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12MoV鋼脈沖等離子體爆炸表面改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Cr12MoV鋼脈沖等離子體爆炸表面改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脈沖等離子體爆炸技術是在脈沖等離子技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表面改性技術,該技術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瞬間高溫、高壓微區(qū),使材料表面發(fā)生快速凝固、快速淬火和微合金化等過程,并在表面形成改性層或薄膜,顯著增強材料表面的硬度、耐磨和耐蝕等性能。Cr12MoV鋼作為具有良好強韌性、耐磨性和較高淬透性的鋼鐵材料,目前已被廣泛用于制作各種冷作模具。但由于工作條件惡劣使其使用壽命縮短,為了克服這一困難,需要進一步改善Cr12MoV鋼表面的耐磨和耐蝕性能。本文采用脈沖等離子體爆炸技術對Cr12MoV鋼進行表面改性處理,研究電容(C)、脈沖次數(shù)(n)、槍口離試樣的距離(H)等工藝參數(shù)以及電極材料對表面改性層的組織、物相及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通過優(yōu)化脈沖等離子體爆炸工藝,在Cr12MoV鋼上獲得了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改性層,探討了脈沖等離子體爆炸技術在Cr12MoV鋼表面處理中的改性機制。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脈沖等離子體爆炸技術對Cr12MoV鋼進行表面改性處理,可以獲得厚度均勻、組織致密、晶粒細小的改性層。隨著電容、脈沖次數(shù)增加及距離的降低,改性層的厚度、硬度不斷增加,但能量越高,表面熔化程度越大。電極材料為W時,表面物相由馬氏體向奧氏體轉變;采用Ti電極時,改性層表面可形成新的TiN相。隨著電容和脈沖次數(shù)的增加,試樣表面耐磨性不斷提高。通過模擬不同工況條件下的磨損研究,經脈沖等離子體爆炸技術處理后的Cr12MoV鋼表面耐磨性均有明顯改善。改性層表面磨損機制有粘著磨損、氧化磨損以及磨粒磨損和疲勞磨損。綜合比較表面改性層組織和性能表明,采用W電極,C=1000μF、n=3、H=50 mm時,改性層具有最優(yōu)的力學性能,試樣表面粗糙度約為6.26μm、改性層厚度約為54μm、顯微硬度峰值達到840 HK0.025,耐磨性為原始試樣的1.68倍。通過脈沖等離子體爆炸技術改性后,Cr12MoV鋼表面耐蝕性得到提高。改性層耐蝕性隨電容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隨著脈沖次數(shù)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采用最優(yōu)工藝參數(shù)處理后材料表面耐蝕性最好,相比基體提高約一個數(shù)量級。
【關鍵詞】:Cr12MoV鋼 脈沖等離子體爆炸技術 表面改性 耐磨性 耐蝕性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航空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G174.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緒論10-21
- 1.1 金屬表面形變強化11-12
- 1.2 熱擴滲技術12-13
- 1.3 氣相沉積技術13-14
- 1.4 高能束表面處理14-17
- 1.4.1 激光表面處理技術14-15
- 1.4.2 電子束表面處理技術15-16
- 1.4.3 離子束表面處理技術16-17
- 1.5 脈沖等離子體爆炸處理技術17-19
- 1.6 論文研究的意義及主要研究內容19-21
- 1.6.1 論文研究目的與意義19-20
- 1.6.2 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20-21
- 第2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21-32
- 2.1 實驗材料21-22
- 2.2 試驗過程及裝置22-26
- 2.2.1 試驗技術路線22-24
- 2.2.2 試驗裝置24-26
- 2.3 組織結構與成份分析26
- 2.3.1 表面物相組成分析26
- 2.3.2 顯微結構與元素分析26
- 2.3.3 電子背散射衍射分析26
- 2.4 性能表征測試方法26-30
- 2.4.1 表面粗糙度26-27
- 2.4.2 改性層厚度測試27
- 2.4.3 顯微硬度測量27
- 2.4.4 摩擦磨損27-29
- 2.4.5 耐蝕性29-30
- 2.5 試驗儀器及設備30-32
- 第3章 Cr12MoV鋼PPD處理工藝研究32-56
- 3.1 電容值對改性層組織與性能影響32-37
- 3.1.1 電容值對表面形貌的影響32-33
- 3.1.2 電容值對表面粗糙度的影響33-34
- 3.1.3 電容值對表面物相的影響34-35
- 3.1.4 電容值對截面組織形貌與改性層厚度的影響35-36
- 3.1.5 電容值對改性層顯微硬度36-37
- 3.2 脈沖次數(shù)對改性層組織與性能影響37-44
- 3.2.1 脈沖次數(shù)對表面組織形貌的影響37-39
- 3.2.2 脈沖次數(shù)對表面粗糙度的影響39-40
- 3.2.3 脈沖次數(shù)對表面微觀組織的影響40-41
- 3.2.4 脈沖次數(shù)對表面物相的影響41-42
- 3.2.5 脈沖次數(shù)對截面組織形貌與改性層厚度的影響42-43
