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梁耦合超靜定結構的一種快速解析法
[Abstract]:The optimization design problem of cable-girder coupled cable-stayed bridges is solved by the continuous piecewise independent integral method. First, the bending moment analytic function of 6-order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continuous girder with four-span cable-girder coupling is solved by the continuous piecewise independent integral metho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cable-girder deformation. By calculating the cable force, the state of the dead-load internal force of a cable-stayed bridge is obtained at the first landing, and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cable force is obtained by combining the minimum bending energy method with the continuous piecewise independent integral method. Analytical functions of shear force, bending moment, rotation angle and deflection are obtained for continuous beams. Engineering examples show that the continuous piecewise independent integral method is simple to establish the model and can be programm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analytical solution quickly.
【作者單位】: 河北工業(yè)大學力學系;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河北工業(yè)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632040)
【分類號】:U448.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S.C.Yiu ,鄧文中 ,關少榮;美國斜拉橋設計方法的現狀(上)[J];鐵道建筑;1980年01期
2 賈西斌;李強;唐獻富;何蕊;;淺談斜拉橋設計[J];河南水利;1999年06期
3 孫峻嶺;;超千米級斜拉橋設計新理念[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0年06期
4 S.C.Yiu ,鄧文中 ,關少榮;美國斜拉橋設計方法的現狀(下)[J];鐵道建筑;1980年02期
5 程慶國 ,金東燦 ,吳亮明 ,周祖里 ,莫拔穎 ,揭更榮;紅水河鐵路斜拉橋設計、施工和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1982年02期
6 呂春英;李世文;;浦上大橋斜拉橋設計[J];中國西部科技;2011年09期
7 周道生;;斜拉橋學術討論會[J];中國鐵路;1981年18期
8 高俊巍;;梨樹縣張家油坊斜拉橋設計與施工[J];中國西部科技;2009年27期
9 萬國朝;萊昂哈特;;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J];公路;1988年07期
10 方世樂;斜拉橋設計與監(jiān)控[J];廣東公路交通;2000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勞遠昌;;斜拉橋設計方面的認識進展[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學會第三次全國城市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1年
2 羅世東;饒少臣;廖祖江;曾敏;;四線鐵路獨塔鋼箱雙索面彎斜拉橋設計研究[A];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高建;史愛宏;滕小虎;;等截面超薄橋面部分斜拉橋設計與靜力分析[A];公路交通與建設論壇(2009)[C];2010年
4 林國雄;朱華民;王立堂;邵長宇;;武漢長江公路橋斜拉橋設計[A];全國橋梁結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1992年
5 布占宇;唐嘉琳;吳新元;;某無背索三拱塔斜拉橋地震響應計算及不同支承方式的影響分析[A];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6 林元培;王靜梅;何灝基;王之江;竇文俊;;重慶長江二橋斜拉橋設計[A];全國橋梁結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1992年
7 孫杰;廖海峰;;基于ansys的大跨度斜拉橋非線性成橋索力優(yōu)化研究[A];結構及多學科優(yōu)化工程應用與理論研討會’2009(CSMO-2009)論文集[C];2009年
8 陳國祥;王耀明;;斜拉橋結構計算綜合程序[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城市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1987年
9 高宗余;朱華民;;福州市閩江四橋斜拉橋設計[A];第五屆后張預應力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7年
10 蔡曉明;徐君;王志亮;;北京昆玉河斜拉橋設計[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2003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何可;省會首座斜拉橋設計獲批復[N];河南日報;2007年
2 特約記者 劉長山 通訊員 楊帆;蘇通大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兩子課題通過鑒定[N];中國交通報;2009年
3 記者 鄭宗杰;蘇通大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通過驗收[N];中國交通報;2009年
4 馬玉;大跨徑鋼箱梁斜拉橋關鍵技術獲突破[N];科技日報;2006年
5 顧雙春;湖北交規(guī)院橋梁設計水平躍上新臺階[N];中國交通報;2006年
6 記者 劉家銘 通訊員 姜東;向莆鐵路閩江特大橋全面開工[N];福州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劉布陽;蘇通大橋科技成果得到廣泛應用[N];中國交通報;2010年
8 記者 任永琦;為太子河再添一道絢麗“彩虹”[N];本溪日報;2010年
9 記者 曾敏學;隨岳高速公路荊岳大橋5月合龍[N];岳陽晚報;2010年
10 記者 李江濤 見習記者 尹紅磊;凌波大橋建成通車[N];洛陽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江德增;斜塔斜拉橋施工與運營過程中的力學行為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偉;大跨度斜拉橋靜動力可靠度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苗家武;超大跨度斜拉橋設計理論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4 王建平;復合材料斜拉橋設計理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5 黃燦;基于幾何控制法的大跨度斜拉橋自適應施工控制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王統寧;大跨徑纜索承重橋梁梁端位移及組合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7 高小妮;多塔斜拉—自錨式懸索組合體系橋梁結構理論分析與模型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淑娟;斜拉橋施工過程控制分析與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2 趙X;斜拉橋整體與細部受力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3 張紅濤;城市輕軌交通專用斜拉橋結構行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4 肖凱;基于剛度相似原理的斜拉橋縮尺模型的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5 許大光;某鋼混組合梁斜拉橋受力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6 劉昊君;不對稱體系斜拉橋受力特點及邊界非線性的處理[D];長沙理工大學;2012年
7 羅志賢;三拱塔斜拉橋合理狀態(tài)確定及施工控制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2年
8 蔣_g;大跨徑鋼桁斜拉橋力學行為分析[D];重慶交通大學;2012年
9 孫小娟;六塔斜拉橋靜力穩(wěn)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10 劉級;不同結構體系斜拉橋地震反應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238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23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