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化在西安大唐芙蓉園景觀設計中的表達與傳承
本文選題:唐代文化 + 表達與傳承。 參考:《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唐代文化是中華民族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是文化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絢麗多彩,博大精深,號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世界文化的瑰寶。在中國文化史上,唐代文化占有崇高的地位,對后世影響深遠。因此,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不僅要充分了解唐代文化,而且還需要深度挖掘唐代文化的內(nèi)涵,將其在景觀設計中得以表達與傳承。 當代我國城市正處于高速發(fā)展的時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城市發(fā)展的進程中,只是講求對外來文化的盲目推崇而導致本土文化的喪失,從而湮沒了城市原有的內(nèi)涵和個性。西安是唐代的都城,因而在西安利用唐代文化來豐富景觀的內(nèi)涵,正是對西安原有內(nèi)涵和個性的挖掘和傳承。 西安大唐芙蓉園是全國首個全方位展示唐代文化的主題公園。園內(nèi)的景觀著眼于體現(xiàn)唐代的故事性和技術(shù)性,通過打造強參與性的文化景觀空間,充分調(diào)動游客感官來感受唐代文化,領悟唐代文化的真諦,使游客至身于充滿唐代文化的濃郁氛圍中。 通過文獻分析法,研究和總結(jié)了唐代文化的分類及其特點。唐代文化,內(nèi)容豐富多彩,成就輝煌燦爛,涵蓋面廣大而又復雜。它主要包括建筑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帝王文化、女性文化、詩歌文化、宗教文化、民間文化、歌舞文化、科舉文化、外交文化、兒童文化和科技文化,通過對這些方面的論述,總結(jié)出了各個方面的特點。 通過文獻分析法,還研究與總結(jié)了唐代文化在景觀設計中表達與傳承的必要性、原則、設計手法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唐代文化在景觀設計中表達與傳承的必要性有:能夠體現(xiàn)西安的特色文化,能夠烘托環(huán)境氛圍,有利于唐代文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唐代文化在景觀設計中表達與傳承的原則有:多樣性、真實性、時代性。基于景觀符號學的理論來研究景觀設計中文化表達與傳承的設計手法,即包括以下步驟:資料收集、信息梳理、元素提取、元素符號化、景觀設計中符號的應用。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矛盾。只有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元素相融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適應這個時代的景觀,才能刻下這個時代的標記。 通過實例分析法,對大唐芙蓉園進行實地的考察和調(diào)研,并對結(jié)果加以分析和總結(jié),得出大唐芙蓉園中唐代文化(建筑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帝王文化、女性文化、詩歌文化、宗教文化、民間文化、歌舞文化、科舉文化、外交文化、兒童文化、科技文化、色彩及紋樣)表達與傳承的方式,即采用合適的設計手法、運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有機結(jié)合的理念、民族與世界相接軌的理念。大唐芙蓉園對唐代文化的表達與傳承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憾:體驗活動的參與性不夠,與區(qū)域外景觀的不協(xié)調(diào),經(jīng)營管理上不夠突出唐代文化。 通過分析歸納法,總結(jié)出大唐芙蓉園對唐風園林文化表達與傳承的啟示:景觀結(jié)合多樣典型文化符號以表達文化內(nèi)涵,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有機結(jié)合以彰顯文化主題,民族與世界相接軌以發(fā)揚文化精髓。 論文以唐代文化為切入點,以大唐芙蓉園景觀設計為研究范圍。通過文獻研究法、實例分析法與分析歸納法來得出自己的觀點,對唐代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表達與傳承做出有意義的探討。
[Abstract]:The culture of Tang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 It is a wonderful flower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e .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 the culture of Tang Dynasty occupies a high position and has a far - 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afterlife . Therefore , we need not only fully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 but also deeply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culture , and express and inherit it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 the Chinese cities are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 the loss of native culture caused by the blind promotion of foreign cultures is only the loss of native culture . Xi ' an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ang Dynasty . Therefore ,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andscape is enriched in Xi ' an . It is the exca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original connotation and individuality of Xi ' an .
Furong Garden in Xi ' an is the first theme park in the whole country to show the culture of Tang Dynasty . The landscape in the garden is aimed at reflecting the feature and technical na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 By building strong participatory cultural landscape space , tourists can be fully mobilized to feel the culture of Tang Dynasty and realize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culture of Tang Dynasty .
This paper studies and summariz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ng Dynasty culture by documentary analysis . It mainly includes architectural culture , diet culture , costume culture , imperial culture , female culture , poetry culture , religious culture , folk culture , song and dance culture , imperial culture , diplomatic culture , child cultur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
This paper also studies the necessity , principle , design technique an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design by documentary analysis . The necessity of the ex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culture in landscape design is : diversity , authenticity and times .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semiology is used to study the design of cultural ex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in landscape design .
Through an example analysis method ,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Furong Garden in the Tang Dynasty were carried out ,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 The way to express and inherit the Tang Dynasty culture ( architecture culture , diet culture , culture of culture , culture of culture , culture of culture , culture of culture , culture of religion , folk culture , folk culture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 color and pattern ) of the Tang Dynasty culture in the Tang Dynasty .
