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載荷作用下岸橋結構單參數(shù)畸變相似模型研究
本文關鍵詞:地震載荷作用下岸橋結構單參數(shù)畸變相似模型研究 出處:《振動與沖擊》2014年2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相似理論 縮尺模型 岸橋結構 振動臺試驗 畸變模型
【摘要】:據(jù)動力相似理論設計合理的縮尺模型,用振動臺模型對岸橋結構進行動力學試驗分析。設計中的縮尺模型各構件(梁)長度可基于原形尺寸由相似比尺推導獲得,而梁截面厚度卻不能與長度按同一比尺縮小,致使模型產(chǎn)生畸變。采用有限元預測系數(shù)法獲得畸變模型的動響應預測系數(shù)從而可預測原型的動態(tài)特性。為驗證用該方法所得預測系數(shù)的有效性,以相似理論制作縮尺模型并使截面厚度產(chǎn)生畸變,對畸變模型進行錘擊模態(tài)及地震振動臺試驗分析。結果表明,試驗結果與有限元計算結果相近,結構發(fā)生最大加速度、應變位置相似,表明畸變預測系數(shù)合理。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similarity theory, a reasonable scale model is designed. The vibration table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test of the coastal bridge structure. The length of each component (beam) of the scale model in the design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similarity scale based on the original size. However, the thickness of beam section can not be reduced by the same scale as the length. The finite element prediction coefficient method is used to obtain the dynamic response pred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distortion model so tha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totype can be predict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ediction coefficient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The model of scale is made by similarity theory and the thickness of section is distorted. The test results of hammering mode and seismic shaking table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lose to those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occurs and the strain position is similar,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istortion prediction coefficient is reasonable.
【作者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物流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51275369)
【分類號】:U653.921
【正文快照】: 岸橋結構大型化使其更易遭受地震破壞,明確岸橋結構地震載荷作用下的破壞模式及破壞機理,提高岸橋結構抗震性能,為大型起重設備設計及安全使用急需解決之問題[1]。岸橋結構龐大以致無法對實際結構進行抗震試驗。模型試驗可填補此振動試驗空白。采用適當材料制作與實際結構幾何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張瑋;汪玉;杜儉業(yè);;瞬態(tài)載荷作用下船體板架結構單參數(shù)畸變響應模型研究[J];兵工學報;2010年S1期
2 何川;汪洋;方勇;謝俊;趙強政;;土壓平衡式盾構掘進過程的相似模型試驗[J];土木工程學報;2012年02期
3 金玉龍;吳天行;;集裝箱碼頭岸橋結構的動力相似分析與試驗驗證[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10期
4 張海鵬;岳永威;蘇羅青;張阿漫;姚熊亮;;水下爆炸作用下艦船總縱強度模型實驗方案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2年06期
5 王永富;周其斗;紀綱;謝志勇;;水中結構振動時聲學相似性的數(shù)值驗證[J];振動與沖擊;2012年16期
6 劉偉;高維成;李惠;孫毅;;基于有效獨立的改進傳感器優(yōu)化布置方法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3年06期
7 李哲;王貢獻;王東;胡吉全;;大型集裝箱起重機地震動力學行為試驗方法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奐鈞;王超;岳永威;蘇羅青;陳海龍;;穿艙爆炸艦船局部毀傷效果模型實驗方案研究[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2年06期
2 周鴻彬;龔國芳;王林濤;吳偉強;;Φ1.2m縮尺實驗盾構機械結構與液壓系統(tǒng)設計[J];工程設計學報;2014年02期
3 彭珍瑞;趙宇;殷紅;彭寶瑞;;基于混沌猴群算法的傳感器優(yōu)化布置[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4年10期
4 王貢獻;李哲;王東;胡吉全;;大型集裝箱起重機地震動力學行為試驗方法綜述[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14年02期
5 劉春雪;周思柱;賈宏禹;呂志鵬;劉奔;嚴奉林;程文佳;王勇;;螺旋輸砂器模型試驗相似設計及數(shù)值模擬[J];石油機械;2013年01期
6 施虎;楊華勇;龔國芳;王林濤;;盾構掘進機關鍵技術及模擬試驗臺現(xiàn)狀與展望[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3年05期
7 何川;李訊;江英超;方勇;譚準;;黃土地層盾構隧道施工的掘進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3年09期
8 李哲;王貢獻;王東;胡吉全;;岸橋結構地震反應時程分析中激勵輸入方式選擇[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11期
9 周翠;李東升;李宏男;;結構模態(tài)測試傳感器位置優(yōu)選[J];振動工程學報;2014年01期
10 李哲;王貢獻;胡勇;胡吉全;;基于不同相似律下岸橋縮比模型動力學相似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4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丁智;盾構隧道掘進對鄰近建筑物影響及變形預測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馬濤;艦艇管線隔振與舷側蜂窩防護結構設計方法[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2 王樹樂;基于并行計算的水下爆破型戰(zhàn)斗部毀傷評估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3 周冰峰;平面應變模型試驗臺設計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4 寧銳;深圳地鐵5號線盾構施工關鍵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5 苗壯;索網(wǎng)式可展開天線模態(tài)辨識中的傳感器優(yōu)化布置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效慈;;水下爆炸試驗相似準則[J];船舶力學;2007年01期
