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1鋼蠕變過程中組織演化動力學及其表征技術
發(fā)布時間:2022-10-06 10:32
由于環(huán)境污染與能源短缺等問題的日益凸顯,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已成為我國現(xiàn)代火力發(fā)電的必然要求。為了保證相關基礎設施的可靠運行,需要及時對服役構件的安全狀態(tài)進行精準評估。本文在系統(tǒng)考察P91鋼蠕變過程中多種微觀組織演化歷程的基礎上,結合動力學分析構建了改進的連續(xù)介質損傷力學(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CDM)模型,并對其600℃下的短時蠕變行為進行模擬。隨后,借助X射線衍射和傳統(tǒng)超聲檢測等技術表征了蠕變過程中的位錯密度變化。最后,利用改進CDM模型的計算結果詳細探討了蠕變過程中相關組織演化行為的物理本質,進而為實現(xiàn)高溫服役構件的蠕變狀態(tài)評估和剩余壽命精準預測進行了有益探索。具體研究內容與主要結論如下:(1)利用高溫單軸拉伸試驗,獲取P91鋼在600℃下的高溫力學性能參數,例如屈服強度?0.2、抗拉強度?b、彈性模量E;通過高溫蠕變持久與間斷試驗,分別得到P91鋼在給定條件下的完整蠕變曲線、蠕變斷裂時間以及具有不同蠕變狀態(tài)的損傷試樣;(2)結合光學顯微鏡(OM)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等分析手段,系統(tǒng)考察了P91鋼蠕變過程中內部多種微觀組織的變化現(xiàn)象。結果顯示...
【文章頁數】: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選題背景與意義
1.3 蠕變概述
1.3.1 蠕變曲線
1.3.2 蠕變機制
1.3.3 蠕變過程中微觀組織演化行為
1.4 微觀組織演化表征技術
1.4.1 X射線衍射技術
1.4.2 傳統(tǒng)超聲檢測技術
1.5 研究目標及技術路線
1.5.1 研究內容
1.5.2 技術路線
1.5.3 研究目標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實驗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高溫蠕變試驗
2.2.1 實驗設備
2.2.2 蠕變試樣
2.2.3 實驗內容
2.3 微觀組織觀察
2.3.1 試樣制備
2.3.2 金相觀察
2.3.3 掃描電鏡分析
2.4 相關表征試驗
2.4.1 X射線衍射
2.4.2 傳統(tǒng)超聲檢測
第三章 高溫蠕變試驗
3.1 高溫單軸拉伸試驗
3.2 高溫蠕變持久試驗
3.3 高溫蠕變間斷試驗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組織演化動力學研究及改進CDM模型
4.1 蠕變過程中微觀組織演化行為
4.1.1 金相觀察
4.1.2 掃描電鏡觀察
4.1.3 斷口形貌分析
4.2 引入組織演化動力學改進CDM模型
4.2.1 位錯運動
4.2.2 可動位錯密度變化
4.2.3 偶極子位錯密度變化
4.2.4 邊界位錯密度變化
4.2.5 亞晶粒長大
4.2.6 析出相粗化
4.2.7 孔洞形核并長大
4.2.8 蠕變應變
4.2.9 改進CDM模型構建
4.3 基于改進CDM模型的P91鋼600℃短時蠕變行為模擬
4.3.1 蠕變應變及蠕變速率曲線
4.3.2 位錯密度演化
4.3.3 亞晶粒尺寸
4.3.4 內應力與有效應力
4.3.5 位錯滑移速度和攀移速度
4.4 改進CDM模型有效性驗證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多尺度微觀組織演化行為參數化表征
5.1 X射線衍射參數表征
5.1.1 X射線衍射圖譜
5.1.2 半高寬變化
5.1.3 可動位錯密度變化
5.2 傳統(tǒng)超聲參數表征
5.2.1 超聲回波
5.2.2 超聲聲速變化
5.2.3 超聲衰減現(xiàn)象
5.2.4 超聲衰減系數變化
5.3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9Cr-1Mo耐熱鋼蠕變過程中可動位錯演化行為表征[J]. 劉劍秋,劉新寶,朱麟,郭苗苗,張琦.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1)
[2]基于微觀組織演化的P91鋼長時蠕變壽命預測[J]. 朱麟,劉新寶,辛甜,潘成飛,劉劍秋. 材料導報. 2017(10)
[3]CDM模型對P91鋼在600℃短時蠕變行為模擬的改進[J]. 潘成飛,劉新寶,朱麟,辛甜,劉劍秋.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1)
[4]高溫服役構件蠕變狀態(tài)參數化表征技術研究進展[J]. 郝巧娥,朱麟,趙彩麗,潘成飛,辛甜,劉新寶. 全面腐蝕控制. 2016(04)
[5]1000MW超超臨界燃煤機組二次再熱技術現(xiàn)狀及其市場前景分析[J]. 徐俊,劉啟明,白英民,宋風強. 東方電氣評論. 2015(03)
[6]P91耐熱鋼600℃短時蠕變行為探討[J]. 高加強,王起江,周冶東. 物理測試. 2015(04)
[7]高溫金屬構件蠕變壽命預測的研究進展[J]. 趙彩麗,劉新寶,郝巧娥,余濤. 材料導報. 2014(23)
[8]700℃超超臨界發(fā)電技術進展[J]. 張勇,甄靜. 化工裝備技術. 2014(06)
[9]位錯滑移模型及其實現(xiàn)方法[J]. 鄒曦,高永毅,李學軍,陳立峰. 振動.測試與診斷. 2013(S1)
[10]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的選材及國產化進程[J]. 何曉梅,羅昌福,劉漫博. 熱加工工藝. 2012(22)
博士論文
[1]火力發(fā)電機組汽輪機高溫部件變形及蠕變壽命的研究[D]. 鄭善合.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08
碩士論文
