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交通工程論文 >

基于最敏感斜拉索張力指標的斜拉橋主梁損傷識別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9-05-10 20:57
【摘要】:斜拉橋結構主梁的損傷會引起恒載內(nèi)力重分布,進而引起斜拉索張力變化。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結合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算法,研究并提出基于最敏感斜拉索張力指標的斜拉橋主梁損傷識別方法。通過分析斜拉索張力對主梁損傷的敏感性,確定對主梁損傷最敏感的斜拉索,并將該斜拉索在主梁損傷前后的張力變化率定義為最敏感斜拉索張力指標;將主梁發(fā)生不同位置、不同程度損傷時對應的各最敏感斜拉索張力指標作為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輸入并訓練網(wǎng)絡,根據(jù)訓練誤差自動確定網(wǎng)絡的隱含層結構,由訓練好的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輸出確定主梁的損傷位置及損傷程度。以實驗室獨塔斜拉橋試驗模型為例,采用有限元軟件ANSYS建立其空間板殼有限元模型,運用給出的主梁損傷識別方法對該斜拉橋試驗模型的主梁損傷進行識別,結果表明:該方法僅用1組4根斜拉索便可以較好的識別率實現(xiàn)對斜拉橋主梁不同位置、不同程度單點損傷的識別。
[Abstract]:The damage of the main girder of cable-stayed bridge will cause the re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 under dead load and the change of tension of cable-stayed cable. According to this rule, combined with the 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the main beam of cable-stayed bridge based on the most sensitive cable tension index is studied and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sensitivity of cable-stayed cable tension to the damage of main beam, the cable-stayed cable which is the most sensitive to main beam damage is determined, and the tension change rate of the cable-stayed cable before and after damage is defined as the most sensitive tension index of cable-stayed cable. The tension index of each of the most sensitive cable-stayed cables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damage is taken as the input and training network of BP neural network, and the hidden layer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is determined auto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error. The damage location and damage degree of the main beam are determined by the output of the trained BP neural network. Taking the test model of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in laboratory as an exampl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space plate and shel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and 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the main beam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damage of the main beam of the test model of the cable-stayed brid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one group of 4 cable-stayed cable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single point damage of the main beam of cable-stayed bridge in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degrees.
【作者單位】: 石家莊鐵道大學工程力學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0778116)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E2012210061) 河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ZH2012068) 河北省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項目(11215611D)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項目(436018)
【分類號】:U448.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孫宗光,倪一清,高贊明,丁皓江;基于斜拉索振動測量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的斜拉橋損傷位置識別方法[J];工程力學;2003年03期

2 王柏生,倪一清,高贊明;青馬大橋橋板結構損傷位置識別的數(shù)值模擬[J];土木工程學報;2001年03期

3 李延強;杜彥良;符強;;基于實測索力的模型斜拉橋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J];鐵道學報;2013年06期

4 荊龍江;項貽強;;基于模態(tài)分析技術的大跨度斜拉橋主梁損傷識別[J];中國鐵道科學;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剛,許有俊,翟耀飛;結構動力特征識別技術在工程檢測中的應用[J];包頭鋼鐵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項貽強;周暢;李毅;李春輝;;橋梁結構在線健康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Ⅱ——損傷識別的信號分析及提取方法[J];交通科學與工程;2009年02期

3 伍雪南;孫宗光;畢波;;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PRC簡支梁的預應力識別[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4 伍雪南;孫宗光;畢波;;基于吊索振動測量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的懸索橋損傷識別方法[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5 程云,劉明,馬立光;土木工程結構動態(tài)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房材與應用;2004年03期

6 張瑞生;王居林;;框架結構震后損傷的精確定位[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2年02期

7 孫宗光;高贊明;倪一清;;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損傷構件及損傷程度識別[J];工程力學;2006年02期

