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獨柱墩加固維修及病害處理
本文選題:橋梁工程 + 獨柱墩。 參考:《中外公路》2014年02期
【摘要】:為防止橋梁再次發(fā)生傾覆事故,對天津開發(fā)區(qū)3座橋梁獨柱墩進行加固改造,在引橋每個橋墩原有2個支座的外側再增加2個支座,使其外側支座間距增大為5m。新增的2個支座不承擔恒載反力,主要承擔汽車偏載反力,從而增大橋梁的抗傾覆系數(shù)。對于橋梁混凝土表面裂縫及破損部位,采用裂縫修補劑、阻銹劑等修補材料進行修補。從施工過程的跟蹤到施工完成,橋梁的抗傾覆系數(shù)和橋梁結構的質(zhì)量得到保證。
[Abstract]:In order to prevent the bridge from overturning again, the single column piers of three bridges in Tianjin Development Zone were strengthened and reformed. Two more supports were added to the outer side of the original 2 supports of each pier of the approach bridge, so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utside supports of each pier was increased to 5 m. The two new supports do not bear the dead load reaction force, but mainly bear the vehicle bias load reaction force, thus increasing the bridge's anti-capsizing coefficient. Cracks and damaged parts of bridge concrete surface are repaired with crack repair agent, rust inhibitor and other repair materials. From the track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anti-overturning coefficient of the bridg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are guaranteed.
【作者單位】: 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分類號】:U445.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令喜;;枝城長江大橋公路橋維修加固設計方案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亮;凌賢長;徐鵬舉;高霞;;可液化場地高承臺群樁-土-橋梁結構地震相互作用振動臺試驗[J];中國公路學報;2010年04期
2 林同炎;來斯脫A赫爾;張思讓;;橋梁工程中的創(chuàng)造[J];中外公路;1982年03期
3 方明山;20世紀橋梁工程發(fā)展歷程回顧及展望[J];橋梁建設;1999年01期
4 李學文,顏東煌;橋梁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01期
5 姜守芳,李耀軍,王常松;房屋建筑工程和橋梁工程抗震設計理論的異同[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5年03期
6 朱曲平;曾德榮;王雷;張慶明;;橋梁美學設計及其進展[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6年02期
7 殷惠光;王景全;李志剛;;FRP橋面板結構特點及設計方法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何春龍;杜德榮;盧彭真;;大跨度變截面連續(xù)箱梁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06期
9 楊金純;陳利;;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J];產(chǎn)業(yè)用紡織品;2006年04期
10 本刊編輯部;;中國十座特大型橋梁工程[J];建筑機械化;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國豪;;前言[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6年
2 金清平;;隨機理論在橋梁可靠性分析中的運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8年
3 ;前言[A];全國城市橋梁青年科技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6年
4 吳銘漢;祝國華;李鵬;;梨溫高速公路A段臺背回填質(zhì)量控制研究[A];科技、工程與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李澤生;;鋼管混凝土結構在紫洞大橋工程中的應用[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第六次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7年
6 郭愛民;鄒德輝;;我國橋梁用鋼的現(xiàn)狀及耐候橋梁鋼的發(fā)展[A];2008年全國軋鋼生產(chǎn)技術會議文集[C];2008年
7 李士恩;;F.C.在橋梁工程的應用及其向大跨度橋梁發(fā)展的可行性[A];全國橋梁結構學術大會論文集(下冊)[C];1992年
8 李國豪;;前言[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上冊)[C];1996年
9 鄭凱峰;唐繼舜;;全橋結構仿真技術和對新世紀大跨橋梁的作用[A];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10 龍永章;陳輝成;王林中;;G325國道龍江涌河橋加寬改建縱向縫處理方法[A];廣東省公路學會橋梁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劍 趙越超;五座新建改造跨汾橋梁工程有序推進[N];太原日報;2009年
2 記者 胡曉峰;中船股份虹橋樞紐橋梁工程首制分段完成拼裝[N];中國船舶報;2009年
3 ;我國橋梁工程建設用鋼發(fā)展狀況[N];世界金屬導報;2009年
4 通訊員 吳永清 劉海明 本報記者 吳晉娜;打造橋梁工程結構動力學的創(chuàng)新平臺[N];科技日報;2011年
5 記者 劉家銘;貴新隧道上半年貫通[N];福州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王璐瑤;讓天塹變通途[N];貴州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許琦敏;以柔克剛,大橋裝上抗震關節(jié)[N];文匯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楊秀權;黃河見證[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8年
9 記者 羅煒;談山隧道昨日開工[N];黃石日報;2009年
10 記者 曾實;成綿樂鐵路首片箱梁提前灌注成功[N];四川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毅;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溫度作用的觀測與分析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2 姜浩;基于環(huán)境激勵下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模態(tài)參數(shù)識別與損傷診斷[D];吉林大學;2009年
3 劉文會;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梁橋結構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阮欣;橋梁工程風險評估體系及關鍵問題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5 耿波;橋梁船撞安全評估[D];同濟大學;2007年
6 冉志紅;橋梁結構損傷識別的動力指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7 張杰;大跨度橋梁施工期風險分析方法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8 唐國斌;基于全壽命設計的混凝土箱梁橋若干理論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吳彬;鉛芯橡膠支座力學性能及其在橋梁工程中減、隔震應用的研究[D];鐵道部科學研究院;2003年
10 高玉峰;考慮碰撞效應的橋梁非線性地震反應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玉珂;獨柱墩連續(xù)梁橋受力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2 張振華;橋梁工程標準化施工管理[D];長安大學;2012年
3 王東升;市政橋梁工程質(zhì)量等級評價體系的構筑[D];浙江大學;2003年
4 徐祖恩;橋梁工程質(zhì)量評定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5 楊穎軍;獨柱墩曲線箱梁橋的抗傾覆與加固方法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2年
6 李玉華;集成化橋梁工程CAD系統(tǒng)[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7 黃俊斌;混凝土結構的裂縫成因及在整體式斜交板橋中的分析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8 洪磊;BIM技術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9 甘偉康;橋梁工程施工風險安全控制技術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10 李偉華;大汶口橋梁工程施工質(zhì)量管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0567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5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