[1]高溫構件蠕變狀態(tài)表征技術研究[D]. 趙彩麗.西北大學 2015
[2]先進電站用耐熱鋼的持久壽命預測及組織穩(wěn)定性研究[D]. 徐振.山東理工大學 2014
[3]超(超)臨界用鋼高溫持久壽命外推方法的比較分析[D]. 劉春慧.大連理工大學 2013
[4]9-12%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的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研究[D]. 于君燕.山東理工大學 2008
[5]主蒸汽管道失效分析與壽命預測[D]. 朱敏.武漢理工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686820
【文章頁數】: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選題背景與意義
1.3 蠕變概述
1.3.1 蠕變曲線
1.3.2 蠕變機制
1.3.3 蠕變過程中微觀組織演化行為
1.4 微觀組織演化表征技術
1.4.1 X射線衍射技術
1.4.2 傳統(tǒng)超聲檢測技術
1.5 研究目標及技術路線
1.5.1 研究內容
1.5.2 技術路線
1.5.3 研究目標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實驗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高溫蠕變試驗
2.2.1 實驗設備
2.2.2 蠕變試樣
2.2.3 實驗內容
2.3 微觀組織觀察
2.3.1 試樣制備
2.3.2 金相觀察
2.3.3 掃描電鏡分析
2.4 相關表征試驗
2.4.1 X射線衍射
2.4.2 傳統(tǒng)超聲檢測
第三章 高溫蠕變試驗
3.1 高溫單軸拉伸試驗
3.2 高溫蠕變持久試驗
3.3 高溫蠕變間斷試驗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組織演化動力學研究及改進CDM模型
4.1 蠕變過程中微觀組織演化行為
4.1.1 金相觀察
4.1.2 掃描電鏡觀察
4.1.3 斷口形貌分析
4.2 引入組織演化動力學改進CDM模型
4.2.1 位錯運動
4.2.2 可動位錯密度變化
4.2.3 偶極子位錯密度變化
4.2.4 邊界位錯密度變化
4.2.5 亞晶粒長大
4.2.6 析出相粗化
4.2.7 孔洞形核并長大
4.2.8 蠕變應變
4.2.9 改進CDM模型構建
4.3 基于改進CDM模型的P91鋼600℃短時蠕變行為模擬
4.3.1 蠕變應變及蠕變速率曲線
4.3.2 位錯密度演化
4.3.3 亞晶粒尺寸
4.3.4 內應力與有效應力
4.3.5 位錯滑移速度和攀移速度
4.4 改進CDM模型有效性驗證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多尺度微觀組織演化行為參數化表征
5.1 X射線衍射參數表征
5.1.1 X射線衍射圖譜
5.1.2 半高寬變化
5.1.3 可動位錯密度變化
5.2 傳統(tǒng)超聲參數表征
5.2.1 超聲回波
5.2.2 超聲聲速變化
5.2.3 超聲衰減現(xiàn)象
5.2.4 超聲衰減系數變化
5.3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9Cr-1Mo耐熱鋼蠕變過程中可動位錯演化行為表征[J]. 劉劍秋,劉新寶,朱麟,郭苗苗,張琦.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1)
[2]基于微觀組織演化的P91鋼長時蠕變壽命預測[J]. 朱麟,劉新寶,辛甜,潘成飛,劉劍秋. 材料導報. 2017(10)
[3]CDM模型對P91鋼在600℃短時蠕變行為模擬的改進[J]. 潘成飛,劉新寶,朱麟,辛甜,劉劍秋.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1)
[4]高溫服役構件蠕變狀態(tài)參數化表征技術研究進展[J]. 郝巧娥,朱麟,趙彩麗,潘成飛,辛甜,劉新寶. 全面腐蝕控制. 2016(04)
[5]1000MW超超臨界燃煤機組二次再熱技術現(xiàn)狀及其市場前景分析[J]. 徐俊,劉啟明,白英民,宋風強. 東方電氣評論. 2015(03)
[6]P91耐熱鋼600℃短時蠕變行為探討[J]. 高加強,王起江,周冶東. 物理測試. 2015(04)
[7]高溫金屬構件蠕變壽命預測的研究進展[J]. 趙彩麗,劉新寶,郝巧娥,余濤. 材料導報. 2014(23)
[8]700℃超超臨界發(fā)電技術進展[J]. 張勇,甄靜. 化工裝備技術. 2014(06)
[9]位錯滑移模型及其實現(xiàn)方法[J]. 鄒曦,高永毅,李學軍,陳立峰. 振動.測試與診斷. 2013(S1)
[10]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的選材及國產化進程[J]. 何曉梅,羅昌福,劉漫博. 熱加工工藝. 2012(22)
博士論文
[1]火力發(fā)電機組汽輪機高溫部件變形及蠕變壽命的研究[D]. 鄭善合.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08
碩士論文
[1]高溫構件蠕變狀態(tài)表征技術研究[D]. 趙彩麗.西北大學 2015
[2]先進電站用耐熱鋼的持久壽命預測及組織穩(wěn)定性研究[D]. 徐振.山東理工大學 2014
[3]超(超)臨界用鋼高溫持久壽命外推方法的比較分析[D]. 劉春慧.大連理工大學 2013
[4]9-12%Cr鐵素體/馬氏體耐熱鋼的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研究[D]. 于君燕.山東理工大學 2008
[5]主蒸汽管道失效分析與壽命預測[D]. 朱敏.武漢理工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6868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36868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