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坐標系下瀝青組分與粘度、粘附性關(guān)系
本文關(guān)鍵詞:三角形坐標系下瀝青組分與粘度、粘附性關(guān)系 出處:《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路面材料 瀝青 粘附性 粘度 三角形坐標系
【摘要】:為研究瀝青的組分和組分構(gòu)成關(guān)系對瀝青技術(shù)性質(zhì)的影響,選用13種道路石油瀝青和2種集料,采用四組分、表觀粘度與粘附性試驗研究了瀝青組分與粘度、粘附性之間的關(guān)系。提出了三角形坐標系下的瀝青四組分試驗結(jié)果表征方法,采用瀝青四組分數(shù)據(jù)繪制瀝青特征三角形,利用慣性矩反映瀝青的組分構(gòu)成特征,分析了瀝青四組分數(shù)據(jù)構(gòu)成的三棱錐幾何特性與粘度、粘附性的聯(lián)系。試驗結(jié)果表明:除瀝青的組成成分之外,瀝青組成成分的結(jié)構(gòu)差異也會影響其粘度及集料粘附性;對于不同品牌而相同標號的瀝青,在三角形坐標系下,瀝青組分特征三角形的慣性矩越大,與集料粘附性越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onent and component relationship of asphalt on the technical properties of asphalt, 13 kinds of road petroleum asphalt and 2 kinds of aggregate were selected, and four components, apparent viscosity and adhesion test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omposition and viscosity of asphalt. In this paper, a representation method of asphalt four-component test results in tri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 is proposed. The characteristic triangle of asphalt is drawn by using the data of four components of asphalt, and the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are reflected by moment of inerti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hree prism cones and the viscosity and adhesion of the three prism cones formed by the four component data of bitumen i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nents of the asphalt are not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bitumen.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asphalt composition will also affect its viscosity and aggregate adhesion. For asphalt with different brands and the same label, in tri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 the greater the moment of inertia of the characteristic triangle of asphalt component, the better adhesion to aggregate.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材料學院;長安大學公路學院;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08038,51108039,51310105031,51310105032)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項目(CHD2012ZD016) 陜西省科技計劃項目(2013KJXX-94)
【分類號】:U414.75
【正文快照】: 0引言粘度是評價道路瀝青粘結(jié)性的重要技術(shù)指標,瀝青路面在施工過程中要求瀝青在較短時間能均勻裹覆于礦料表面,在使用階段則要求瀝青路面具有較好的抵抗高溫車轍變形和低溫開裂的性能,瀝青的這些關(guān)鍵技術(shù)性質(zhì)都與其在環(huán)境溫度下的粘度有緊密的聯(lián)系。瀝青屬于烴類與非烴類的混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馬峰;沙愛民;;基于熱質(zhì)聯(lián)用技術(shù)的塔河道路瀝青性能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8年06期
2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4年02期
3 王翠紅,宋艷茹,張榮德,張玉貞;瀝青組分對其粘度的影響[J];石油瀝青;2003年03期
4 高山松;;瀝青組成對其粘度影響的灰色關(guān)聯(lián)分析[J];石油瀝青;2008年02期
5 馬峰;沙愛民;;塔河瀝青路用性能影響因素[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6 韓森;劉亞敏;徐鷗明;李波;;材料特性對瀝青-集料界面粘附性的影響[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7 譚憶秋;李曉琳;吳建濤;羅代松;曹麗萍;;溫度及荷載頻率對瀝青-集料交互作用能力的影響[J];中國公路學報;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春光;劉平飛;吳量;周波;;山東口岸進口高硫原油分析及思考[J];國際石油經(jīng)濟;2012年03期
2 許玉琢;;防水粘結(jié)材料抗剪性能對比研究[J];公路交通技術(shù);2012年02期
3 趙恩強;張金喜;王書云;苗英豪;林翔;;有機硅疏水浸漬乳液對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影響的室內(nèi)試驗研究[J];中外公路;2009年01期
4 劉燕燕;凌天清;蔣科;;基于斷裂能纖維增強乳化瀝青碎石封層抗裂性能研究[J];公路;2012年08期
5 譚憶秋;王大慶;邊鑫;馬韶軍;吳建濤;;瀝青與礦料交互作用的影響因素[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1期
6 曹衛(wèi)東;劉樹堂;;應(yīng)用微熱量計測定瀝青與集料之間的粘附性[J];中外公路;2013年05期
7 張昶;梅迎軍;吳金航;余海游;;PA排水性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研究[J];公路;2014年04期
8 高彥麗;李其祥;向東棟;陳俊;向暢;;復合改性瀝青組分與性能的灰色關(guān)聯(lián)分析[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9 仝保云;杜勇;田金凱;;陽離子乳化改性瀝青穩(wěn)定性的影響因素[J];河北化工;2007年05期
10 袁峻;董文姣;錢武彬;康愛紅;孫巍巍;;基于超聲波的瀝青-集料粘附性試驗方法研究[J];科學技術(shù)與工程;2013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梁春雨;30~#硬質(zhì)瀝青用于瀝青路面中下面層的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劉燕燕;非連續(xù)短纖維增強乳化瀝青碎石應(yīng)力吸收層性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宏亮;烏爾禾巖瀝青改性機理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郭經(jīng)緯;超輕木質(zhì)集料路面混合料設(shè)計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3 楊朝輝;SBS改性瀝青的流變性能及改性劑劑量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4 蔡婷;瀝青材料的組分與粘度試驗分析[D];長安大學;2005年
5 王毅;長大縱坡水泥混凝土橋橋面鋪裝防水粘結(jié)層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6 徐青萍;路用SBS-瀝青的化學改性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7 沈凡;節(jié)能環(huán)保型阻燃多功能隧道瀝青路面的研究與開發(fā)[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欣;SBS化學改性煤基瀝青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2年
