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壓制干擾雷達副瓣對消的多干擾機部署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1-08-13 12:39
針對壓制干擾雷達副瓣對消場景中多干擾機部署優(yōu)化問題,分析了多干擾機有效干擾條件,從優(yōu)化干擾效果角度出發(fā),對雷達干擾分辨角進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表明,多干擾機壓制干擾雷達副瓣對消需同時滿足干擾機數(shù)量、部署間距、干擾功率的要求,對于一維線陣,雷達干擾分辨角約為雷達波束寬度的1/2。
【文章來源】:航天電子對抗. 2020,36(0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N路副瓣對消原理框圖
設相鄰2個干擾機間距為l,雷達位于2干擾機連線的一側,若滿足2干擾機與雷達連線夾角大于雷達干擾分辨角θ0,雷達所在區(qū)域須是2干擾機連線與過2個干擾機半徑為R的圓的優(yōu)弧圍成的區(qū)域,如圖2中陰影部分所示。把這個圓稱為構成有效干擾空域的基本圓。這里的有效干擾空域是指:在此空域內,雷達的副瓣對消不會將2部干擾機當作1部干擾機處理[3]。基本圓半徑R與干擾機間距l(xiāng)之間的關系為:
從式(2)可以看出,隨著干擾機間距l(xiāng)的增大,基本圓半徑R也增大,即有效干擾空域增大。但是受到單干擾機等效輻射功率的限制,導致基本圓半徑不能無限增大。因此,干擾機間最大部署間距受到單干擾機干擾功率的限制,以便滿足圖2所示有效干擾區(qū)域內的功率要求。2.2 干擾機間最大間距設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自適應旁瓣相消算法分析與仿真[J]. 劉鳴,黃威. 雷達與對抗. 2017(01)
[2]機載脈沖多普勒雷達的自適應旁瓣對消實現(xiàn)方法[J]. 朱明,郝志梅.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6(03)
[3]壓制干擾機載預警雷達的兵力需求輔助決策[J]. 陳柏澎,韓桃,萬里云. 艦船電子對抗. 2011(01)
[4]欺騙干擾機載預警雷達的輔助決策研究[J]. 陳柏澎,韓桃,劉標. 艦船電子工程. 2010(07)
[5]米波雷達副瓣對消系統(tǒng)的設計[J]. 王家增. 雷達科學與技術. 2004(06)
[6]雷達旁瓣對消的多方位飽和干擾技術研究[J]. 胡生亮,金嘉旺,李仙茂. 雷達與對抗. 2003(03)
本文編號:3340444
【文章來源】:航天電子對抗. 2020,36(0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N路副瓣對消原理框圖
設相鄰2個干擾機間距為l,雷達位于2干擾機連線的一側,若滿足2干擾機與雷達連線夾角大于雷達干擾分辨角θ0,雷達所在區(qū)域須是2干擾機連線與過2個干擾機半徑為R的圓的優(yōu)弧圍成的區(qū)域,如圖2中陰影部分所示。把這個圓稱為構成有效干擾空域的基本圓。這里的有效干擾空域是指:在此空域內,雷達的副瓣對消不會將2部干擾機當作1部干擾機處理[3]。基本圓半徑R與干擾機間距l(xiāng)之間的關系為:
從式(2)可以看出,隨著干擾機間距l(xiāng)的增大,基本圓半徑R也增大,即有效干擾空域增大。但是受到單干擾機等效輻射功率的限制,導致基本圓半徑不能無限增大。因此,干擾機間最大部署間距受到單干擾機干擾功率的限制,以便滿足圖2所示有效干擾區(qū)域內的功率要求。2.2 干擾機間最大間距設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自適應旁瓣相消算法分析與仿真[J]. 劉鳴,黃威. 雷達與對抗. 2017(01)
[2]機載脈沖多普勒雷達的自適應旁瓣對消實現(xiàn)方法[J]. 朱明,郝志梅.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6(03)
[3]壓制干擾機載預警雷達的兵力需求輔助決策[J]. 陳柏澎,韓桃,萬里云. 艦船電子對抗. 2011(01)
[4]欺騙干擾機載預警雷達的輔助決策研究[J]. 陳柏澎,韓桃,劉標. 艦船電子工程. 2010(07)
[5]米波雷達副瓣對消系統(tǒng)的設計[J]. 王家增. 雷達科學與技術. 2004(06)
[6]雷達旁瓣對消的多方位飽和干擾技術研究[J]. 胡生亮,金嘉旺,李仙茂. 雷達與對抗. 2003(03)
本文編號:33404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334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