的顯微硬度逐漸增高,由730℃時的171.86HV增加至850。C時的255.63HV;馬氏體的硬度則逐漸降低,由707.17HV降低到479.35HV。 3)采用Hollomon應力應變模型、Crussard-Jaoult分析方法(簡稱C-J分析)和修正的C-J(修正的Swift方程)分析方法對10CrMnMoSi雙相鋼的加工硬化行為進行分析。由修正的C-J分析與Hollomon應力應變模型之間的關(guān)系得出試樣的m,、m2和n1、n2值。790℃亞溫淬火后試樣的n1、n2值相對較大。且隨著淬火溫度的升高,馬氏體體積分數(shù)增加,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轉(zhuǎn)折應變”點逐漸向左移動。 4)膨脹過程中750℃、770℃、790℃淬火后的雙相鋼成功膨脹30%,未出現(xiàn)開裂現(xiàn)象。由于加工硬化的作用,膨脹后雙相鋼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明顯增加,延伸率降低。雙相鋼表現(xiàn)為較強的脆性傾向。 5)10CrMnMoSi雙相鋼的腐蝕行為研究表明,膨脹后雙相鋼的抗腐蝕性能均低于膨脹前雙相鋼的抗腐蝕性能。淬火溫度為790℃時膨脹后試樣的腐蝕速率最低,抗腐蝕性能最好。
【關(guān)鍵詞】:六級分支井分岔裝置 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 亞溫淬火 組織結(jié)構(gòu)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G142.1;TG16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緒論8-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8
- 1.2 六級分支井技術(shù)8-13
- 1.2.1 分支井技術(shù)簡介8-11
- 1.2.2 六級分支井技術(shù)國外研究概況11-12
- 1.2.3 六級分支井技術(shù)國內(nèi)研究概況12
- 1.2.4 六級分支井完井系統(tǒng)設(shè)計與工藝技術(shù)12-13
- 1.3 相鋼概述13-21
- 1.3.1 先進鋼鐵材料13-14
- 1.3.2 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4-16
- 1.3.3 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組織與性能16-18
- 1.3.4 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生產(chǎn)工藝18-19
- 1.3.5 合金元素對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影響19-21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及目的21-23
- 第2章 不同溫度亞溫淬火后的組織結(jié)構(gòu)分析23-34
- 2.1 制備六級分支井分岔裝置材料的選擇23-25
- 2.2 試驗方法25-33
- 2.2.1 組織結(jié)構(gòu)分析26-31
- 2.2.2 馬氏體體積分數(shù)與兩相的晶粒尺寸31-33
- 2.4 本章小結(jié)33-34
- 第3章 不同溫度亞溫淬火后的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力學性能分析34-52
- 3.1 試驗方法34-35
- 3.2 單軸拉伸下的變形行為35-41
- 3.2.1 不同溫度亞溫淬火后的應力-應變曲線35-40
- 3.2.2 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屈服特征40-41
- 3.3 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加工硬化行為41-45
- 3.3.1 Hollomon應力應變模型42-43
- 3.3.2 C-J分析43
- 3.3.3 修正的C-J分析43-45
- 3.4 馬氏體含量對雙相鋼變形特征的影響45-47
- 3.5 斷口形貌(SEM)分析47-49
- 3.6 不同溫度亞溫淬火后M-F的顯微硬度49-51
- 3.7 本章小結(jié)51-52
- 第4章 10CRMNMOSI雙相鋼大膨脹率膨脹后的組織結(jié)構(gòu)及力學性能研究52-60
- 4.1 試驗方法52-53
- 4.2 試驗結(jié)果分析53-58
- 4.2.1 膨脹結(jié)果53
- 4.2.2 實際膨脹率53-54
- 4.2.3 金相組織54-56
- 4.2.4 力學性能56-58
- 4.3 本章小結(jié)58-60
- 第5章 膨脹前后雙相鋼的腐蝕行為研究60-67
- 5.1 試驗方法60-61
- 5.2 試驗結(jié)果61-66
- 5.2.1 高溫高壓釜結(jié)果分析61-63
- 5.2.2 極化曲線分析63-65
- 5.2.3 阻抗譜分析65-66
- 5.3 本章小結(jié)66-67
- 第6章 結(jié)論與展望67-69
- 6.1 文章結(jié)論67-68
- 6.2 存在不足與展望68-69
- 致謝69-70
- 參考文獻70-74
- 攻讀碩士期發(fā)表的論文和學術(shù)成果7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鳴圖 ,汪德根 ,吳寶榕;雙相鋼中混合物定律的適用性(一)[J];鋼鐵研究總院學報;1983年01期
2 馬鳴圖 ,汪德根 ,吳寶榕;雙相鋼中混合物定律的適用性(二)[J];鋼鐵研究總院學報;1983年02期
3 沈顯璞,張杰,雷廷權(quán);雙相鋼中相硬化和相軟化現(xiàn)象[J];鋼鐵研究學報;1989年04期
4 韋習成,李麟,符仁鈺;TRIP鋼顯微組織與性能關(guān)系的評述[J];鋼鐵研究學報;2001年05期
5 劉東升,王國棟,劉相華,白玉光,宗亞平,謝英秀,吳其法;微合金低碳Mn-B鋼連續(xù)冷卻轉(zhuǎn)變及控軋控冷的顯微組織與力學性能[J];鋼鐵研究學報;1998年03期
6 劉曉,康沫狂;馬氏體點陣參數(shù)與含碳量的定量關(guān)系:新的X射線衍射實驗研究[J];金屬熱處理學報;2000年02期
7 趙明純,肖福仁,單以銀,李玉海,楊 柯,肖福仁,李玉海;超低碳針狀鐵素體管線鋼的顯微特征及強韌性行為[J];金屬學報;2002年03期
8 代啟鋒;宋仁伯;關(guān)小霞;郭志飛;;鐵素體晶粒尺寸對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DP980動態(tài)變形行為影響[J];機械工程學報;2012年06期
9 陳墨;宋曉琴;許玉磊;楊宇航;陳俊;;CO_2對金屬管道腐蝕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7期
10 蘇鈺;符仁鈺;李麟;葉平;;低碳含硅TRIP鋼斷裂機理的研究[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和平;高強塑積熱變形淬火碳分配鋼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128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111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