8 李枝軍;李愛群;韓曉林;丁幼亮;;基于最大熵譜和模糊聚類分析的斜拉橋拉索索力測試與評估[J];工程力學;2009年11期

9 魏保立;;鋼桁梁橋的損傷診斷研究[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08年04期

10 王開鳳;張謝東;;土木工程結構損傷識別研究[J];公路;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孫宗光;栗燕娜;石健;伍雪南;蘇健;;懸索橋損傷識別模型試驗研究[A];防振減災工程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林;基于動力指紋的結構損傷識別可靠度方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付春雨;基于車致振動響應的鐵路橋梁損傷識別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何春凱;高層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震后損傷評估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陳飚;面向物聯(lián)網(wǎng)和光纖傳感技術的橋梁安全監(jiān)測技術研究與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5 段紅霞;鋼結構地震損傷分析與損傷識別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新岐;斜拉橋破損診斷技術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7 宋雨;文暉大橋健康監(jiān)測與評估管理系統(tǒng)主要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8 吳瑾;海洋環(huán)境下鋼筋混凝土結構銹裂損傷評估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9 吳大宏;基于遺傳算法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橋梁結構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10 徐麗;基于模態(tài)參數(shù)的混凝土框架結構損傷診斷研究[D];湖南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俞順;基于模型修正及體系可靠度的橋梁結構性能評價[D];鄭州大學;2010年

2 馬少春;橋梁基于失效包絡圖理論的可視化安全評估[D];河南大學;2011年

3 孫登坤;考慮損傷的輸電塔整體結構安全評定[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4 雷陽;永磁圓筒式磁流變液極限扭矩聯(lián)軸器設計理論及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1年

5 王弘謀;斜拉橋損傷識別與應用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6 陳建華;基于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的高層框架-核心筒結構損傷評估[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徐洪雷;移動荷載作用下橋梁結構的損傷識別[D];河北大學;2011年

8 陳振英;先進復合材料格柵加筋結構(AGS)的損傷定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9 溫青;斜拉橋拉索健康監(jiān)測與狀態(tài)評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10 袁放;既有線上跨橋梁同步頂升與平移技術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姚昌榮;李亞東;;基于靜動力測試數(shù)據(jù)的斜拉橋模型修正[J];鐵道學報;2008年03期

2 范立礎,袁萬城,張啟偉;懸索橋結構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動力有限元模型修正[J];土木工程學報;2000年01期

3 王柏生,倪一清,高贊明;青馬大橋橋板結構損傷位置識別的數(shù)值模擬[J];土木工程學報;2001年03期

4 孫增壽;韓建剛;任偉新;;基于曲率模態(tài)和小波變換的結構損傷識別方法[J];振動、測試與診斷;2005年04期

5 夏品奇,James M WBrownjohn;斜拉橋有限元建模與模型修正[J];振動工程學報;2003年02期

6 崔飛,楊黨旗,高巖;用參數(shù)識別技術進行橋梁結構損傷識別[J];中國鐵道科學;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子收;周奎;李胡生;;基于小波包和頻響函數(shù)隨機—模糊統(tǒng)計的斜拉橋損傷識別[J];公路;2011年04期

2 謝峻;江見鯨;韓大建;王國亮;;大跨度斜拉橋損傷識別的三步法[J];工程力學;2006年08期

3 朱浩;吳啟和;;斜拉橋內(nèi)力狀態(tài)及損傷識別方法的研究[J];中外公路;2008年06期

4 徐進;石湖大橋主橋施工技術[J];橋梁建設;2005年S1期

5 嚴定中;余建星;李彥蒼;陳炳火;;大跨度斜拉橋主梁顫振動力可靠性分析[J];自然災害學報;2007年03期

6 熊濤;張育智;;瀘州泰安大橋主梁的易損性分析[J];四川建筑;2009年05期

7 沈小飛;歐珍華;;斜拉橋主梁掛籃懸澆2種計算模擬方式的探討[J];現(xiàn)代交通技術;2011年01期

8 劉士林;馮云成;吳永昌;宋松林;;珠江黃埔大橋北汊主橋設計[J];公路;2009年10期

9 包飛;胡旭輝;;大跨度寬橋面結合梁斜拉橋主梁穩(wěn)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13期

