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征駕駛工況建立及結(jié)果比較研究
本文選題:駕駛工況 + 特征駕駛工況; 參考:《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shù)》2014年01期
【摘要】:采用短行程隨機組合、短行程狀態(tài)轉(zhuǎn)移、駕駛模式片段狀態(tài)轉(zhuǎn)移和速度狀態(tài)轉(zhuǎn)移法分別建立和比較城市特征駕駛工況。以成都市為例,設計實驗測量車輛實際運行參數(shù)。測量在選定的起終點間的5條行駛路線上進行。利用引擎掃描儀和GPS采集汽車行駛數(shù)據(jù),并對其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特征駕駛工況選擇依據(jù)是所建候選工況與實測工況在評價參數(shù)間的最小差異而定。特征駕駛工況按速度分布、速度-加速度頻率分布(SAFD)、汽車比功率(VSP)分布比例及排放預測進行比較。4個特征駕駛工況與實際工況的平均相對誤差如下:速度分布分別為17.4%、11.3%、13.9%、25.5%;SAFD在50%左右;VSP分布分別為19.1%、18.5%、23.4%、29.4%;而排放預測均在3%以內(nèi)。結(jié)果表明采用短行程狀態(tài)轉(zhuǎn)移建立的特征駕駛工況較其它3種方法更接近實際測量。
[Abstract]:The methods of short stroke random combination, short stroke state transition, driving mode segment state transition and speed state transition are used to establish and compare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 driving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Taking Chengdu as an example, the actual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vehicles are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The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5 routes between the selected starting and ending points. The engine scanner and GPS are used to collect the driving data and process the data. The selection of characteristic driving conditions is based on the 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ndidate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measured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the evaluation parameters. The characteristic driving conditions are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 speed,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four characteristic dr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actu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s as follows: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s 17.4 / 11.3and 13.9b / 25.5 / SAFD is about 50%, respectively. It is 19.118.5% and 29.4%, and the emission forecast is less than 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driving condition established by the short stroke state transition is closer to the actual measurement than the other three methods.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huán)境學院;
【基金】:四川大學人才引進啟動基金(JS20100324507093)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011SCU-NCET-10-0578)
【分類號】:U491.25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劉勇,胡于進,李成剛;關(guān)于在用車的工況法尾氣排放檢測[J];北京汽車;2004年01期
2 姚志良,王岐東,胡燕霞;成都市實際道路汽車行駛工況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3 丁焰;葛蘊珊;張學敏;;汽車簡易工況法與新車排放認證工況法的相關(guān)性研究[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9年09期
4 王岐東;賀克斌;姚志良;霍紅;;中國城市機動車行駛工況研究[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7年10期
5 趙慧,張鎮(zhèn)順,熊永達;香港城區(qū)汽車行駛工況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0年03期
6 姜平;石琴;陳無畏;;基于馬爾科夫的城市道路行駛工況構(gòu)建方法[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09年11期
7 戴利生,胡新建,顧宇慶;上海市市區(qū)排放測試工況的建立[J];上海汽車;1997年06期
8 郭麗輝,高原;確定機動車排放因子的幾種方法[J];云南環(huán)境科學;2004年S1期
9 汪存友;余嘉元;;SPSS兩階聚類法如何自動確定聚類數(shù)[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冬;丁焰;劉志華;葛蘊珊;;輕型汽車實際行駛工況的排放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8年05期
2 樊守彬;李鋼;田剛;;國Ⅲ柴油公交車尾氣排放實際道路測試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1年07期
3 姚志良,王岐東,胡燕霞;成都市實際道路汽車行駛工況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4 張寧;王岐東;姚志良;申現(xiàn)寶;;佛山市機動車交通特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5 姜國華;;在用車排放控制的重要途徑——I/M制度[J];交通節(jié)能與環(huán)保;2009年04期
