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QG/LTR方法的戰(zhàn)斗機多變量控制器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1-10-13 14:30
本文利用LQG/LTR方法為具有冗余控制面和矢量推力的高非線性戰(zhàn)斗機設計了多變量控制器。本文首先完成了現有戰(zhàn)機的虛擬改型,并建立了高真實性復雜的數學模型,借助Simulink搭建了該機型的仿真模型,該仿真模型具有高真實性、多功能和可擴展的特點,有利于輔助以后的控制系統(tǒng)開發(fā)和控制算法驗證。初步介紹和推導了LQR方法和LQG/LTR方法的原理和設計步驟,簡單論述了該方法的優(yōu)勢和短板。較為詳細的介紹了經典的飛機操控品質要求和性能需求,并設計了相應的測試方法,這些測試方法可以用來驗證和測試控制器性能和系統(tǒng)性能。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結合上述知識,借助Simulink開發(fā)的仿真系統(tǒng),利用LQG/LTR技術為該機型設計了縱向迎角跟蹤控制器實例。該控制器滿足了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操控性要求。通過簡單的論述發(fā)現,該線性控制器設計方法可以應用于復雜的非線性飛機控制器設計中去,但由于其相關矩陣設計不便,仍具有改進的必要和提升的空間。
【文章來源】: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9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短周期CAP對于全部飛行階段據需滿足圖4.1所示的要求,另外當處于第三飛行階段
圖 4. 3 相位延遲要求飛行員在沒有失穩(wěn)威脅的前提下得到較好的系統(tǒng)閉環(huán)調節(jié)器不僅僅依賴于帶寬的取值,同時與帶寬鄰域內相位曲線形狀有關,有關內容將在相位速率判據部分介紹。注:對于響應類型為速率響應的系統(tǒng),帶寬的定義如圖 4.2 所示;當系統(tǒng)響應類型為姿態(tài)響應時,系統(tǒng)的帶寬為系統(tǒng)的相位帶寬。
圖 4. 3 相位延遲要求飛行員在沒有失穩(wěn)威脅的前提下得到較好的系統(tǒng)閉環(huán)調節(jié)器不僅僅依賴于帶寬的取值,同時與帶寬鄰域內相位曲線形狀有關,有關內容將在相位速率判據部分介紹。注:對于響應類型為速率響應的系統(tǒng),帶寬的定義如圖 4.2 所示;當系統(tǒng)響應類型為姿態(tài)響應時,系統(tǒng)的帶寬為系統(tǒng)的相位帶寬。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改進LQR技術的飛翼式無人機控制算法研究[J]. 李一波,陳超,張曉林. 控制工程. 2014(05)
[2]基于閉環(huán)準則的LQG/LTR飛行控制律優(yōu)化設計[J]. 章萌,章衛(wèi)國,孫勇. 飛行力學. 2011(05)
[3]噪聲未知的LQG控制問題研究[J]. 錢富才,朱少平,劉丁. 控制理論與應用. 2010(08)
[4]基于最小信息損失準則的降階LQG控制器設計[J]. 張索,章輝.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10(09)
[5]LQG/LTR控制在無人機飛行控制中的實現及仿真[J]. 周志久,閆建國,張瓊燕. 計算機仿真. 2009(05)
[6]遞推最小二乘法在LQR參數調整中的應用[J]. 李湘清,孫秀霞,王棟,李士波,劉艷芳.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07(04)
[7]動力增升飛行LQG/LTR魯棒控制器設計[J]. 唐鵬,張曙光,姜再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7(06)
[8]BTT導彈自動駕駛儀LQG/LTR積分控制設計[J]. 林德福,孫寶彩,祁載康. 系統(tǒng)仿真學報. 2007(04)
[9]LQG/LTR設計方法中的可變參數選擇[J]. 常慧玲,郭迎清. 計算機仿真. 2006(03)
[10]LQG與動態(tài)逆方法在飛控系統(tǒng)設計中的應用[J]. 徐見源,張鵬,華克強,李夢卓. 中國民航學院學報. 2004(S1)
碩士論文
[1]基于LQG/LTR方法的飛行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D]. 秦媛.西北工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34855
【文章來源】: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9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短周期CAP對于全部飛行階段據需滿足圖4.1所示的要求,另外當處于第三飛行階段
圖 4. 3 相位延遲要求飛行員在沒有失穩(wěn)威脅的前提下得到較好的系統(tǒng)閉環(huán)調節(jié)器不僅僅依賴于帶寬的取值,同時與帶寬鄰域內相位曲線形狀有關,有關內容將在相位速率判據部分介紹。注:對于響應類型為速率響應的系統(tǒng),帶寬的定義如圖 4.2 所示;當系統(tǒng)響應類型為姿態(tài)響應時,系統(tǒng)的帶寬為系統(tǒng)的相位帶寬。
圖 4. 3 相位延遲要求飛行員在沒有失穩(wěn)威脅的前提下得到較好的系統(tǒng)閉環(huán)調節(jié)器不僅僅依賴于帶寬的取值,同時與帶寬鄰域內相位曲線形狀有關,有關內容將在相位速率判據部分介紹。注:對于響應類型為速率響應的系統(tǒng),帶寬的定義如圖 4.2 所示;當系統(tǒng)響應類型為姿態(tài)響應時,系統(tǒng)的帶寬為系統(tǒng)的相位帶寬。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改進LQR技術的飛翼式無人機控制算法研究[J]. 李一波,陳超,張曉林. 控制工程. 2014(05)
[2]基于閉環(huán)準則的LQG/LTR飛行控制律優(yōu)化設計[J]. 章萌,章衛(wèi)國,孫勇. 飛行力學. 2011(05)
[3]噪聲未知的LQG控制問題研究[J]. 錢富才,朱少平,劉丁. 控制理論與應用. 2010(08)
[4]基于最小信息損失準則的降階LQG控制器設計[J]. 張索,章輝.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10(09)
[5]LQG/LTR控制在無人機飛行控制中的實現及仿真[J]. 周志久,閆建國,張瓊燕. 計算機仿真. 2009(05)
[6]遞推最小二乘法在LQR參數調整中的應用[J]. 李湘清,孫秀霞,王棟,李士波,劉艷芳.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07(04)
[7]動力增升飛行LQG/LTR魯棒控制器設計[J]. 唐鵬,張曙光,姜再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7(06)
[8]BTT導彈自動駕駛儀LQG/LTR積分控制設計[J]. 林德福,孫寶彩,祁載康. 系統(tǒng)仿真學報. 2007(04)
[9]LQG/LTR設計方法中的可變參數選擇[J]. 常慧玲,郭迎清. 計算機仿真. 2006(03)
[10]LQG與動態(tài)逆方法在飛控系統(tǒng)設計中的應用[J]. 徐見源,張鵬,華克強,李夢卓. 中國民航學院學報. 2004(S1)
碩士論文
[1]基于LQG/LTR方法的飛行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D]. 秦媛.西北工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348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343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