9 吳金航;排水瀝青混合料關(guān)鍵性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2年
10 韓之棟;高寒區(qū)緩粘型瀝青混合料應(yīng)用技術(shù)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慶一,錢春香,解建光;偶聯(lián)劑改善瀝青混凝土性能及油石界面試驗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2 鄒桂蓮,張肖寧,袁燕;應(yīng)用流變學的方法研究填料對瀝青膠漿高溫性能的影響[J];公路;2004年03期
3 邵顯智,譚憶秋,孫立軍;幾種礦粉指標與瀝青膠漿的關(guān)聯(lián)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4 陳國明;譚憶秋;石昆磊;王哲人;;粗集料棱角性對瀝青混合料性能的影響[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5 陳惠蘇,孫偉,趙慶新,Stroeven Piet;截面分析法對界面過渡區(qū)厚度的放大作用[J];硅酸鹽學報;2003年11期
6 冉茂宇,陳經(jīng)緯;插板法測表面張力公式的新證明及討論[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2期
7 張爭奇,梁曉莉,李平;瀝青老化性能評價方法[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8 王永剛,廖克儉,閆鋒,魏毅,張曰奎,王克章;灰色關(guān)聯(lián)分析法在瀝青調(diào)和中的應(yīng)用[J];遼寧化工;2003年05期
9 李立寒;瀝青性能指標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程度分析[J];石油瀝青;2000年03期
10 韓海峰,呂偉民;細集料棱角性對瀝青混合料水敏感性的影響[J];石油瀝青;2001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袁迎捷;基于Superpave的瀝青膠漿流變特性與級配優(yōu)化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周衛(wèi)峰;瀝青與集料界面粘附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2年
2 劉麗;瀝青膠漿技術(shù)性能及評價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3 吳建濤;基于流變特性的瀝青與集料交互作用能力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衛(wèi)峰,張秀麗,原健安,戴經(jīng)梁;基于瀝青與集料界面粘附性的抗剝落劑的開發(fā)[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2 張曦;吳少鵬;曹庭維;劉剛;;排水瀝青路面的材料組成及特性[J];國外建材科技;2007年02期
3 王明存;王獻莊;;消石灰提高集料與瀝青粘附性的機理分析[J];山西科技;2008年04期
4 陳南;薛明;;鋼渣與瀝青粘附性的評價[J];粉煤灰;2008年05期
5 郝培文;;集料堿性可提高瀝青的粘附性[J];中外公路;1992年02期
6 馬育;多胺活性劑對瀝青抗剝落效力研究[J];化工時刊;2005年09期
7 趙暉;;淺議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J];北方交通;2008年11期
8 朱迪;;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分析[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09年13期
9 何健,張登良;瀝青與集料粘附性指標的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10 周衛(wèi)峰,原健安,戴經(jīng)梁;影響粘附性的瀝青性質(zhì)分析[J];石油瀝青;200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衛(wèi)峰;原健安;戴經(jīng)梁;;影響粘附性的瀝青性質(zhì)分析[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慶五十五周年論文選集(1950~2005)下冊[C];2005年
2 田波;牛開民;夏玲玲;劉英;;西部地區(qū)地方性材料的路用性能評價[A];2004年道路工程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3 周衛(wèi)峰;張秀麗;原健安;戴經(jīng)梁;;基于瀝青與集料界面粘附性的抗剝落劑的開發(fā)[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慶五十五周年論文選集(1950~2005)上冊[C];2005年
4 孫艷霞;;瀝青路面水破壞預防措施研究[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四)[C];2008年
5 趙可;原健安;;聚合物改性瀝青與礦料的粘附性研究[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慶五十五周年論文選集(1950~2005)上冊[C];2005年
6 周衛(wèi)峰;;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性與粘附性實驗方法相關(guān)性的灰關(guān)聯(lián)分析[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慶五十五周年論文選集(1950~2005)下冊[C];2005年
7 吳少鵬;楊文鋒;磨煉同;;改善瀝青與酸性石料粘附性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下)——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宋建;王福財;李釗;;礦區(qū)公路瀝青路面水損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2005年全國金屬礦山采礦學術(shù)研討與技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9 廖瑩;徐文卿;;淺析如何改善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及其技術(shù)措施[A];建設(shè)工程理論與實踐(第二輯)[C];2005年
10 張厚記;;阻燃瀝青路面研究新思路[A];中國公路學會第三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湖北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厚記;瀝青路面的礦物組分阻燃機理與技術(sh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2 魏建明;瀝青、集料的表面自由能及水分在瀝青中的擴散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3 宿秀麗;隧道瀝青混合料溫拌阻燃技術(shù)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玉娜;聚合物改性瀝青粘聚性與粘附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2 封晨輝;瀝青材料的粘度與粘附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3 蔡婷;瀝青材料的組分與粘度試驗分析[D];長安大學;2005年
4 王雪元;關(guān)于用花崗巖作SMA骨料的技術(shù)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5 錢曉鷗;青海地區(qū)酸性石料與瀝青粘附性改善技術(shù)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6 劉亞敏;SMA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7 馬月明;廣巴公路沿線路面面層材料適用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8 屈娜;同步碎石用于橋面防水粘結(jié)層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9 周衛(wèi)峰;瀝青與集料界面粘附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2年
10 晉琰;六盤山地區(qū)高等級公路瀝青氣候適應(yīng)性及瀝青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384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8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