By analyzing the induction method , the reve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Tang Feng ' s garden culture is summed up : the landscape combines various typical cultural symbols to expr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 the tradition and the modern organic combination to show the cultural theme , and the nation and the world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o promote the essence of culture .
The paper takes the culture of Tang Dynasty as the entry point , and takes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Tang Dynasty Furong Park as the research scope .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 the cas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analysis induction method , the author obtains its own point of view , and makes a meaningful discussion on the ex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Tang Dynasty culture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U98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習晉;造西安新形象 塑園林新理念——論長安芙蓉園景觀設計原則[J];新材料新裝飾;2004年09期
2 鐘華;;唐韻盛景——大唐芙蓉園[J];中華建設;2007年11期
3 ;明星大腕演繹“大唐芙蓉園”[J];中華建設;2005年01期
4 ;大唐芙蓉園——自駕好去處[J];車世界;2005年10期
5 ;大唐芙蓉園:帶你夢回唐朝[J];魅力中國;2008年20期
6 李培錚,王志勇,楊傳德,張棟材;芙蓉園大廈基坑支護工程施工[J];建井技術(shù);2004年Z1期
7 ;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guān)于印發(fā)大唐芙蓉園周邊高層建筑物點亮工作方案的通知[J];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報;2006年07期
8 周輝;鄒志榮;黃明章;;曲江公館景觀設計[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07期
9 張國昕;;大唐芙蓉園對唐風園林文化設計理念的啟示[J];山西建筑;2010年14期
10 張錦秋;;唐韻盛景 曲水丹青[J];建筑學報;2006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忠明;王建玉;夏玉云;;長安芙蓉園人工湖湖底防滲處理試驗研究[A];2002年中國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質(zhì)問題論壇論文集[C];2002年
2 周焱;;濱水地區(qū)景觀設計的系統(tǒng)完善——以滄州市運河沿岸景觀設計為例[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錦秋;;唐韻盛景 曲水丹青:長安芙蓉園規(guī)劃設計[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4年
4 張鵬;;生態(tài)園林理念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以中關(guān)村創(chuàng)新園為例談“里林”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A];2008北京奧運園林綠化的理論與實踐[C];2009年
5 熊文勝;楊華;;常熟市昆承路景觀設計[A];第七次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任清鳳;吳大群;;從人居環(huán)境角度談景觀設計和場地規(guī)劃[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0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侯濤;;藝術(shù)學科景觀設計專業(yè)《種植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8 賈艷敏;林選泉;張印閣;;松花江大橋景觀設計[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jié)構(gòu)工程學會2002年全國橋梁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2年
9 趙德志;何躍;張?zhí)m軍;;滬蓉國家重點公路重慶石柱至忠縣公路景觀資源保護與景觀設計[A];中國公路學會04’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李軒;陳長來;;天津市西青道的景觀設計[A];第七次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沈鑫;小區(qū)QQ群拉近鄰里距離[N];徐州日報;2008年
2 少樊;曲江大唐芙蓉園今日盛大開園[N];陜西日報;2005年
3 龍云;大唐芙蓉園演繹盛唐文化[N];中國花卉報;2005年
4 蘇嶸;大唐芙蓉園“十三王朝”彩車大巡游[N];陜西日報;2008年
5 記者 蘇嶸;曲江國際唐人文化周盛大開幕[N];陜西日報;2006年
6 陜西記者 站 王曉民;陜西2005旅游業(yè)十大新聞揭曉[N];中國旅游報;2005年
7 ;唐風建筑文化的“祖庭”[N];建筑時報;2005年
8 楊斌慶;西安大唐芙蓉園經(jīng)驗值得借鑒[N];湖北日報;2006年
9 記者 郭青 實習生 翟晉瑞;大唐芙蓉園游客高居全國主題公園榜首[N];陜西日報;2005年
10 拓玲;農(nóng)民工城市孩子手拉手逛芙蓉園[N];西安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匡緯;基于非線性思維觀的景觀設計策略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2 李麗媛;基于目標系統(tǒng)的景觀策劃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3 關(guān)向群;隧道洞口景觀設計實用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4 李雄;園林植物景觀的空間意象與結(jié)構(gòu)解析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年
5 湯振興;高速公路與沿線景觀協(xié)調(diào)性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6 黃江波;高速公路景觀生態(tài)綜合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張建林;重慶主城區(qū)山地公園植物群落特征與景觀設計[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8 陳宇;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文化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9 楊鑫;地域性景觀設計理論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10 張澎濤;城市河道橋型系列規(guī)劃方法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鐘聰;唐代文化在西安大唐芙蓉園景觀設計中的表達與傳承[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2 溫斐斐;景觀設計中歷史文脈的表達與傳承[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3 郭旭;華清宮芙蓉園景象空間營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年
4 蔡莎莎;歷史主題公園景觀設計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2年
5 苗青婷;西安“新唐風”建筑的文化理念構(gòu)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6 劉晴;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價值評估及景區(qū)旅游開發(fā)與管理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7 全進;論景觀設計中藝術(shù)與科學因素的融合與發(fā)展[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8 季蕾;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D];東南大學;2004年
9 李帆;地下室頂板景觀設計工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趙海翔;紀念性景觀表現(xiàn)[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21173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211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