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嶺隧道洞口段設(shè)置減震層的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amping layer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unnel lining and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course of earthquake, the physical model test of shaking table is carried out for the tunnel entrance section of mountain tunnel. The model test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is a damping layer or no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damping layer can effectively weaken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lining in the opening section of the tunnel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vibration to the lining, and the strain response of the lining decreases obviously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damping layer. Especially in the position of arch shoulder and arch foot with high strain response, the dynamic strain of lining is close to uniform with the setting of damping layer. With the increase of earthquake frequency, the damping layer will not fail, and the damping efficiency will be enhanced. However,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surrounding rock can not be changed by the setting of damping layer.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slope with elevation is still obvious, and it is easy to occur local collapse damage, especially high collapse, but the slope surface is shallow layer failure. There is no additional load on the lining, but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cavernous wall rock will bury the hole, 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normal use of the tunnel.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41202221)
【分類號】:U453.1;U452.2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索然緒;王艷艷;;瑞利波作用下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設(shè)防長度[J];現(xiàn)代隧道技術(shù);2011年04期
2 舒志樂;徐東旭;徐柯;劉新榮;李松;;半明半暗法在公路隧道洞口段的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5期
3 李育樞;李天斌;;高烈度地震區(qū)隧道洞口段地震安全性分析及評價[J];現(xiàn)代隧道技術(shù);2011年03期
4 羅定倫;高波;申玉生;;關(guān)于隧道抗減震模型試驗圍巖相似材料的研究[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5 王玉鎖;楊國柱;;隧道洞口段危巖落石風險評估[J];現(xiàn)代隧道技術(shù);2010年06期
6 耿云鵬;;盾構(gòu)隧道洞口段預加固技術(shù)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0年36期
7 曹邦舉;;淺析對隧道洞口支護的研究[J];中國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2011年09期
8 李銘;;北斗坡公路隧道洞口段長管棚施工工藝[J];西部探礦工程;2007年09期
9 朱長安;高波;索然緒;;強震區(qū)隧道洞口段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J];現(xiàn)代隧道技術(shù);2008年01期
10 羅定倫;高波;;采用長大管棚預支護進洞技術(shù)的理論與實踐[J];鐵道建筑;200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小軍;張永興;;淺埋偏壓隧道洞口段合理開挖工序及受力特征分析[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姚輝;劉青林;;易風化軟弱圍巖隧道洞口段施工技術(shù)[A];第十一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2年
3 吳榮鋒;;隧道洞口施工技術(shù)[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4 李德武;高峰;;考慮抗震縫影響的隧道三維地震反應分析[A];第七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8年
5 王勇;孫彩紅;;大跨隧道洞口段施工監(jiān)控量測與結(jié)構(gòu)受力變形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段海澎;鄒正明;趙建軍;;受軟弱結(jié)構(gòu)面控制的隧道洞口穩(wěn)定性評價及工程措施分析[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7 賈明輝;丁文其;;連拱隧道洞口邊坡穩(wěn)定監(jiān)測與病害治理[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劉明高;洪錦;馬杰;;隧道洞口段載體樁地基處理的設(shè)計與施工[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黃俊;杜鵬宇;張瑞霞;;連拱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優(yōu)化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申玉生;高波;王崢崢;;強震區(qū)山嶺隧道振動臺模型試驗破壞形態(tài)分析[A];第17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鄭強平 莊則平;福建交通10項成果獲省科技獎[N];中國交通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曹小平;強震作用下山嶺隧道洞口段地震響應分析及減震措施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3年
2 孫鐵成;雙洞錯距山嶺隧道洞口段地震動力響應及減震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3 張敏;復雜地質(zhì)條件下大斷面隧道“零”進洞工法技術(shù)體系及應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4 賴金星;高海拔復雜圍巖公路隧道溫度場特征與結(jié)構(gòu)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5 羅彥斌;寒區(qū)隧道凍害等級劃分及防治技術(sh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6 皇民;淺埋雙洞隧道地震動力響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7 王崢崢;跨斷層隧道結(jié)構(gòu)非線性地震損傷反應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波;凍融作用下黃土隧道洞口段應力變形及病害問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年
2 郭輝;山嶺公路隧道洞口段開挖力學行為與穩(wěn)定性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3 張林;山嶺隧道洞口段地震動力響應及抗減震措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0年
4 王維嘉;公路隧道洞口段震害機理及抗減震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5 婁勇;平寨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動態(tài)分析[D];重慶大學;2011年
6 楊超;淺變質(zhì)碎裂巖地區(qū)隧道洞口段預加固技術(shù)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7 李海寶;軟弱地層隧道洞口段施工力學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8 文棟良;高烈度地震區(qū)隧道洞口段地震動力響應及減震措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0年
9 侯俊敏;山嶺隧道洞口段圍巖變形特征及其控制技術(shù)研究[D];湘潭大學;2012年
10 鄧永杰;淺埋偏壓大跨度隧道洞口段進洞技術(shù)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2584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25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