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參數(shù)聯(lián)合模糊處理的雷達輻射源威脅等級判定
發(fā)布時間:2021-08-27 15:01
電子對抗在現(xiàn)在和可預見的未來戰(zhàn)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雷達輻射源威脅等級判定是電子對抗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電子對抗的水平。傳統(tǒng)的輻射源威脅等級判定方法高度依賴于我方數(shù)據(jù)庫中的既有數(shù)據(jù),但是實際海戰(zhàn)戰(zhàn)場的電磁環(huán)境極其復雜,很容易造成我方數(shù)據(jù)庫失效,因此傳統(tǒng)的輻射源威脅等級判定方法不能夠很好地滿足水面艦艇的實際作戰(zhàn)需求。在傳統(tǒng)輻射源威脅等級判定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輻射源威脅等級判定方法,該方法將各個威脅因子用折線相連,計算其圍成圖形的面積,由此判定輻射源的威脅等級。應用結果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判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文章來源】:艦船電子對抗. 2020,43(01)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雷達輻射源威脅性等級評價流程
采用0~1五標度構造各威判因子對雷達輻射源威脅性影響力度,其具體內(nèi)涵如表1所示。表1 威判因子權重標度含義 標度 含義 0 威脅性低 0.25 威脅性中下 0.5 威脅性中 0.75 威脅性中上 1 威脅性高
記威脅性評價矩陣為Φ(w)=diag{μ(w1) μ(w2) μ(w3) μ(w4)},則各威判因子對于目標層M的評價比例向量V(w)=IB·Φ(w)。將目標層M的評價比例向量的元素對應到坐標軸上,形成一個如圖3所示的評價網(wǎng)絡。由于不同的威判因子對威脅性等級判定的影響大小不同,因此在實際評價過程中圍成的四邊形具有不規(guī)則性。計算出實際圍成的四邊形面積S(V)即為雷達輻射源的威脅性綜合評價指數(shù)。按照雷達輻射源威脅性綜合評價指數(shù)的大小,來判定雷達輻射源威脅等級。在實際偵察系統(tǒng)中,輻射源威脅等級按照威脅性由高到低被劃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其具體劃分標準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CSS體系的雷達輻射源信號特征參數(shù)評估[J]. 陳昌孝,何明浩,馮明月,韓俊. 現(xiàn)代防御技術. 2015(05)
[2]一種基于熵權和經(jīng)驗因子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J]. 韓英強,吳曉平,王甲生. 計算機與數(shù)字工程. 2012(11)
碩士論文
[1]信號完整性對雷達對抗系統(tǒng)的影響[D]. 王雪茹.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4
[2]一種雷達信號偵察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D]. 張寒松.電子科技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366570
【文章來源】:艦船電子對抗. 2020,43(01)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雷達輻射源威脅性等級評價流程
采用0~1五標度構造各威判因子對雷達輻射源威脅性影響力度,其具體內(nèi)涵如表1所示。表1 威判因子權重標度含義 標度 含義 0 威脅性低 0.25 威脅性中下 0.5 威脅性中 0.75 威脅性中上 1 威脅性高
記威脅性評價矩陣為Φ(w)=diag{μ(w1) μ(w2) μ(w3) μ(w4)},則各威判因子對于目標層M的評價比例向量V(w)=IB·Φ(w)。將目標層M的評價比例向量的元素對應到坐標軸上,形成一個如圖3所示的評價網(wǎng)絡。由于不同的威判因子對威脅性等級判定的影響大小不同,因此在實際評價過程中圍成的四邊形具有不規(guī)則性。計算出實際圍成的四邊形面積S(V)即為雷達輻射源的威脅性綜合評價指數(shù)。按照雷達輻射源威脅性綜合評價指數(shù)的大小,來判定雷達輻射源威脅等級。在實際偵察系統(tǒng)中,輻射源威脅等級按照威脅性由高到低被劃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其具體劃分標準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CSS體系的雷達輻射源信號特征參數(shù)評估[J]. 陳昌孝,何明浩,馮明月,韓俊. 現(xiàn)代防御技術. 2015(05)
[2]一種基于熵權和經(jīng)驗因子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J]. 韓英強,吳曉平,王甲生. 計算機與數(shù)字工程. 2012(11)
碩士論文
[1]信號完整性對雷達對抗系統(tǒng)的影響[D]. 王雪茹.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4
[2]一種雷達信號偵察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D]. 張寒松.電子科技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3665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336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