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高橋墩鐵路減隔震橋梁鋼阻尼支座地震易損性
本文選題:E型鋼阻尼支座 + 鐵路減隔震橋梁 ; 參考:《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4年11期
【摘要】:以設置E型鋼阻尼裝置的不等高橋墩高速鐵路減隔震簡支梁橋為對象,建立考慮軌道約束的全橋非線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進行100條地震動作用下的非線性時程分析.從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設計思想出發(fā),采用位移和能量雙重破壞準則,提出同時考慮最大變形效應和累積損傷效應兩方面效應的鋼阻尼支座損傷指標,采用可靠度概率分析方法形成鋼阻尼支座在不同損傷狀態(tài)下的易損性曲線.結果表明,地震作用下不同支座在各損傷狀態(tài)下的易損性差異明顯,對于橋墩高度差異較大的鐵路減隔震橋梁,宜根據(jù)橋墩剛度的不同進行減隔震設計,對剛度較小的高、中墩處的鋼阻尼支座,設計時應留有必要的安全儲備.
[Abstract]:In order to set up the simple supported beam bridge of high speed railway bridge with unequal high bridge pier with E type steel damping device,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of full bridge with orbit constraint is set up, and the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under 100 ground motions is carried out. The double failure criterion of displacement and energy is adopted from the thought of seismic design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 damage index of steel damping bearing with two effects of maximum deformation effect and cumulative damage effect is proposed. Reliability probability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form the vulnerability curve of steel damping bearing under different damag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ulnerability of different bearings under various damaged states is distinct, for bridge piers. The seismic isolation bridge should b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tiffness of the pier, and the necessary safety reserve should be reserved for the high stiffness and the steel damping bearing at the middle pier.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浙江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108412,51378460)
【分類號】:U442.55;U443.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立峰;吳文朋;黃佳梅;王連華;;板式橡膠支座地震易損性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1期
2 謝旭;王炎;陳列;;軌道約束對鐵路減隔震橋梁地震響應的影響[J];鐵道學報;2012年06期
3 H.Hwang,劉晶波;地震作用下鋼筋混凝土橋梁結構易損性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04年06期
4 郭磊;李建中;范立礎;;大跨度連續(xù)梁橋減隔震設計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6年03期
5 李立峰;吳文朋;黃佳梅;王連華;;地震作用下中等跨徑RC連續(xù)梁橋系統(tǒng)易損性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2年10期
6 潘晉;吳成亮;仝強;高峰利;;E型鋼阻尼器數(shù)值仿真及試驗研究[J];振動與沖擊;2009年07期
7 張常勇;鐘鐵毅;季文剛;;鐵路連續(xù)梁橋橫向減隔震支座參數(shù)研究[J];中國鐵道科學;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飛停;;高速公路鋼筋混凝土橋梁地震易損性曲線建立方法[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年06期
2 楊成;楊瓊;魏明宇;李英民;;增量動力分析中的地震作用特征差異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3期
3 張飛;張虎;於亞輝;徐斌;;大跨度拱塔斜拉橋減震隔震分析[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4 章勁松;陳亮;;地震波反應譜對大跨徑橋梁結構地震反應的影響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5 孫文;;試論橋梁抗震設計方法[J];安徽建筑;2009年01期
6 耿江瑋;朱東生;向中富;包桂鈺;;非規(guī)則連續(xù)梁橋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7 李貴乾;鄭罡;王軍;;圓形鋼筋混凝土橋墩抗震性能(Ⅱ):試驗結果評估[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8 張旭;張奔牛;;地震災害對工程建設的反思[J];重慶建筑;2010年10期
