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交通網絡環(huán)境下典型多方式組合出行效用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15 14:31
隨著城市總體規(guī)模不斷擴大,居民平均出行距離顯著增加,出行者的出行方式趨向于方式組合化、多樣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為了研究組合出行條件下出行方式選擇的內在機理,本論文通過交通出行調查數(shù)據(jù)構建組合出行效用Nested Logit模型,確定各出行方式優(yōu)勢出行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單一方式向組合出行轉換的閾值條件,為后續(xù)改善公交接駁問題和調整通勤出行結構提供依據(jù)。本文首先以多模式交通網絡環(huán)境下的組合出行方式為研究對象,分析多模式交通網絡下各典型出行方式的出行速度、費用、準時性、舒適性等交通特性。結合隨機效用理論分析組合出行效用的影響因素。根據(jù)優(yōu)勢出行距離劃分得到三種類型的通勤出行情景,運用均勻設計的方法設計調查問卷。分析調查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自行車、小汽車、公交車和地鐵四類單一出行方式的舒適性指標與其車內擁擠程度、體力消耗都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其次利用RP&SP調查獲取的組合出行方式選擇數(shù)據(jù),分別基于Multinominal Logit和Nested Logit建立三類出行情景下的出行效用模型,定量分析個體的經濟社會屬性、出行屬性和交通工具特性三方面因素對組合出行方式選擇的影響。通過MNL模型與NL模型的...
【文章來源】:東南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論文技術路線圖
模式交通網絡下的組合出行行乘行為將不同單一出行方式連接而成是對應于多模式交通網絡內跨越單一方特性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組合出行行特性,有助于明確各出行方式選擇的出行情景。然后將效用理論運用到組合包含的內在機理。絡的交通特性分析斷完善,大城市交通網絡日益復雜,等多種交通方式組成的城市綜合交通一交通方式遵循自身規(guī)律運行,此外出現(xiàn)交通出行需求在不同交通子網絡間
者對出行時間要求不高或者出行不便的情況下,出行者更不愿意通過來節(jié)約出行時間,而更傾向于選擇一種交通方式出行。同種方式間的有較高的出行吸引力,比如目前實行的地鐵票價體系以及短時間內公都能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吸引力。組合出行方式的特性分析義組合出行方式即為各單一出行方式間相組合形成的換乘出行,但是是現(xiàn)實可行的出行方式。例如,由于小汽車和自行車都能實現(xiàn)點到點基本不存在自行車換乘小汽車的出行行為。乘過程會不可避免地增加出行時間,同時引發(fā)出行者純粹的的心理負行關鍵的阻抗因素[28]。另外考慮到大城市現(xiàn)有的以地鐵為骨干、以常的公共交通網絡能夠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的出行服務,目前現(xiàn)實中的式只包含一次換乘過程。本文基于組合出行方式的研究僅考慮一次換汽車換乘地鐵、常規(guī)公交換乘地鐵、自行車換乘常規(guī)公交、自行車換乘組合出行方式,組合出行的過程如圖 2-3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居民出行鏈、出行方式與出發(fā)時間聯(lián)合選擇的交叉巢式Logit模型[J]. 楊勵雅,李娟.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2]公共交通線路網優(yōu)勢出行距離研究[J]. 蔣賢才,墨建亮. 公路與汽運. 2016(02)
[3]多方式誘導下通勤出行鏈交通方式組合選擇行為模型[J]. 趙丹,邵春福,王軍利,李娟,王博彬.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5(06)
[4]基于SP/RP調查的停車設施規(guī)劃及收費政策研究[J]. 方怡沁,常云濤,彭仲仁. 交通標準化. 2013(09)
[5]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適用條件及效果[J]. 甘勇華. 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與信息. 2012(05)
[6]有限多類別交通網絡的廣義Wardrop均衡特征[J]. 郭運宏,王利,楊青驥.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 2012(03)
[7]城市交通出行成本對出行結構的影響[J]. 楊忠偉,劉小明. 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與信息. 2012(02)
[8]居民全日出行方式選擇動態(tài)模型研究[J]. 萬霞,王煒,陳峻. 中國公路學報. 2012(02)
[9]基于出行鏈的有車家庭假日出行方式組合研究[J]. 趙昕,關宏志,劉詩序.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11(06)
[10]基于正交設計的3-RPS并聯(lián)機構精度分析與綜合[J]. 李新友,陳五一,韓先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11(08)
博士論文
[1]基于供需平衡的多方式交通系統(tǒng)出行結構優(yōu)化研究[D]. 華雪東.東南大學 2016
[2]組合出行模式下城市交通流分配模型與算法[D]. 孟夢.北京交通大學 2013
[3]通勤者出行行為特征與分析方法研究[D]. 陳團生.北京交通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移動打車軟件影響下出行者行為特性分析[D]. 申慧.東南大學 2017
[2]城市軌道交通走廊內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選擇行為研究[D]. 沈瑋薇.蘇州大學 2016
[3]組合出行方式選擇行為及信息服務影響研究[D]. 馮國臣.北京工業(yè)大學 2016
