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基高溫合金定向內(nèi)冷卻銑削工藝優(yōu)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9 11:59
鎳基高溫合金具有優(yōu)良的高溫強度、熱穩(wěn)定性和抗熱疲勞性,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和船舶工業(yè)。然而,鎳基高溫合金銑削性能較差,加工過程中在刀-屑接觸面上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易使工件產(chǎn)生表面燒傷和裂紋,降低了加工表面完整性。傳統(tǒng)澆注冷卻條件下切削液的流速和壓力較低、換熱能力較差,且難以準確滲入刀-屑接觸面對銑削熱量進行有效疏導,限制了加工質(zhì)量與效率。因此,探索銑削時的高效換熱技術(shù),強化切削液的換熱效率,對提高鎳基高溫合金的銑削效率和表面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定向內(nèi)冷卻技術(shù)將切削液通過刀具內(nèi)部流道的噴口由內(nèi)向外噴射至銑削區(qū)域。由于切削液噴口與刀具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刀具高速旋轉(zhuǎn)時切削液射流可定向且連續(xù)的噴射至刀-屑接觸面,避免了刀具運動和工件形狀對切削液換熱的不利影響;且由于刀具噴口尺寸較小,相同流量下切削液的噴射速度較大,可產(chǎn)生更好的冷卻、潤滑與沖刷效果。本文采用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方法開展了定向內(nèi)冷卻銑削鎳基高溫合金研究,并基于零件抗疲勞性能對銑削工藝進行優(yōu)選。全文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如下:(1)建立定向內(nèi)冷卻銑削時切削液的流體域模型,研究供液壓力和刀具轉(zhuǎn)速對切削液噴射速度和噴射壓力的影響規(guī)律;(2)根據(jù)流場仿真...
【文章來源】:湘潭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GH4169高溫合金晶胞結(jié)構(gòu)
泊松比 0.3比熱容(J/kg·K) 437導熱系數(shù)(W/m·K) 11.2線脹系數(shù)(1/K) 14.8·10-6圖 1.1 GH4169 高溫合金晶胞結(jié)構(gòu)
面的熱損傷和刀具的劇烈磨損。近年來,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對鎳基高溫合金的銑削特性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研究范圍涉及銑削力、銑削溫度、加工表面完整性等多個方面。(1)銑削力Alauddin 等[20]采用解析法建立了端銑 Inconel 718 時的銑削力模型,發(fā)現(xiàn)徑向切削寬度與進給速度對銑削力有顯著影響。隨著加工參數(shù)的提高,銑削力呈上升趨勢。Tian等[21]進行了 Sialon 陶瓷刀具高速銑削 Inconel 718 的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隨著切削速度的增大,銑削力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順銑條件下,刀具承受較大的載荷,磨損較逆銑更為劇烈,但產(chǎn)生較低的表面粗糙度。Okafor 等[22]研究了刀具涂層對硬質(zhì)合金銑刀銑削力的影響,發(fā)現(xiàn)在高速順銑 Inconel 718 時,GMS2涂層相對于未涂層和 AlTiN涂層產(chǎn)生更小的銑削力。Ma 等[23]研究了澆注冷卻條件下低速端銑 Inconel 718 時加工參數(shù)對銑削力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表明:當銑削速度為 20 m/min 時產(chǎn)生最小的銑削力。(2)銑削溫度Ng 等[24]進行了球頭銑刀高壓冷卻銑削 Inconel 718 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銑削溫度隨切削速度的增大而上升,隨冷卻液壓力的增大而下降。Le Coz 等[25]采用 K 型熱電偶測量了干銑削 Inconel 718 時工件及刀具的溫度分布情況,在工件亞表面觀測到較大的溫度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加壓內(nèi)冷卻砂輪的研制及磨削性能研究[J]. 彭銳濤,張珊,唐新姿,陳睿,周專. 機械工程學報. 2017(19)
[2]GH4169高速銑削加工殘余應力分布規(guī)律試驗[J]. 李鋒,李亞勝,劉維偉,杜崇輝,夏楊歡. 表面技術(shù). 2016(12)
[3]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hip formation and residual stresses induced by sequential cutting in side milling with microns to submicron uncut chip thickness and finite cutting edge radius[J]. Nejah Tounsi,Tahany El-Wardany.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2015(04)
[4]無網(wǎng)格法耦合RNG k-ε湍流模型在亞、跨聲速翼型黏性繞流中的數(shù)值模擬[J]. 王園丁,譚俊杰,蔡曉偉,任登鳳,馬新建. 航空學報. 2015(05)
[5]GH4169合金的研究新進展[J]. 趙新寶,谷月峰,魯金濤,嚴靖博,尹宏飛.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2015(03)
