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鑄造論文 >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凝固組織結(jié)構(gòu)和性能

發(fā)布時間:2017-06-24 04:00

  本文關(guān)鍵詞: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凝固組織結(jié)構(gòu)和性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低熔點合金在加工制造、相變儲能、電工電子自動控制、連續(xù)鑄造模擬、焊接、測量等許多領(lǐng)域具有廣泛的應(yīng)用。尤其是共晶成分,在已公開應(yīng)用的低熔點合金成分中占據(jù)了很大的比例。這是由于低熔點共晶合金具有單一熔點、優(yōu)異的鑄造性能和良好的組織穩(wěn)定性。然而,目前有關(guān)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基本的微觀組織特征和物化性能方面的資料幾乎處于空白,如組織形貌、相組成、確切的熔點、熔化焓和密度等文獻(xiàn)資料極為缺乏,其明確的成分也僅能在少數(shù)幾篇上世紀(jì)中期出版的俄文、日文等資料中查到。這些基礎(chǔ)數(shù)據(jù)的極端缺乏嚴(yán)重的阻礙了低熔點合金的發(fā)展和應(yīng)用。本論文采用真空感應(yīng)熔煉制備了文獻(xiàn)中報道中的13種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X射線衍射分析技術(shù)(XRD)、能譜分析(EDS)、差示掃描量熱儀(DSC)以及密度計等設(shè)備對這些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微觀組織結(jié)構(gòu)、相組成、熱力學(xué)參數(shù)及密度等進(jìn)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次明確的給出了文獻(xiàn)報道的13種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微觀組織形貌、相組成、熔化焓等基本的物化數(shù)據(jù),并澄清了確切的熔點。隨著環(huán)境保護(hù)的需要,具有較低Pb和Cd含量或不含Pb和Cd元素的多元低熔點合金越來越受到工業(yè)界的重視和青睞,鑒于此,在對已有低熔點共晶合金成分做了深入研究的基礎(chǔ)上,本課題還設(shè)計了符合環(huán)保發(fā)展要求的一個不含Pb和Cd元素以及一個具有較低含Pb量的兩個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新成分:In30Sn10Bi10Zn10(at.%)和In30Sn15Bi30Cd10Zn15(at.%),并研究了其凝固組織、相組成以及物化性能,研究結(jié)果如下:(1)In30Sn10BiloZn10合金是具有復(fù)雜規(guī)則結(jié)構(gòu)的四元共晶合金,包含Sn-(In,Bi,Zn)固溶體相、BiIn2化合物相以及Zn-(In,Bi)固溶體相,合金的熔點為59.32℃,熔化潛熱為13.82 J/g,密度為7.919g/cm3。(2)In30Sn15Bi30Cd10Zn15合金是具有復(fù)雜規(guī)則結(jié)構(gòu)的五元亞共晶合金,包含Zn固溶體相、BiIn化合物相、Sn-(In,Bi,Cd,Zn)固溶體相和Cd-(Sn,In,Sn,Bi)固溶體相,合金的熔點為67.80℃,熔化潛熱為35.00 J/g,密度為8.486g/cm3。
【關(guān)鍵詞】:低熔點合金 共晶合金 微觀組織 相組成 理化性能
【學(xué)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G113.1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1 緒論11-15
  • 1.1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定義11
  • 1.2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應(yīng)用與性能特點11-13
  • 1.2.1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應(yīng)用11-12
  • 1.2.2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性能特點12-13
  • 1.3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研究現(xiàn)狀13-14
  • 1.4 本文的研究目標(biāo)14-15
  • 2 實驗方法15-20
  • 2.1 引言15
  • 2.2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成分15-17
  • 2.3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制備17-18
  • 2.4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微觀組織觀察和性能檢測18-20
  • 2.4.1 X射線衍射分析實驗18
  • 2.4.2 SEM微觀組織觀察與EDS成分分析18-19
  • 2.4.3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DSC檢測19
