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瀝青的回收與評價
本文關鍵詞: SBS改性瀝青 瀝青回收 老化 再生 出處:《公路工程》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通過殘留物、老化對回收SBS改性瀝青性能的影響分析,研究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并對舊瀝青的回收及再生效果進行了評價。研究表明:少量的礦粉和三氯乙烯均能明顯影響回收瀝青的性能,研究提出的改進措施能有效減少殘留物的含量和回收過程中的老化,保證回收瀝青的真實性能;老化使瀝青明顯變硬,常用的再生劑對SBS改性瀝青的改善效果有限,過多摻加量將減低瀝青的高溫性能。
[Abstract]:The residue, the effects of aging on recovery of SBS modified asphalt performance analysis, research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the recovery and regeneration effect of old asphalt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 small amount of powder and trichloroethylene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recovery of asphalt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propose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tent of aging and recycling in the process of residue, ensure the real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asphalt; aging asphalt obviously harden, regeneration agent commonly used modified asphalt on the improving effect of SBS Co.,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excessive dosage will reduce the asphalt.
【作者單位】: 南京林業(yè)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東南大學交通學院;
【分類號】:U4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侯睿,李海軍,黃曉明;路面舊瀝青回收及其影響因素的試驗分析[J];公路;2005年04期
2 蘇舉;;旋轉蒸發(fā)器法瀝青回收試驗探討[J];公路;2009年11期
3 胡建榮;;瀝青老化預估方程研究[J];公路工程;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炎炎;周志剛;向燁;;旋轉蒸發(fā)器法回收舊瀝青試驗方法探討[J];湖南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2 陳錦輝;;就地熱再生工藝室內(nèi)外效果差異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2年04期
3 耿九光;戴經(jīng)梁;原健安;;回收瀝青中殘留礦粉沉降理論分析及去除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9期
4 王黎明;譚憶秋;姜利;;路面舊瀝青回收與基于耐老化性能的再生瀝青評價[J];中外公路;2011年06期
5 包雙雁;張柳;馮林;;海南東線高速公路PE改性瀝青路面再生劑摻量范圍確定[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2年12期
6 唐頌;孫元鵬;;抽提回收過程對不同瀝青結合料適用性研究[J];中外公路;2014年04期
7 高曉燕;李德超;;阿布森瀝青回收試驗方法探討[J];河南科學;2008年07期
8 楊祖炎;;再生瀝青碎石面層施工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價值工程;2012年04期
9 蘆軍;顏可珍;;瀝青路面自然老化特征分析[J];路基工程;2008年06期
10 林衛(wèi)杰;;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的工程適用性分析[J];民營科技;2007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清平;瀝青路面現(xiàn)場熱再生技術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2 蘆軍;瀝青路面老化行為與再生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3 耿九光;瀝青老化機理及再生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4 趙斌;瀝青混合料熱再生機理及技術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炎炎;就地熱再生PE改性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竇剛玉;SBS改性瀝青路面現(xiàn)場熱再生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張繼森;熱再生SBS改性瀝青混合料設計方法與使用性能[D];湖南大學;2011年
4 劉琳琳;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工藝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5 魏榮梅;道路瀝青的老化與再生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6 張昌波;瀝青混凝土廠拌熱再生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7 趙利明;SBS改性瀝青路面現(xiàn)場熱再生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8 胡旭東;舊瀝青路面材料的回收與再生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7年
9 劉金玲;瀝青及瀝青混合料就地熱再生工藝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10 薛亮;微波加熱瀝青混合料技術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公云;黃曉明;巴桑頓珠;;適應西藏高原環(huán)境的瀝青抗紫外線老化試驗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8年04期
2 李海軍,黃曉明,曾凡奇;道路瀝青老化性狀分析及評價[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3 鄭南翔;紀小平;侯月琴;;瀝青紫外線老化后性能衰減的非線性預測[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4期
4 熊出華;張永興;凌天清;劉燕燕;;一種新的瀝青回收方法探討[J];中外公路;2006年02期
5 張爭奇,梁曉莉,李平;瀝青老化性能評價方法[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6 彭波;丁智勇;戴經(jīng)梁;;不同類型瀝青膠漿路用性能對比[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7年03期
7 徐靜;洪錦祥;趙永利;劉加平;劉至飛;;改性瀝青老化機理及再生劑的研究[J];石油瀝青;2011年03期
8 徐靜;洪錦祥;劉加平;;瀝青老化機理綜述[J];石油瀝青;2011年04期
9 秦利萍;;瀝青老化機理分析[J];石油瀝青;2011年04期
10 張雪韜;陳淑萍;任德良;張恒龍;余劍英;;高粘度改性瀝青的老化性能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介杰,文軍,林艷華;國產(chǎn)改性瀝青在路面上的應用[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2年02期
2 王叢愚,張巖,張海濤;簡論改性瀝青[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2年03期
3 馬健萍,李豁,孫長新,李明耀,高再銳;新的改性瀝青設備與加工技術[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2年02期
4 吳建國;改性瀝青揮發(fā)份提取工藝的改進[J];青海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5 焦景波,稽立新;改性瀝青基本性能淺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6 孫宏斌,西庭玉;改性瀝青專用研磨機[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3年07期
7 張雪峰,史云龍,劉寶豐;改性瀝青的應用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3年08期
8 鮑偉 ,梁慶韜;淺談我國改性瀝青業(yè)的超常規(guī)模發(fā)展[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3年04期
9 陳華鑫,盧軍,彭廷,胡長順;改性瀝青的粘度特性和施工溫度控制[J];石油瀝青;2003年04期
10 郭銀生,陳紅彪;改性瀝青簡易氣壓噴灑罐加工方法[J];鐵道建筑技術;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婉利;俞華信;羅望群;王玲;陳定利;;改性瀝青新產(chǎn)品研究開發(fā)[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2 徐希娟;原健安;;化學改性瀝青的應用前景分析[A];中國公路學會’2001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1年
3 郝培文;;改性瀝青使用技術中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A];第五屆全國路面材料及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楊林江;施張興;金海山;林大根;;淺談乳化改性瀝青發(fā)展方向及生產(chǎn)技術關鍵[A];第五屆全國路面材料及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孔憲明;;改性瀝青的顯微觀測[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術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6 ;塑性體改性瀝青、彈性體改性瀝青兩項新國標實施[A];全國第十四屆防水材料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王燕文;陳e,
本文編號:15428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4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