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觀地域性回歸與重構設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4 05:35
本文關鍵詞:城市景觀地域性回歸與重構設計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城市景觀 文化識別 地域性 地域性設計 回歸與重構
【摘要】: 在國際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城市面臨特色匱乏和生態(tài)惡化雙重危機。一方面,公眾既無法從城市景觀風貌中認同自我生存的文化屬性;另一方面,城市建設中無視地方環(huán)境資源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價值和作用的行為,導致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加劇全球范圍內(nèi)的生態(tài)危機。這種現(xiàn)狀的形成追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就是城市設計中對城市“地域性”疏離和忽視的結(jié)果。 任何的景觀形式都有其形成的地域因緣。景觀設計中拿來主義的形式模仿,只能使現(xiàn)在的城市面貌變得光怪陸離、喪失個性。地域性才是設計原點也是立足點,這點比風格和形式顯得更為重要。 地域性設計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新時代的,面臨的新的城市問題,地域性設計需要借鑒更多的學科理論和實踐方法,走向更為批判、廣義。植根于地域的景觀設計不應該僅僅是某種風格和流派,而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基于地域特性,創(chuàng)造地域特色的思路和方法。如今,基于生態(tài)和文化雙軸心的廣義地域主義設計思想已成為城市景觀地域性設計的有效指導思想。在現(xiàn)有的技術與文化背景下,兼顧城市歷史與未來的變革以及生態(tài)與人文的發(fā)展,努力嘗試回歸與重構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觀,才是重拾城市文化識別、緩解生態(tài)矛盾的有效途徑。 全文約46000字,圖(表)80張
【關鍵詞】:城市景觀 文化識別 地域性 地域性設計 回歸與重構
【學位授予單位】: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TU986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緒論8-14
- 0.1 研究背景8-10
- 0.1.1 城市特色喪失、文化認同危機8-10
- 0.1.2 人地關系緊張,,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10
- 0.2 研究意義10-11
- 0.3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1
- 0.4 研究內(nèi)容及其框架11-14
- 0.4.1 研究內(nèi)容11-12
- 0.4.2 研究框架12
- 0.4.3 研究目標12-14
- 第一章 城市景觀地域性的相關概念14-22
- 1.1 景觀與城市景觀14-15
- 1.1.1 景觀與城市景觀的概念界定14-15
- 1.1.2 景觀的分類15
- 1.2 景觀的地域性15-20
- 1.2.1 地域與地域性15-16
- 1.2.2 景觀的地域性16-17
- 1.2.3 景觀的地域性成因17-20
- 1.3 城市景觀的地域性設計20-22
- 1.3.1 城市景觀設計的地方語境20-21
- 1.3.2 城市景觀地域性設計21-22
- 第二章 景觀地域性設計的緣起與拓變22-38
- 2.1 傳統(tǒng)景觀的地域訴求22-30
- 2.1.1 東西方傳統(tǒng)景園的地域性訴求23-25
- 2.1.2 東西方傳統(tǒng)園林的地域成因比較25-28
- 2.1.3 設計原點的回歸28-30
- 2.2 景觀的地域性設計興起30-32
- 2.2.1 自己的風景30-32
- 2.2.2 鄉(xiāng)土主義景觀設計32
- 2.3 地域性設計發(fā)展32-35
- 2.3.1 對國際主義的反思32-33
- 2.3.2 鄉(xiāng)土主義建筑研究33-35
- 2.4 走向批判與廣義的地域性設計35-38
- 2.4.1 批判的地域主義35-36
- 2.4.2 走向廣義的地域性設計36-38
- 第三章 城市傳統(tǒng)景觀地域特質(zhì)的回歸38-45
- 3.1 傳統(tǒng)景觀地域特質(zhì)38-39
- 3.2 傳統(tǒng)地域景觀地域特質(zhì)的回歸39-40
- 3.3 城市傳統(tǒng)景觀地域特質(zhì)的回歸途徑40-45
- 3.3.1 城市空間改造與更新40-41
- 3.3.2 城市景觀的地標與城市母體41-42
- 3.3.3 場所感的延續(xù)和提升42-43
- 3.3.4 場所非物質(zhì)信息的傳承43-45
- 第四章 自然生態(tài)軸心的城市景觀地域性重構設計45-54
- 4.1 地域主義設計的自然生態(tài)軸心45-47
- 4.1.1 城市景觀設計與地方自然生態(tài)45
- 4.1.2 基于自然生態(tài)軸心的地域性設計45-47
- 4.2 地域自然生態(tài)要素的調(diào)研與分析47-48
- 4.3 自然軸心的景觀地域性重構設計策略48-54
- 4.3.1 設計應答自然要素48-49
- 4.3.2 設計結(jié)合地方生態(tài)49-52
- 4.3.3 設計補償?shù)胤缴鷳B(tài)52-54
- 第五章 人文軸心的城市景觀地域性重構設計54-65
- 5.1 城市景觀重構設計的人文軸心54-55
- 5.1.1 城市景觀設計與地方人文背景54
- 5.1.2 基于人文軸心的城市景觀重構設計54-55
- 5.2 地域人文背景因素的調(diào)研與分析55-56
- 5.2.1 場所文脈分析55-56
- 5.2.2 文化生態(tài)分析56
- 5.3 人文軸心的景觀地域性重構設計:詮釋設計56-65
- 5.3.1 詮釋哲學與詮釋設計方法56-57
- 5.3.2 人文軸心的景觀地域性重構設計策略57-61
- 5.3.3 詮釋地域人文的重構設計表達手段探討61-65
- 結(jié)束語65-66
- 參考文獻66-68
- 致謝68-69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清單69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毅;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的地域性景觀設計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商玉紅;蘇南地域性景觀的可持續(xù)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3 胡喬;鐵路客站景觀設計的地域性表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王克寧;城市新區(qū)域都市設計之核心價值的提升與落實[D];天津大學;2010年
5 白秋鳳;西安城市門戶景觀設計的地域特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6 崔曼麗;從住居學角度研究無錫傳統(tǒng)民居[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7 楊海波;壽縣古城人文景觀的保護與塑造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曹穎;具有歷史遺存的城市公園改造初探[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9 古燮雯;醴陵城市街道景觀藝術特色規(guī)劃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年
10 滕群;基于地域性文化的行政中心景觀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481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84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