  • 2.4.4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密度檢測19-20
  • 3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凝固組織結(jié)構(gòu)和性能20-65
  • 3.1 引言20-21
  • 3.2 In_(25.2)Sn_(17.3)Bi_(57.5)多元低熔點合金21-25
  • 3.2.1 In_(25.2)Sn_(17.3)Bi_(57.5)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21-23
  • 3.2.2 In_(25.2)Sn_(17.3)Bi_(57.5)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23-24
  • 3.2.3 In_(25.2)Sn_(17.3)Bi_(57.5)合金的相組成分析24
  • 3.2.4 本節(jié)小結(jié)24-25
  • 3.3 In_(51.34)Sn_(15.56)Bi_(33.1)多元低熔點合金25-27
  • 3.3.1 In_(51.34)Sn_(15.56)Bi_(33.1)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25-26
  • 3.3.2 In_(51.34)Sn_(15.56)Bi_(33.1)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26
  • 3.3.3 In_(51.34)Sn_(15.56)Bi_(33.1)合金的相組成分析26-27
  • 3.3.4 本節(jié)小結(jié)27
  • 3.4 In_4Sn_(40)Bi_(56)多元低熔點合金27-30
  • 3.4.1 In_4Sn_(40)Bi_(56)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27-29
  • 3.4.2 In_4Sn_(40)Bi_(56)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29
  • 3.4.3 In_4Sn_(40)Bi_(56)合金的相組成分析29-30
  • 3.4.4 本節(jié)小結(jié)30
  • 3.5 Sn_(22)Bi_(50)Pb_(28)多元低熔點合金30-34
  • 3.5.1 Sn_(22)Bi_(50)Pb_(28)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30-32
  • 3.5.2 Sn_(22)Bi_(50)Pb_(28)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32
  • 3.5.3 Sn_(22)Bi_(50)Pb_(28)合金的相組成分析32-33
  • 3.5.4 本節(jié)小結(jié)33-34
  • 3.6 Sn_(15.5)Bi_(52.5)Pb_(32)多元低熔點合金34-37
  • 3.6.1 Sn_(15.5)Bi_(52.5)Pb_(32)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34-35
  • 3.6.2 Sn_(15.5)Bi_(52.5)Pb_(32)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35
  • 3.6.3 Sn_(15.5)Bi_(52.5)Pb_(32)合金的相組成分析35-36
  • 3.6.4 本節(jié)小結(jié)36-37
  • 3.7 Sn_(16)Bi_(52)Pb_(32)多元低熔點合金37-41
  • 3.7.1 Sn_(16)Bi_(52)Pb_(32)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37-38
  • 3.7.2 Sn_(16)Bi_(52)Pb_(32)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38-39
  • 3.7.3 Sn_(16)Bi_(52)Pb_(32)合金的相組成分析39-40
  • 3.7.4 本節(jié)小結(jié)40-41
  • 3.8 Sn_(26)Bi_(53)Cd_(21)多元低熔點合金41-44
  • 3.8.1 Sn_(26)Bi_(53)Cd_(21)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41-42
  • 3.8.2 Sn_(26)Bi_(53)Cd_(21)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42-43
  • 3.8.3 Sn_(26)Bi_(53)Cd_(21)合金的相組成分析43-44
  • 3.8.4 本節(jié)小結(jié)44
  • 3.9 Bi_(51.6)Cd_(8.2)Pb_(40.2)多元低熔點合金44-47
  • 3.9.1 Bi_(51.6)Cd_(8.2)Pb_(40.2)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44-45
  • 3.9.2 Bi_(51.6)Cd_(8.2)Pb_(40.2)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45
  • 3.9.3 Bi_(51.6)Cd_(8.2)Pb_(40.2)合金的相組成分析45-46
  • 3.9.4 本節(jié)小結(jié)46-47
  • 3.10 Sn_(51.2)Cd_(30.6)Pb_(18.2)多元低熔點合金47-50