6 王新彤;劉榮;姚志良;賀克斌;;宜昌市機動車行駛工況研究[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2011年05期
7 劉躍明;劉小波;沈穎剛;;深圳市城市道路機動車排放特征的研究[J];車用發(fā)動機;2010年02期
8 孔俊豪;楊秀芳;張士康;趙玉香;;閩南烏龍茶及其產(chǎn)地稀土信息二階聚類研究[J];中國茶葉加工;2012年01期
9 黃文偉;張欣;孫龍林;高謀榮;;道路工況對汽車排放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shù)版);2012年02期
10 樊守彬;李鋼;田剛;程水源;;國Ⅳ柴油公交車在實際道路上的排放特征[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琳;;淺談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研究[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李從慶;張普;陳紅琳;周子航;宋丹林;;利用IVE模型測算成都市機動車排氣污染負荷研究[A];成都市科技年會分會場——世界現(xiàn)代田園城市空氣環(huán)境污染防治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平錄;氣動燃油混合動力車混合效能分析及其電控氣動發(fā)動機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田毅;電動汽車運行狀態(tài)識別及HEV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楊鈁;面向產(chǎn)品工程化的混合動力客車設計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姜平;城市混合道路行駛工況的構(gòu)建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閔永軍;車輛排氣污染物測試技術(shù)研究與工程實現(xiàn)[D];東南大學;2006年
6 張亮;車用燃料煤基二甲醚的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環(huán)境排放與經(jīng)濟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7 吳其偉;基于公交車循環(huán)工況的動力系統(tǒng)匹配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8 王云龍;營運客車運行模式及燃油消耗仿真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杜常清;車用并聯(lián)混合動力系統(tǒng)瞬態(tài)過程控制技術(sh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10 高繼東;城市機動車道路排放因子和排放特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沛;基于VSP分布的城市公交車行駛周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邢志國;基于VP分布的乘用車運行工況設計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馬騰;基于循環(huán)工況的混合動力用電機試驗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陳曉希;離線環(huán)境下的集裝箱堆場實時監(jiān)控系統(tǒng)仿真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5 朱俊虎;城市公交車行駛工況的構(gòu)建[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何晨偉;西安市機動車污染狀況與治理對策[D];長安大學;2011年
7 李丹;西安市機動車排放因子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8 張潔;城市公共汽車行駛工況構(gòu)建與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9 劉艷霞;用逆模型法確定城市機動車NOx和CO排放因子[D];長安大學;2011年
10 史韻;廣東省機動車排氣檢測監(jiān)控管理系統(tǒng)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祖峰;我國機動車尾氣檢測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汽車工業(yè)研究;2002年04期
2 蔡銳彬,陳丹青,孫國斌,俞明,陳子健;采用Vmas系統(tǒng)檢測分析汽車排放物的研究[J];車用發(fā)動機;2003年03期
3 鄧志偉,盧青春,張俊智,金振華;整車排放連續(xù)稀釋模態(tài)測試延遲時間的測定及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4期
4 劉希玲,丁焰;我國城市汽車行駛工況調(diào)查研究[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0年01期
5 謝紹東,張遠航,唐孝炎;我國城市地區(qū)機動車污染現(xiàn)狀與趨勢[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0年04期
6 王瑋,劉紅杰,丁焰,葉慧海,潘志,岳欣;公路隧道實驗調(diào)查交通來源空氣污染方法[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1年04期
7 王伯光;邵敏;張遠航;呂萬明;劉慧旋;張娜;;機動車排放中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的組成及其特征研究[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6年06期
8 涂先庫;李傳志;李發(fā)宗;;寧波市區(qū)道路機動車綜合排放因子[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8年02期
9 黃志輝;湯大鋼;;中國機動車有毒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估算[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8年06期
10 何東全,郝吉明,賀克斌,傅立新;應用模式計算機動車排放因子[J];環(huán)境科學;1998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應時;付銳;張建峰;袁偉;;不同通道寬度條件下汽車駕駛員注視點分布規(guī)律[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6年02期
2 杜愛民;步曦;陳禮t,
本文編號:19239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23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