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航跡預測的實時船舶安全預警方法
本文選題:實時預警 + 自動識別系統(tǒng)(AIS); 參考:《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年08期
【摘要】:為實現(xiàn)船舶實時安全預警,以幫助駕駛員及時發(fā)現(xiàn)航行危險,預防水上交通事故發(fā)生,基于可采集的實時船舶自動識別系統(tǒng)(AIS)、水文、氣象及基礎(chǔ)通航要素等信息,對船舶的航跡進行預測。通過計算動態(tài)最近會遇距離(DCPA)和最近會遇時間(TCPA)得到航行空間危險度和時間危險度,進而得到船舶實時航行風險指標,最終實現(xiàn)船舶實時安全預警。以力源2輪撞武漢長江大橋的事故為例,對水域內(nèi)船舶進行實時監(jiān)控,在事故發(fā)生前自動判別該船航行異常情況,提前發(fā)現(xiàn)航行危險,并實現(xiàn)實時預警。結(jié)果表明,該方法能彌補現(xiàn)有船舶安全預警系統(tǒng)的不足,及時有效地發(fā)現(xiàn)船舶高風險航行行為,并進行實時預警。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hip real-time safety warning, to help the pilot discover the navigation danger in time, to prevent the accident on the water,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AIS, hydrology, meteorology and basic navigation elements, etc., the automatic ship identification system can be collected. The ship's track is predicted. By calculating the dynamic nearest encounter distance (DCPA) and the most recent encounter time (TCPA), the navigation space risk and time risk are obtained, and then the ship real-time navigation risk index is obtained, and finally the ship real-time safety warning is realized. Taking the accident of Liyuan 2 wheel colliding with 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 as an example, the ship in the water area is monitored in real time, and the abnormal condition of navigation is automatically judged before the accident occurs, the navigation danger is discovered in advance, and the real time warning is real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ship safety early warning system, detect the high-risk navigation behavior in time and carry out real-time early warning.
【作者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智能交通系統(tǒng)研究中心;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交通運輸部長江航運技術(shù)行業(yè)研發(fā)中心水上交通安全與防污染研發(fā)基地;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51309187) 交通運輸部西部科技建設(shè)重大專項(2011328201110)
【分類號】:U69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鄭中義,吳兆麟;船舶碰撞危險度的新模型[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2 楊鑫;柳曉鳴;徐婷婷;;基于模糊原理的船舶擱淺預警方法[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3 劉清;陶存新;郭君;;創(chuàng)建長江航道預警應急指揮系統(tǒng)框架[J];船海工程;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立新;孫文強;;高速船碰撞危險模型[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2 劉秋林;周弘文;;淺談Williamson旋回在狹窄水域船舶掉頭中的應用[J];港口科技;2011年06期
3 洪曄;邊信黔;;基于規(guī)則法的水下避碰專家系統(tǒng)[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4 郭國平;船舶倒航舵效及操縱注意事項[J];航海技術(shù);1997年04期
5 陳進濤;殷施科;;控制與利用車效應的操船技術(shù)研究[J];航海技術(shù);2010年06期
6 鄒曉華;倪天權(quán);;遺傳算法在船舶轉(zhuǎn)向避碰幅度決策中的應用研究[J];艦船電子對抗;2006年03期
7 劉亮;張培林;;長江水上交通安全預警管理運行機制研究[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0年04期
8 楊亞東;船舶伴流與船舶駕駛關(guān)系的探討[J];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9 李勇;船舶在彎曲航道改向操縱法探討[J];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1997年02期
10 郭國平;船舶倒航舵效及操縱[J];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鄒曉華;吳潔;劉以安;;分解協(xié)調(diào)法在船舶避碰決策中的研究[A];江蘇省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一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吳福傳;;淺談落水人員的搜尋與救助[A];第四屆廣東海事高級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熊兵;三峽庫區(qū)水上交通安全控制與應急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2 張笛;枯水期長江通航風險評價和預測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3 陶存新;危險品運輸預警應急指揮系統(tǒng)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4 劉峰;基于耐撞性的新型船舶結(jié)構(gòu)形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5 許慶陽;危險模式人工免疫算法及其應用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承;長江水上交通安全預警管理實施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軍坡;基于模糊模式識別的碰撞危險度評判方法[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3 朱曉艷;移動VTS目標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與變換[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4 翁建軍;各種避讓措施下DCPA與TCPA的變化規(guī)律及最佳避讓方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5 李旭東;基于AIS信息和船舶領(lǐng)域的幾何避碰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6年
6 張明銘;微分博弈方法在船舶自動避碰決策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6年
7 劉靜;海上多船避碰決策系統(tǒng)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8 鄧銳;基于AIS信息的嵌入式船舶避碰監(jiān)控系統(tǒng)研究與設(shè)計[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9 田博;肇慶海事局轄區(qū)船載危險品事故應急反應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10 彭家敏;深圳西部水域水上交通安全預警系統(tǒng)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曉兔,劉祖源,張樂文;船舶避碰系統(tǒng)的智能化研究綜述[J];船舶工程;2000年01期
2 劉德新,吳兆麟,賈傳熒;目標船運動參數(shù)及d_(CPA)、t_(CPA)決策模型[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3 王光遠;;未確知信息及其數(shù)學處理[J];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4 鄭中義,吳兆麟;以BP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計算船舶碰撞危險度[J];世界海運;2000年02期
5 周江華,吳春杰;船舶碰撞危險度模型的構(gòu)建[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04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鄭中義;船舶自動避碰決策系統(tǒng)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吳潔;劉以安;鄒曉華;;灰色系統(tǒng)理論在船舶避碰決策中的應用研究[A];現(xiàn)代船舶機電維修技術(shù)(2005)[C];2005年
2 吳春杰;;互見中船舶會遇態(tài)勢定量判斷模型的構(gòu)建[A];橋區(qū)船舶航行安全與管理論文集(1)[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金奮;船舶碰撞風險評價與避碰決策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萍;基于船舶避碰的數(shù)據(jù)融合方法研究[D];江南大學;2009年
2 潘朋朋;基于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的船舶避碰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1年
3 吳紅雙;基于AIS/雷達融合信息的船舶避碰終端設(shè)計與實現(xiàn)[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055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0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