  • 3.10.1 Sn_(51.2)Cd_(30.6)Pb_(18.2)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47-48
  • 3.10.2 Sn_(51.2)Cd_(30.6)Pb_(18.2)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48
  • 3.10.3 Sn_(51.2)Cd_(30.6)Pb_(18.2)合金的相組成分析48-49
  • 3.10.4 本節(jié)小結(jié)49-50
  • 3.11 In_(10.5)Sn_(19)Bi_(53.5)Pb_(17)多元低熔點合金50-54
  • 3.11.1 In_(10.5)Sn_(19)Bi_(53.5)Pb_(17)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50-51
  • 3.11.2 In_(10.5)Sn_(19)Bi_(53.5)Pb_(17)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51-52
  • 3.11.3 In_(10.5)Sn_(19)Bi_(53.5)Pb_(17)合金的相組成分析52-53
  • 3.11.4 本節(jié)小結(jié)53-54
  • 3.12 In_(21)Sn_(12)Bi_(49)Pb_(18)多元低熔點合金54-57
  • 3.12.1 In_(21)Sn_(12)Bi_(49)Pb_(18)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54-55
  • 3.12.2 In_(21)Sn_(12)Bi_(49)Pb_(18)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55-56
  • 3.12.3 In_(21)Sn_(12)Bi_(49)Pb_(18)合金的相組成分析56
  • 3.12.4 本節(jié)小結(jié)56-57
  • 3.13 Sn_(13.3)Bi_(50)Cd_(10)Pb_(26.7)多元低熔點合金57-59
  • 3.13.1 Sn_(13.3)Bi_(50)Cd_(10)Pb_(26.7)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57-58
  • 3.13.2 Sn_(13.3)Bi_(50)Cd_(10)Pb_(26.7)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58
  • 3.13.3 Sn_(13.3)Bi_(50)Cd_(10)Pb_(26.7)合金的相組成分析58-59
  • 3.13.4 本節(jié)小結(jié)59
  • 3.14 In_(19.1)Sn_(8.3)Bi_(44.7)Cd_(5.3)Pb_(22.6)多元低熔點合金59-62
  • 3.14.1 In_(19.1)Sn_(8.3)Bi_(44.7)Cd_(5.3)Pb_(22.6)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59-60
  • 3.14.2 In_(19.1)Sn_(8.3)Bi_(44.7)Cd_(5.3)Pb_(22.6)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60-61
  • 3.14.3 In_(19.1)Sn_(8.3)Bi_(44.7)Cd_(5.3)Pb_(22.6)合金的相組成分析61-62
  • 3.14.4 本節(jié)小結(jié)62
  • 3.15 本章小結(jié)62-65
  • 4 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成分設(shè)計65-75
  • 4.1 引言65
  • 4.2 In_(30)Sn_(10)B_(10)Zn(10)多元低熔點合金65-69
  • 4.2.1 In_(30)Sn_(10)B_(10)Zn(10)合金成分的設(shè)計65-66
  • 4.2.2 In_(30)Sn_(10)B_(10)Zn(10)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66-67
  • 4.2.3 In_(30)Sn_(10)B_(10)Zn(10)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67-68
  • 4.2.4 In_(30)Sn_(10)B_(10)Zn(10)合金的相組成分析68-69
  • 4.2.5 本節(jié)小結(jié)69
  • 4.3 In_(30)Sn_(15)Bi_(30)Cd_(10)Zn_(15)多元低熔點合金69-74
  • 4.3.1 In_(30)Sn_(15)Bi_(30)Cd_(10)Zn_(15)合金成分的設(shè)計69-70
  • 4.3.2 In_(30)Sn_(15)Bi_(30)Cd_(10)Zn_(15)合金的微觀組織分析70-72
  • 4.3.3 In_(30)Sn_(15)Bi_(30)Cd_(10)Zn_(15)合金的熱力學(xué)分析72
  • 4.3.4 In_(30)Sn_(15)Bi_(30)Cd_(10)Zn_(15)合金的相組成分析72-73
  • 4.3.5 本節(jié)小結(jié)73-74
  • 4.4 本章小結(jié)74-75
  • 結(jié)論75-76
  • 參考文獻(xiàn)76-82
  • 攻讀碩士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情況82-83
  • 致謝83-84

