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上的繁榮:宋朝水路運輸與海外貿易
本文關鍵詞:河流上的繁榮:宋朝水路運輸與海外貿易
【摘要】:前工業(yè)社會,人們主要依靠陸路和水路進行商品貨物的運輸、貿易。由于水路運輸?shù)某杀颈汝懧愤\輸?shù)牡颓疫\輸量大,因此,通過自然河流、運河進行貨物轉運對于商人來說是最明智的選擇。本文以宋朝(960-1279年)的海外貿易為例,考察了12、13世紀水路運輸對中國海外貿易的影響。利用《中國歷代天災人禍表》中宋朝發(fā)生的自然災害數(shù)據(jù)這一外生變量,以及《宋代海外貿易》中所記錄的市舶司(貿易管理機構)貿易收入額,識別出宋朝海外貿易的發(fā)展依賴于便利發(fā)達的水路運輸系統(tǒng),水網(wǎng)分布越密集、水路運輸條件越好,對海外貿易收入的影響越大,驗證了水路運輸對中國海外貿易的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廈門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 水路運輸 海外貿易 洪災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大樣本歷史數(shù)據(jù)的制度演變與長期經濟增長問題研究:以傳統(tǒng)中國選官制度為例”(項目編號:7117316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發(fā)展中國家人力資源后發(fā)優(yōu)勢與經濟追趕研究”(項目編號:08JJD790141)的資助
【分類號】:F552.9;F752.9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國的海外貿易,在唐宋之際處于大發(fā)展階段,甚至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這是連接中國與海外各國的航海路線,是古代中國海道交通大動脈。宋朝在唐朝的基礎上,系統(tǒng)化并建立了“市舶司”,它是專門掌管海外貿易事務的政府機構,類似于今天的“海關”。海外貿易的繁榮發(fā)展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善國;;試析渤海遺址出土的釉陶和瓷器[J];邊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2 曹端波;;唐代社會階層結構變革:由貴賤到貧富[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程東宇;;20世紀30年代以來唐代商品市場研究綜述[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李暉;;安徽唐代茶葉鉤沉[J];池州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王艷明;晉唐時期吐魯番的植棉和棉紡織業(yè)[J];敦煌研究;2005年01期
6 王曉驪;溫庭筠的詞和傳奇[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7 肖建樂;;唐代后期市民階層的形成[J];東南文化;2007年06期
8 李翎;;佛畫與功德——以集美博物館藏17775號絹畫為中心[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8年05期
9 李翎;;佛畫與功德[J];法音;2013年02期
10 張達志;;唐宋之際由場升縣問題試釋——以宣歙、江西、福建為中心[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荊佳佳;;論杜佑對于管子經濟思想的繼承[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薛平拴;;隋唐五代時期關中地區(qū)人口的興衰演變[A];唐史論叢(第十八輯)[C];2014年
3 劉冬梅;王永平;;從“燒尾宴”看唐代飲食的發(fā)展水平[A];飲食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勛;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柴國生;唐宋時期生物質能源開發(fā)利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3 李永林;中國古代美術教育史綱[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0年
4 趙建梅;唐大和初至大中初的洛陽詩壇[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李菁;解讀運河[D];廈門大學;2002年
6 周祝偉;7—10世紀錢塘江下游地區(qū)開發(fā)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7 李久昌;古代洛陽都城空間演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姜清波;入唐三韓人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9 張安福;唐代農民家庭經濟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10 姜革文;商業(yè)·商人·唐詩[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文飛;盛唐時期假日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2 姚翔萍;武則天時期洛陽都市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3 隆鶯芷;敦煌曲子詞與唐代商業(yè)城市風貌[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4 許晶;以唐代社會為背景的大象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朱琳;中國古代政府干預對人才選拔制度的影響[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6 敖麗莎;唐代商人的婚姻與社會交往[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懷宇;古代大庾嶺地區(qū)道路交通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8 林冰冰;唐代淮南道社會經濟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9 卜祥偉;隋唐時期河洛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1年
10 陳向峰;南陽漢畫像石“符號化”圖像藝術的主體性研究及人本設計理念啟示[D];重慶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烈動;近年中國海外貿易之情形[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15年00期
2 朱愛武;;海外貿易發(fā)展與宋代明州經濟結構的變遷[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建筑·韻[J];房地產導刊;2011年07期
4 曹家齊;;海外貿易與宋代廣州城市文化[J];中國港口;2012年10期
5 魏巍;我國歷代經濟政策對港口的影響[J];中國水運;2003年05期
6 賀文彬;淺談我國歷朝的經濟政策與古港口的興衰[J];大連海運學院學報;1993年03期
7 王瑜;;古代外來建筑文化在嶺南的傳播及影響[J];古建園林技術;2011年04期
8 馮國良;郭廷鑫;;海河干流治理簡史[J];天津航海;1981年03期
9 賀文彬;試論我國歷朝的經濟政策與古港口的興衰[J];水運管理;1995年09期
10 葉文;英國核燃料公司的買賣國外優(yōu)于國內[J];國外核新聞;199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英魁;;寧波港及其海外貿易[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2 李木妙;;海上絲路與環(huán)球經濟——以16至18世紀中國海外貿易為案例[A];三條絲綢之路比較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3 陳尚勝;;明代海防與海外貿易——明朝閉關與開放問題的初步研究[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三輯)[C];1987年
4 王介南;;鄭和下西洋引發(fā)的明代海外貿易對華南沿海地區(qū)的影響[A];“鄭和與海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5 林路;;胸懷坦蕩氣概豪放的才女袁方[A];新四軍江淮大學紀念文集[C];2011年
6 李玉昆;;從詩歌看泉州海外交通[A];海洋文化與福建發(fā)展[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玉峰;清朝前期海外貿易政策評議[N];學習時報;2008年
2 記者 楊瑩 卓文俊;唐時福州海外貿易全國領先[N];福州日報;2014年
3 泰參;泰國擬設專項基金促進紡織業(yè)等擴大海外貿易[N];中國紡織報;2014年
4 孟昭億;綜合貨運保單與海外貿易保單[N];國際商報;2001年
5 于一貧;兩宋的海外貿易與稅收管理[N];中國財經報;2003年
6 劉玉峰;明王朝海外貿易政策評議[N];學習時報;2008年
7 吳鉤;宋代海外貿易更具現(xiàn)代氣質[N];中國商報;2013年
8 記者 桂雪琴;海外貿易須警惕信用風險[N];中國船舶報;2008年
9 傅春榮;罪有應得[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10 鄭名車;“海西人”的歷史精髓[N];經理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蔣國學;越南南河阮氏政權海外貿易研究(1600-1774)[D];廈門大學;2009年
2 王晰博;古代中國外銷瓷與東南亞陶瓷發(fā)展關系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自強;元代海外貿易體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程洪福;論12-15世紀意大利海外貿易發(fā)展的原因[D];蘇州科技學院;2007年
3 程方;明代民間海外貿易述論[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毛麗;全球視野中的漳州海外貿易(15-17世紀初)[D];廈門大學;2007年
5 王萌;北宋海外貿易法律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6 婁俠;明代福建的沿海經濟與海外貿易[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鄧敏銳;明清海南島海外貿易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韋夏寧;清前期廣西海外貿易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9 彭巧紅;明至清前期海外貿易管理機構的演變[D];廈門大學;2002年
10 施瀚文;論明代中后期海外貿易思想[D];湖南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5913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59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