[4]基于多層Nested Logit模型的城市居民出行鏈預測研究[D]. 逯婷婷.北京交通大學 2016
[5]基于廣義出行成本的交通方式劃分與隨機分配組合模型研究[D]. 曹雄赳.吉林大學 2015
[6]基于軌道交通的多模式交通網絡換乘影響閾值研究[D]. 錢振邦.長安大學 2015
[7]基于效用最大化的高峰期乘客出行行為研究[D]. 黃書靜.山東大學 2014
[8]交通信息下出行者出行選擇行為影響分析研究[D]. 謝艷芳.長安大學 2013
[9]基于出行活動的非集計模型研究及應用[D]. 穆蕊.北京交通大學 2010
[10]市域多模式交通網絡通勤出行選擇研究[D]. 曾曦.西南交通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96963
【文章來源】:東南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論文技術路線圖
模式交通網絡下的組合出行行乘行為將不同單一出行方式連接而成是對應于多模式交通網絡內跨越單一方特性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組合出行行特性,有助于明確各出行方式選擇的出行情景。然后將效用理論運用到組合包含的內在機理。絡的交通特性分析斷完善,大城市交通網絡日益復雜,等多種交通方式組成的城市綜合交通一交通方式遵循自身規(guī)律運行,此外出現(xiàn)交通出行需求在不同交通子網絡間
者對出行時間要求不高或者出行不便的情況下,出行者更不愿意通過來節(jié)約出行時間,而更傾向于選擇一種交通方式出行。同種方式間的有較高的出行吸引力,比如目前實行的地鐵票價體系以及短時間內公都能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吸引力。組合出行方式的特性分析義組合出行方式即為各單一出行方式間相組合形成的換乘出行,但是是現(xiàn)實可行的出行方式。例如,由于小汽車和自行車都能實現(xiàn)點到點基本不存在自行車換乘小汽車的出行行為。乘過程會不可避免地增加出行時間,同時引發(fā)出行者純粹的的心理負行關鍵的阻抗因素[28]。另外考慮到大城市現(xiàn)有的以地鐵為骨干、以常的公共交通網絡能夠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的出行服務,目前現(xiàn)實中的式只包含一次換乘過程。本文基于組合出行方式的研究僅考慮一次換汽車換乘地鐵、常規(guī)公交換乘地鐵、自行車換乘常規(guī)公交、自行車換乘組合出行方式,組合出行的過程如圖 2-3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居民出行鏈、出行方式與出發(fā)時間聯(lián)合選擇的交叉巢式Logit模型[J]. 楊勵雅,李娟.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2]公共交通線路網優(yōu)勢出行距離研究[J]. 蔣賢才,墨建亮. 公路與汽運. 2016(02)
[3]多方式誘導下通勤出行鏈交通方式組合選擇行為模型[J]. 趙丹,邵春福,王軍利,李娟,王博彬.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5(06)
[4]基于SP/RP調查的停車設施規(guī)劃及收費政策研究[J]. 方怡沁,常云濤,彭仲仁. 交通標準化. 2013(09)
[5]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適用條件及效果[J]. 甘勇華. 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與信息. 2012(05)
[6]有限多類別交通網絡的廣義Wardrop均衡特征[J]. 郭運宏,王利,楊青驥.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 2012(03)
[7]城市交通出行成本對出行結構的影響[J]. 楊忠偉,劉小明. 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與信息. 2012(02)
[8]居民全日出行方式選擇動態(tài)模型研究[J]. 萬霞,王煒,陳峻. 中國公路學報. 2012(02)
[9]基于出行鏈的有車家庭假日出行方式組合研究[J]. 趙昕,關宏志,劉詩序.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11(06)
[10]基于正交設計的3-RPS并聯(lián)機構精度分析與綜合[J]. 李新友,陳五一,韓先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11(08)
博士論文
[1]基于供需平衡的多方式交通系統(tǒng)出行結構優(yōu)化研究[D]. 華雪東.東南大學 2016
[2]組合出行模式下城市交通流分配模型與算法[D]. 孟夢.北京交通大學 2013
[3]通勤者出行行為特征與分析方法研究[D]. 陳團生.北京交通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移動打車軟件影響下出行者行為特性分析[D]. 申慧.東南大學 2017
[2]城市軌道交通走廊內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選擇行為研究[D]. 沈瑋薇.蘇州大學 2016
[3]組合出行方式選擇行為及信息服務影響研究[D]. 馮國臣.北京工業(yè)大學 2016
[4]基于多層Nested Logit模型的城市居民出行鏈預測研究[D]. 逯婷婷.北京交通大學 2016
[5]基于廣義出行成本的交通方式劃分與隨機分配組合模型研究[D]. 曹雄赳.吉林大學 2015
[6]基于軌道交通的多模式交通網絡換乘影響閾值研究[D]. 錢振邦.長安大學 2015
[7]基于效用最大化的高峰期乘客出行行為研究[D]. 黃書靜.山東大學 2014
[8]交通信息下出行者出行選擇行為影響分析研究[D]. 謝艷芳.長安大學 2013
[9]基于出行活動的非集計模型研究及應用[D]. 穆蕊.北京交通大學 2010
[10]市域多模式交通網絡通勤出行選擇研究[D]. 曾曦.西南交通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969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49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