【相似文獻(xiàn)】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永青;林鑫;汪志太;楊海歐;黃衛(wèi)東;;激光快速熔凝Ni-Sn共晶合金的組織演變[J];金屬學(xué)報;2011年05期

2 王濱鹽;;多用途噴炬裝置[J];國外機(jī)車車輛工藝;1989年04期

3 陳翌慶,李慶春,曾松巖,張虎;鍶變質(zhì)鋁硅共晶合金中“臨界飽和變質(zhì)冷卻速度”現(xiàn)象的研究[J];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1991年05期

4 鄭運(yùn)榮,馬書偉,張軍,黃衛(wèi)東,傅恒志;Ni_3Al+Ni_7Hf_2定向共晶合金的凝固行為[J];材料工程;2001年07期

5 李超,費維棟,韓廣洲;激光表面熔凝對鋁-硅共晶合金組織與性能的影響[J];兵器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1990年10期

6 杜維璽,崔東煥,楊振國,曹占義,孫大仁;稀土La在Al-Si共晶合金中的偏聚及其與合金細(xì)化變質(zhì)的關(guān)系[J];稀土;1989年05期

7 吳鶴;劉茜珂;韓雅芳;;鈦硅共晶合金的循環(huán)熱處理[J];金屬熱處理;2006年04期

8 梁濟(jì),蔡惠民;低頻振動對共晶合金鑄態(tài)組織的影響[J];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1987年03期

9 張振忠,宋廣生,楊根倉,周堯和;深過冷Fe_(82)B_(17)Si_1共晶合金的再輝及凝固組織特征[J];自然科學(xué)進(jìn)展;2000年01期

10 李麗;魯曉宇;曹崇德;代富平;;Fe-7.5%Mo-16.5%Si三元包共晶合金的凝固組織與相組成[J];科學(xué)通報;2009年1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于金江;張軍;李金山;傅恒志;;電子束對共晶合金Ni-TaC凝固過程的影響[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C];2000年

中國博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吳鶴;鈦硅共晶合金基礎(chǔ)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2年

2 劉禮;深過冷Co-Sn共晶合金及其含少量第三組元的凝固[D];上海交通大學(xué);2011年

3 趙素;Ag-28.1Cu-xSb共晶合金的過冷凝固[D];上海交通大學(xué);2009年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亞偉;Au-Sn共晶合金無氰共沉積鍍液及工藝優(yōu)化[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6年

2 周楷堯;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凝固組織結(jié)構(gòu)和性能[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6年

3 何高;Al-Cu-Mg-Zn共晶合金的儲熱性能及對陶瓷內(nèi)襯鋼管的腐蝕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xué);2011年

4 宋夢華;基于Thermo-Calc三元共晶合金凝固路徑的耦合計算[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08年

5 黃立國;電場下Al-Si、Al-Cu共晶合金凝固規(guī)律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xué);2005年

6 董紅;鉛鉍共晶合金與T91鋼的相容性[D];沈陽理工大學(xué);2013年

7 蘭軍;Al-Si共晶合金基B_4C中子吸收材料相容性研究[D];西華大學(xué);2008年

8 燕順;Al-Si共晶合金B(yǎng)_4C中子吸收材料制備與耐蝕性的研究[D];西華大學(xué);2010年

9 梅策香;三元Ag-Cu-Ge共晶合金的快速晶體生長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xué);2006年

10 江鵬;Ce變質(zhì)Sn-Ag-Zn共晶合金組織及其連接界面形成規(guī)律[D];天津大學(xué);2009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多元低熔點共晶合金的凝固組織結(jié)構(gòu)和性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70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4770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604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