- 3.2.6 脈沖次數(shù)對改性層顯微硬度的影響43-44
- 3.3 距離對改性層組織與性能影響44-49
- 3.3.1 距離對表面形貌的影響44-46
- 3.3.2 距離對表面粗糙度的影響46
- 3.3.3 距離對表面物相的影響46-47
- 3.3.4 距離對截面組織形貌與改性層厚度的影響47-48
- 3.3.5 距離對改性層顯微硬度的影響48-49
- 3.4 電極材料對改性層組織與性能影響49-50
- 3.4.1 電極材料對表面物相的影響49-50
- 3.4.2 電極材料對截面顯微硬度的影響50
- 3.5 改性層強化機制分析50-55
- 3.6 本章小結55-56
- 第4章 改性層耐磨性及耐蝕性研究56-76
- 4.1 PPD處理工藝對改性層耐磨性的影響56-61
- 4.1.1 電容對改性層耐磨性的影響56-59
- 4.1.2 處理次數(shù)對改性層耐磨性的影響59-61
- 4.2 摩擦條件對改性層耐磨性的影響61-69
- 4.2.1 摩擦副對改性層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61-64
- 4.2.2 載荷對改性層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64-66
- 4.2.3 轉速對改性層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66-69
- 4.3 改性層梯度耐磨性分析69-70
- 4.4 改性層磨損機制分析70-72
- 4.5 改性層耐蝕性研究72-74
- 4.5.1 電容對改性層耐蝕性的影響72-73
- 4.5.2 處理次數(shù)對改性層耐蝕性的影響73-74
- 4.6 本章小結74-76
- 結論76-78
- 參考文獻78-83
- 論文發(fā)表情況83-84
- 致謝84-8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施耀;王鑫;楊建濤;阮建軍;連偉;李偉;譚天恩;;脈沖等離子體反應器放電特性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6年01期
2 朱平;侯麗雅;章維一;;易電離元素Na和K對水工質脈沖等離子體推進器性能的影響[J];中國科學:技術科學;2011年04期
3 陳首部;孫奉婁;周武慶;;交流脈沖等離子體作用于聚四氟乙烯表面性能研究[J];表面技術;2007年04期
4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李結;李華星;王建磊;羅時鈞;劉鋒;;納秒脈沖等離子體對靜止大氣的激勵特性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2 王浩;劉文正;竇志軍;;用于脈沖等離子體推進器的噴嘴狀電極結構優(yōu)化設計與實驗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等離子體科學技術會議暨第一屆全國等離子體醫(yī)學研討會會議摘要集[C];2013年
3 田立成;石紅;李雪春;;外磁場對金屬材料多周期脈沖等離子體鞘層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等離子體科學技術會議會議摘要集[C];2011年
4 石紅;田立成;楊生勝;秦曉剛;薛玉雄;楊青;;多周期脈沖等離子體離子注入金屬材料磁鞘結構[A];第三屆空間材料及其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5 趙勤;吳云;李應紅;張海燈;;納秒脈沖等離子體氣動激勵特性及其抑制葉柵流動分離的實驗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朱平;水工質脈沖等離子體低功率推進器的設計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2 辛青;脈沖電場/脈沖等離子體新型殺菌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徐慧敏;大氣壓DBD等離子體炬對幾種有機基體表面的聚合改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2 劉成成;Cr12MoV鋼脈沖等離子體爆炸表面改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6年
3 藍加平;直流脈沖等離子體時間演化過程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8年
4 鄧健;脈沖等離子體推進器脈沖電源及推進劑燒蝕特性的實驗研究和數(shù)值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5 李暉;水中脈沖等離子體推進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3年
6 程國宏;高壓脈沖等離子體協(xié)同催化脫硝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郭海波;脈沖等離子體產生及其射流膨脹過程實驗研究與數(shù)值計算[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Cr12MoV鋼脈沖等離子體爆炸表面改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26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47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