9 袁曉靜;張浩陽;劉凡;;長細比對柔性橋墩柱滯回性能影響分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0年07期
10 劉東;賈智信;孫長軍;宋凱;陳亮;;唐山曹妃甸工業(yè)區(qū)1#橋工程抗震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愛林;于勁;;強震下十字形截面鋼異形柱穩(wěn)定性能和抗震設計對策研究[A];鋼結構工程研究⑧——中國鋼協(xié)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第12屆(ASSF-2010)學術交流會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楊成;潘毅;趙世春;李彤梅;李英民;;烈度指標函數(shù)對IDA曲線離散性的影響[A];第18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9年
3 袁萬城;韋正華;曹新建;榮肇駿;;拉索減震支座及橋梁抗震設計應用研究[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0年
4 成尚鋒;張海燕;易偉建;;地震作用下梁式橋的易損性分析[A];防震減災工程研究與進展——全國首屆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姜銳;蘇小卒;;震害損失估計方法研究[A];中國交通土建工程學術論文集(2006)[C];2006年
6 卓衛(wèi)東;上官萍;谷音;;公路斜交梁橋抗震現(xiàn)狀[A];防振減災工程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管仲國;李建中;;城市快速路高架橋抗震體系選擇與經(jīng)濟性對比——上海浦東內環(huán)線改擴建工程[A];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8 周振興;閆興非;陳巧珊;;新型連續(xù)梁用抗震支座(力分布式)的研究、設計和實施[A];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9 宋恒揚;;汶川大地震橋梁震害對山區(qū)既有簡支梁橋抗震加固的啟示[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調查分析與研究[C];2009年
10 李國華;戚承志;羅健;;影響鋼筋混凝土框架柱延性因素的研究綜述[A];第2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文靜;LRB隔震橋梁的可靠性與等效線性化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吳靜;多重螺旋箍筋增韌輕質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杜憲亭;強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橋梁空間動力效應及列車運行安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劉鵬;地震作用下橋梁梁體與橫向擋塊動態(tài)碰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5 周莉;城市橋梁地震碰撞分析及抗震性能評估[D];天津大學;2010年
6 于芳;列車荷載及地震作用下隔震鐵路橋梁的動力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侯煒;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設計理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8 劉高波;半剛性連接鋼框架—鋼板剪力墻結構的結構影響系數(shù)和位移放大系數(sh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9 李正;復雜受力條件下混凝土損傷本構模型及鋼筋混凝土橋梁地震損傷分析[D];天津大學;2011年
10 吳巧云;基于性能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評估[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鳳蓮;配置加強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學性能試驗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余文華;CFRP增強高強混凝土柱延性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賀鋼鋒;不對稱連續(xù)剛構橋地震響應的設計參數(shù)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鞏朝;拱梁組合體系橋梁的地震反應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鄧志榮;公路斜交橋的地震反應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吳奕琴;基于Pushover分析的橋梁結構抗震評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7 鄒永旺;基于概率Pushover的橋梁結構抗震可靠性分析[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8 張永霞;大跨度菱形空間桁架屋蓋結構的靜動力性能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9 靳鑫;基于地震動參數(shù)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易損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10 陳思佚;某公路橋非隔震和隔震方案的抗震性能對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學海,朱葳,謝逢萱;鐵路實體橋墩動力分析的簡化方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2年03期
2 周云,劉季;加勁阻尼裝置在建筑抗震中的應用[J];工程抗震;1997年01期
3 章叢俊;李愛群;趙明;;軟鋼阻尼器耗能減震結構的研究與應用綜述[J];工業(yè)建筑;2006年09期