[6]熱管銑刀散熱基本結(jié)構(gòu)關鍵參數(shù)優(yōu)化[J]. 劉志軍,全燕鳴. 中國機械工程. 2014(24)
[7]鎳基粉末高溫合金切削加工表面白層形成熱-力耦合作用機理[J]. 劉戰(zhàn)強,呂紹瑜. 機械工程學報. 2014(17)
[8]鎳基高溫合金高速銑削加工表面完整性[J]. 杜勁,劉戰(zhàn)強,張入仁,蘇國勝.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7)
[9]基于真實刀刃軌跡的立銑刀切削厚度模型[J]. 閆雪,陶華,蔡晉,李海濱. 機械工程學報. 2011(01)
[10]基于響應曲面法的GH4169銑削力預測模型研究[J]. 梁永收,史耀耀,任軍學,楊振朝,姚倡鋒. 機械科學與技術(shù). 2010(11)
碩士論文
[1]基于等效刀具參數(shù)的Cr12MoV模具鋼銑削性能有限元分析[D]. 肖珞瓊.湖南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370614
【文章來源】:湘潭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GH4169高溫合金晶胞結(jié)構(gòu)
泊松比 0.3比熱容(J/kg·K) 437導熱系數(shù)(W/m·K) 11.2線脹系數(shù)(1/K) 14.8·10-6圖 1.1 GH4169 高溫合金晶胞結(jié)構(gòu)
面的熱損傷和刀具的劇烈磨損。近年來,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對鎳基高溫合金的銑削特性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研究范圍涉及銑削力、銑削溫度、加工表面完整性等多個方面。(1)銑削力Alauddin 等[20]采用解析法建立了端銑 Inconel 718 時的銑削力模型,發(fā)現(xiàn)徑向切削寬度與進給速度對銑削力有顯著影響。隨著加工參數(shù)的提高,銑削力呈上升趨勢。Tian等[21]進行了 Sialon 陶瓷刀具高速銑削 Inconel 718 的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隨著切削速度的增大,銑削力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順銑條件下,刀具承受較大的載荷,磨損較逆銑更為劇烈,但產(chǎn)生較低的表面粗糙度。Okafor 等[22]研究了刀具涂層對硬質(zhì)合金銑刀銑削力的影響,發(fā)現(xiàn)在高速順銑 Inconel 718 時,GMS2涂層相對于未涂層和 AlTiN涂層產(chǎn)生更小的銑削力。Ma 等[23]研究了澆注冷卻條件下低速端銑 Inconel 718 時加工參數(shù)對銑削力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表明:當銑削速度為 20 m/min 時產(chǎn)生最小的銑削力。(2)銑削溫度Ng 等[24]進行了球頭銑刀高壓冷卻銑削 Inconel 718 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銑削溫度隨切削速度的增大而上升,隨冷卻液壓力的增大而下降。Le Coz 等[25]采用 K 型熱電偶測量了干銑削 Inconel 718 時工件及刀具的溫度分布情況,在工件亞表面觀測到較大的溫度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加壓內(nèi)冷卻砂輪的研制及磨削性能研究[J]. 彭銳濤,張珊,唐新姿,陳睿,周專. 機械工程學報. 2017(19)
[2]GH4169高速銑削加工殘余應力分布規(guī)律試驗[J]. 李鋒,李亞勝,劉維偉,杜崇輝,夏楊歡. 表面技術(shù). 2016(12)
[3]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hip formation and residual stresses induced by sequential cutting in side milling with microns to submicron uncut chip thickness and finite cutting edge radius[J]. Nejah Tounsi,Tahany El-Wardany.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2015(04)
[4]無網(wǎng)格法耦合RNG k-ε湍流模型在亞、跨聲速翼型黏性繞流中的數(shù)值模擬[J]. 王園丁,譚俊杰,蔡曉偉,任登鳳,馬新建. 航空學報. 2015(05)
[5]GH4169合金的研究新進展[J]. 趙新寶,谷月峰,魯金濤,嚴靖博,尹宏飛.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2015(03)
[6]熱管銑刀散熱基本結(jié)構(gòu)關鍵參數(shù)優(yōu)化[J]. 劉志軍,全燕鳴. 中國機械工程. 2014(24)
[7]鎳基粉末高溫合金切削加工表面白層形成熱-力耦合作用機理[J]. 劉戰(zhàn)強,呂紹瑜. 機械工程學報. 2014(17)
[8]鎳基高溫合金高速銑削加工表面完整性[J]. 杜勁,劉戰(zhàn)強,張入仁,蘇國勝.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7)
[9]基于真實刀刃軌跡的立銑刀切削厚度模型[J]. 閆雪,陶華,蔡晉,李海濱. 機械工程學報. 2011(01)
[10]基于響應曲面法的GH4169銑削力預測模型研究[J]. 梁永收,史耀耀,任軍學,楊振朝,姚倡鋒. 機械科學與技術(shù). 2010(11)
碩士論文
[1]基于等效刀具參數(shù)的Cr12MoV模具鋼銑削性能有限元分析[D]. 肖珞瓊.湖南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3706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33706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