10 許佳平;王建華;戴宗誠;;通化西昌斜拉橋新型單索面牽索掛籃的結構構思、設計及應用[J];世界橋梁;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效堯;;斜拉橋損傷識別的徑向基函數(shù)(RBF)神經(jīng)網(wǎng)絡設計[A];《智能技術應用與CAD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2 黃海歐;曾憲柳;;江蘇五河口斜拉橋主梁施工技術[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分會2005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項貽強;翁沙羚;宋雨;姚永丁;汪勁豐;;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的健康監(jiān)測評估系統(tǒng)[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2003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武煥陵;崔冰;唐亮;李喬;;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分會2005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陳幼平;周宏業(yè);;斜拉橋三維自振特性分析-MSC/Nastran的應用[A];土木工程計算機應用文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計算機應用學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1993年

6 謝旭;Hiroki YAMAGUCHI;黃劍源;;關于大跨度鋼斜拉橋極限承載力特性的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上冊)[C];1998年

7 李運生;張彥玲;戴運良;張博慶;;蕪湖大橋板桁組合結構空間自振特性分析[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1998年

8 王強;歐慶保;;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北汊斜拉橋施工監(jiān)控[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2003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葛玉梅;周述華;李龍安;;斜拉橋在考慮風效應時的車-橋耦合振動[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10 楊玉民;袁萬城;范立礎;;斜拉橋橫向地震反應分析及其分形特征[A];計算力學研究與進展——中國力學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京長江三橋[N];中華建筑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陸婭楠;中國躋身橋梁強國[N];人民日報;2008年

3 陸婭楠;輝煌30年:我國躋身橋梁強國之列[N];中華建筑報;2008年

4 記者 沈興國;永立化建:為全球第二長斜拉橋做防腐[N];紹興日報;2009年

5 記者 李強;淮安大橋建設大提速[N];福州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孔德芳;橋梁:“三級跳”成就中國式跨越[N];科技日報;2008年

7 ;蘇通長江公路大橋[N];中華建筑報;2010年

8 趙輝 悅文;荊邑大橋鋼結構施工方案通過評審[N];宜興日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何連弟 通訊員 徐星;上海長江隧橋“看點”全解讀[N];文匯報;2009年

10 記者 嚴運濤 通訊員 劉家華 高盛源;國內(nèi)第一跨陸地斜拉橋合龍[N];湖北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輝;基于計算智能方法的簡支梁橋損傷識別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伍雪南;懸索橋健康診斷數(shù)值與模型試驗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9年

3 劉兆豐;大跨度聯(lián)塔分幅斜拉橋結構行為與聯(lián)塔結構模型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4 何偉;中、下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損傷識別關鍵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5 付春雨;基于車致振動響應的鐵路橋梁損傷識別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賀瑞;大跨橋結構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模態(tài)識別和誤差分析及損傷識別[D];清華大學;2009年

7 程良彥;拱結構的損傷識別方法及損傷結果可視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8 熊紅霞;橋梁結構模態(tài)參數(shù)辨識與損傷識別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9 劉自明;板—桁組合結構橋梁結構行為的理論和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10 江祥林;大跨徑鋼桁架橋健康監(jiān)測方法及技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愛玲;黃河勝利大橋的損傷識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2 張愛麗;模態(tài)曲率差值法在拱肋健康監(jiān)測和損傷識別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3 周建榮;鋼桁架拱橋結構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損傷識別法[D];重慶大學;2010年

4 胡秋香;結構拓撲、形狀和尺寸最優(yōu)化方法在斜拉橋加勁梁設計中應用[D];河海大學;2005年

5 范小軍;梁橋的動力損傷診斷技術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0年

6 常全輝;斜拉橋損傷識別的模型試驗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7 黃文龍;模型拱橋模態(tài)識別及損傷診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8 魏澤麗;基于Riccati傳遞矩陣法的橋梁結構概率損傷識別方法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9 陳明璐;海洋平臺損傷識別與定位方法及模型試驗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0年

10 江定宇;大跨度橋梁的精細化損傷識別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24739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739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2b3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