4 李立峰;吳文朋;黃佳梅;王連華;;板式橡膠支座地震易損性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1期
5 李建中,廖元裳,王克麗;橋梁的減震設計與分析[J];橋梁建設;1998年01期
6 張駿,湯勁松;鐵路簡支梁橋支座的減震性能研究[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7 曾攀,閻貴平;鉛芯橡膠支座動力特性對連續(xù)梁橋地震響應的影響[J];鐵道學報;2001年05期
8 張俊平,高向宇,周福霖,廖蜀樵;鐵路橋梁制動力調節(jié)體系的研究[J];鐵道學報;2002年03期
9 黃艷,閻貴平,劉林;軌道約束對鐵路橋梁縱向地震反應特性的影響[J];鐵道學報;2002年05期
10 楊風利;鐘鐵毅;夏禾;;鐵路簡支梁橋減隔震支座設計參數(shù)的優(yōu)化研究[J];鐵道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海燕;基于位移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與結構抗震設計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2 楊風利;鐵路橋梁減隔震設計方法及設計參數(sh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菊輝;基于數(shù)值模擬的規(guī)則梁橋墩柱的地震易損性分析[D];同濟大學;2006年
2 楊常生;公路橋梁板式橡膠支座應用分析與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國慶;黃慶祥;;減隔震橋梁的能力譜分析方法[J];山西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2 劉延芳;葉愛君;;減隔震技術在橋梁結構中的應用[J];世界地震工程;2008年02期
3 喬治.李;扎克.梁;;罕遇地震作用下當前減隔震技術的局限性[J];公路;2009年05期
4 邵楠楠;;橋梁結構減隔震技術的研究[J];北方交通;2009年06期
5 王統(tǒng)寧;劉健新;于泳波;;近斷層地震動作用下減隔震橋梁空間動力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9年05期
6 燕斌;馮云成;;廈漳跨海大橋南汊北引橋減隔震方案設計[J];建筑結構;2010年S2期
7 吳運達;;淺析橋梁減隔震設計[J];科技資訊;2010年30期
8 張寧;Marioni;吳惠卿;;橋梁減隔震設計與新型減隔震裝置[J];內蒙古公路與運輸;2010年06期
9 孔令俊;陳彥北;姜其斌;;太白路橋減隔震設計分析[J];鐵道建筑;2012年09期
10 侯冠文;;矮墩大跨連續(xù)梁體系橋縱向減隔震設計[J];中國市政工程;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燕斌;馮云成;;廈漳跨海大橋南汊北引橋減隔震方案設計[A];第二屆全國工程結構抗震加固改造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志強;;減隔震技術在我國橋梁中的應用[A];第十七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王淑波;袁萬城;范立礎;;橋梁減隔震分析的彈性反應譜法[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6年
4 袁萬誠;盛善定;胡世德;范立礎;;懸索橋支座的減隔震效能分析[A];全國橋梁結構學術大會論文集(下冊)[C];1992年
5 李峰;柳建設;劉鵬;;分離式減隔震技術在高烈度區(qū)半中承式系桿拱橋的應用分析[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3年)[C];2013年
6 管仲國;李建中;;城市快速路高架橋抗震體系選擇與經(jīng)濟性對比——上海浦東內環(huán)線改擴建工程[A];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記者 杜仲瑩;保障房建設將用上減隔震技術[N];昆明日報;2012年
2 記者 蔣敏;我省全面推進減隔震技術推廣應用[N];云南日報;2012年
3 李萌;減隔震技術助力云南“防震減災”[N];云南科技報;2014年
4 記者 杜仲瑩;全國近半減隔震建筑在云南[N];昆明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于泳波;減隔震橋梁的空間動力分析及動力試驗[D];長安大學;2004年
2 王炎;鐵路減隔震橋梁地震反應分析及易損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3 楊風利;鐵路橋梁減隔震設計方法及設計參數(sh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鞏雯;高烈度地震區(qū)連續(xù)梁橋減隔震設計初步分析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09年
2 劉錫媛;山區(qū)橋梁減隔震技術的適用性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3 劉丹;等截面多跨連續(xù)梁橋減隔震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張顯杰;塘漢快速路工程永定新河橋減隔震效果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范效貴;橋梁減隔震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6 彭偉;減隔震橋梁非經(jīng)典阻尼問題與簡化分析方法[D];同濟大學;2006年
7 張玲;青州大橋的減隔震分析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3年
8 黃子渝;高速鐵路連續(xù)箱梁橋減隔震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9 王麗萍;高速鐵路橋梁減隔震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向凱;定海大橋地震響應及減隔震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167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1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