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交通工程論文 >

考慮支座摩擦滑移的中小跨徑橋梁抗震設計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8-07-14 10:40
【摘要】:通過對比中國、美國、日本中小跨徑橋梁結構體系,分析中國汶川地震和美國北嶺地震、日本阪神地震中橋梁震害的差異以及中國汶川地震中橋墩破壞率較低的原因,發(fā)現美國加州橋梁結構形式主要是框架式橋墩,日本橋梁采用鋼支座為主的支承體系,而中國中小跨徑橋梁主要采用板式橡膠支座,中國公路橋梁抗震設計中直接引用國外抗震規(guī)范存在問題;結合板式橡膠支座與鉛芯橡膠支座、高阻尼橡膠支座和摩擦擺支座地震作用下耗能特點的不同,提出中國廣泛采用板式橡膠支座的中小跨徑橋梁,在抗震設計時支座可作為保險絲式單元優(yōu)先損壞;參考美日兩國的橋梁抗震設計方法,給出了中國中小跨徑橋梁考慮支座摩擦滑移的抗震設計方法,建議中國中小跨徑橋梁地震作用下利用板式橡膠支座摩擦耗能的特點,通過支座摩擦滑移、最小支承長度和防落梁裝置,實現橋梁多道設防、分級耗能的抗震性能設計方法;最后給出了地震作用下橋梁縱橋向和橫橋向相應的性能破壞模式,并探討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bridge structure systems betwee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bridge damage caus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the North Ridge earthquak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Hanshin earthquake in Japa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damage rate of bridge piers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bridge structure in California is mainly framed pier, the steel bearing system is used in Japanese bridge, and the plate rubber bearing is used in middle and small span bridge in China.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s in China,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quoting the foreign seismic codes directly, and the difference of energy consumption between plate rubber bearing and lead rubber bearing, high damping rubber bearing and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is discussed.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medium and small span bridges with plate rubber bearings are widely used in China, and the supports can be used as fuse element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the bridges, and refer to the aseismic design methods of the brid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 aseismic design method of Chinese medium and small span bridges considering bearing friction slip is present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te rubber bearing should be used under the earthquake action of Chinese medium and small span bridges. The design method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multi-channel fortification and graded energy dissipation is realized by using minimum support length and anti-falling beam device.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s of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bridges under earthquake are given. The problems that need further study are also discussed.
【作者單位】: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東南大學交通學院;
【基金】: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2009DFA82480) 交通運輸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2009318223094) 交通運輸部公路工程行業(yè)標準項目(JTG-C-201012)
【分類號】:U442.5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雄君,高亮;中小跨徑橋梁的抗震分析[J];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2 章俊生;;中小跨徑橋梁常用加固方法[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3 張繼承;;中小跨徑橋梁常用加固方法[J];今日科苑;2010年10期

4 劉彥東;;中小跨徑橋梁單板受力成因及預防[J];交通標準化;2011年Z1期

5 黎敏;中小跨徑橋梁設計體會[J];湖南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6 尤文剛;;中小跨徑橋梁的應用分析[J];北方交通;2011年01期

7 王令斌;湛秀玲;;淺析高速公路中小跨徑橋梁的加寬設計[J];山西建筑;2011年08期

8 張忠民;;淺談河北省中小跨徑橋梁的適用型式[J];公路;2006年06期

9 范遠鋒;吳剛;;中小跨徑橋梁的加寬加固[J];工程與建設;2007年03期

10 王今朝;袁迎春;;中小跨徑橋梁常規(guī)上部結構技術經濟指標分析[J];中國市政工程;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聶建國;呂堅鋒;樊健生;;組合梁橋在中小跨徑橋梁中的應用[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一次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侯引程;;關于開展我國大橋汽車荷載研究的建議[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0年

3 戴利民;;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懸索橋可行性探討[A];全國橋梁結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1992年

4 呂建鳴;陳云海;殷頗;;基于B/S模式的橋梁分級圖庫管理系統(tǒng)[A];第十三屆全國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呂建鳴;陳云海;殷頗;;基于B/S模式的橋梁分級圖庫管理系統(tǒng)[A];計算機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第十三屆全國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王榮霞;鄭剛;李建軍;;預制倒T截面組合箱形梁的抗彎性能研究[A];第1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7年

7 王景全;劉釗;劉其偉;;體外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梁橋的應用與研究[A];2006鋼橋科技論壇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張經緯;徐棟;;簡支鉸接空心板梁橋荷載空間分布研究[A];第十一屆后張預應力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陳可;中小跨徑橋設計有了“新章法”[N];中國交通報;2007年

2 通訊員 杜鵑 王韶松 記者 賈芳;大廣高速京衡段 科技創(chuàng)新確保工程質量[N];河北經濟日報;2009年

3 杜娟;大廣高速公路京衡段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N];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陳彥坤;中小跨徑橋梁快速檢測設備的選型及組配[D];長安大學;2011年

2 戴巖;中小跨徑橋梁汽車設計荷載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3 韓清海;中小跨徑橋梁荷載橫向分布系數計算方法的研究及其應用[D];吉林大學;2009年

4 李俊超;中小跨徑橋梁加固優(yōu)選方案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5 江婷;基于裂縫的混凝土橋梁適用型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6 張威威;莊河建設大街東橋設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7 杜致融;獨塔自錨式懸索橋極限跨度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8 王海東;混凝土自錨式懸索橋設計與施工[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趙永鵬;橋梁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數據通信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2138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2138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b8b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