2 程展林,吳忠明,徐言勇;砂基中泥漿盾構法隧道施工開挖面穩(wěn)定性試驗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1年05期
3 陳明雄,傅德明;上海軟土地層淺覆土盾構隧道凍結加固模擬試驗研究[J];地下工程與隧道;1996年03期
4 楊德森,王三德,時勝國,劉星;水下復雜殼體的聲學相似性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5 夏頌佑;張楚芳;張鳴岐;;動態(tài)結構模型相似條件若干問題的探討(兼對“研究拱壩振動的模型相似律”一文的幾點討論意見)[J];華東水利學院學報;1980年01期
6 程素秋;寧永成;張臣;張玉濤;;相似理論在水下爆炸模型試驗中的應用[J];艦船科學技術;2008年03期
7 雷正保,鐘志華;動態(tài)大位移大轉角大變形彈塑性相似結構的相似比[J];機械工程學報;1999年02期
8 劉福強,張令彌;作動器/傳感器優(yōu)化配置的研究進展[J];力學進展;2000年04期
9 李東升;張瑩;任亮;李宏男;;結構健康監(jiān)測中的傳感器布置方法及評價準則[J];力學進展;2011年01期
10 徐挺;相似分析中土壤-機器系統(tǒng)參數(shù)的合理選擇[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198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偉;空間網(wǎng)格結構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謝建林;瞬態(tài)載荷作用下彈塑性結構動響應相似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文溢,杜波;便攜式岸橋智能應急驅動系統(tǒng)[J];港口裝卸;2004年01期
2 秦萬信 ,緱慶林;我國岸橋用鋼絲繩的生產(chǎn)和展望[J];港口裝卸;2004年05期
3 艾明飛,董達善;大型岸橋風災事故分析及防風措施[J];港口裝卸;2005年03期
4 梁卓原;;大型岸橋與船舶大型化[J];港口裝卸;2005年05期
5 田洪;;針對船舶大型化開發(fā)的3種新型岸橋[J];港口裝卸;2005年05期
6 梁卓原;高效低能耗岸橋探討[J];港口裝卸;2005年01期
7 林光閃;集裝箱岸橋大車防風系統(tǒng)的技術改造[J];設備管理與維修;2005年05期
8 臧照良;胡雄;;集裝箱岸橋模型的動力特性計算與試驗分析[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9 曹峻銘;王曉東;張曉東;聶春華;;岸橋防風裝置及其改造[J];港口裝卸;2006年02期
10 王森;;集裝箱岸橋負荷控制及生產(chǎn)計量系統(tǒng)的研制[J];集裝箱化;2006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田洪;;針對船舶大型化開發(fā)的3種新型岸橋[A];自主創(chuàng)新 實現(xiàn)物流工程的持續(xù)與科學發(fā)展——第八屆物流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成斌;余水寶;;岸橋模型軌道狀態(tài)的小波包分析技術[A];第三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劉大強;徐洪澤;冷松;;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結構優(yōu)化分析[A];自主創(chuàng)新 實現(xiàn)物流工程的持續(xù)與科學發(fā)展——第八屆物流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吳金坤;;雙小車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在寧波港的應用與自動化控制技術淺析[A];第二屆中國港口物流與自動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蔡蕓;孫國正;;同時求解泊位分配及岸橋調度問題的仿真優(yōu)化方法[A];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交通——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論文集(上冊)[C];2005年
6 姬曉濤;杜玉泉;陳秋雙;;基于遺傳算法的泊位與岸橋多目標聯(lián)合調度[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YMG記者 郭明新;“門外漢”變成行家里手[N];煙臺日報;2010年
2 YMG記者 高偉 通訊員 東曉 國平 孔燕;“80后”勞模王飛 夢圓“岸橋”[N];煙臺日報;2010年
3 記者 管克江;中國—德國 世界最大集裝箱岸橋落戶德國[N];人民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志欣;岸橋機械動態(tài)特征信息的數(shù)據(jù)挖掘與狀態(tài)識別[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2 李娜;集裝箱碼頭連續(xù)泊位與岸橋調度聯(lián)合優(yōu)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3 楊春霞;不確定環(huán)境下的集裝箱碼頭泊位—岸橋調度優(yōu)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美貞;集裝箱碼頭岸橋選型綜合評價體系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5年
2 臧照良;集裝箱岸橋模型的動力特性計算與試驗分析[D];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
3 萬睿智;基于優(yōu)化思路的港口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結構的參數(shù)化設計及其動態(tài)特性分析和控制[D];上海海事大學;2003年
4 李欣;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結構參數(shù)化建模及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5 孫文博;碳排放約束下集裝箱碼頭岸橋優(yōu)化配置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6 童民慧;超巴拿馬雙小車集裝箱岸橋鋼結構動力響應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
7 成玫;基于小波包分析的岸橋模型小車軌道狀態(tài)分類識別技術[D];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
8 門瑩;岸橋電控試驗臺的設計與應用[D];天津大學;2011年
9 胡金昌;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的風振響應分析及風振控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10 匡家喜;集裝箱混合裝卸系統(tǒng)的集卡—岸橋協(xié)同作業(y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107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1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