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高磁感取向硅鋼初次再結晶特征對二次再結晶完成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 低溫板坯加熱 高磁感 取向硅鋼 出處:《材料熱處理學報》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低溫板坯加熱法生產高磁感取向硅鋼,其磁感低于傳統(tǒng)高溫高磁感取向硅鋼的磁感值。為探究其原因,作為該研究的第一步,測定并對比分析了兩種工藝下初次再結晶的晶粒尺寸和織構。結果表明,低溫高磁感取向硅鋼完成初次再結晶后,晶粒尺寸長大且不均勻,織構組分不夠單一,高斯晶核及有利織構{110}001、{111}112、{111}110組分比例低于高溫高磁感取向硅鋼,其它不利織構組分含量更高,從而導致其二次再結晶后高斯織構發(fā)展不夠完善,磁感值較低。
[Abstract]:A high magnetic induction oriented silicon steel is produced by the low temperature slab heating method . The magnetic sensitivity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magnetic induction oriented silicon steel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 size and texture of the primary recrystallization under the two process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initial recrystallization of the low temperature high magnetic induction oriented silicon steel , the grain size is not uniform ,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xture component is not single , the content of the { 111 } 110 component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high magnetic induction oriented silicon steel , and the content of the other adverse texture components is higher , so that the Gaussian texture development after the secondary recrystallization is not perfect , and the magnetic induction value is low .
【作者單位】: 國家硅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分類號】:TG14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用明火加熱生產取向硅鋼的方法[J];武鋼技術;2009年02期
2 李賀杰;韓靜濤;皮華春;薛永棟;;取向硅鋼的研究與發(fā)展[J];唐山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3 吉亞明;楊勇杰;許云鵬;李國保;;無底層取向硅鋼工藝與進展[J];寶鋼技術;2009年05期
4 ;寶鋼提前完成取向硅鋼全年生產任務[J];變壓器;2010年01期
5 李莉娟;曹琪;蔣翔;劉立華;翟啟杰;;超聲波作用對取向硅鋼磁性能影響的研究[J];上海金屬;2010年05期
6 ;寶鋼新型高磁感取向硅鋼填補國內空白[J];冶金設備;2011年S1期
7 馬郁文;;單取向硅鋼板的制造方法[J];鋼鐵研究情報;1980年Z1期
8 李樹森;;單取向硅鋼板的處理方法[J];鋼鐵研究情報;1980年Z1期
9 羅陽;;晶粒取向硅鋼的發(fā)展動向[J];鋼鐵;1986年02期
10 廖郁文;;我國取向硅鋼生產的初期 現(xiàn)狀和發(fā)展[J];鋼鐵研究;199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彭志華;黃銳良;;一種新型取向硅鋼生產技術的研發(fā)與應用進展[A];2010第11屆中國電工鋼專業(y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孫鳳久;劉軍友;張多;楊玉玲;白質明;張瑞峰;齊小龍;;獲得更高牌號并具有優(yōu)質時效性能取向硅鋼的激光后續(xù)處理新方法研究[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3 劉堂文;;新型取向硅鋼低溫含氫氣氛退火技術安全性分析[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李平和;鄧照軍;關云;陳士華;胡守天;;取向硅鋼抑制劑透射電鏡研究方法及特征[A];2010第11屆中國電工鋼專業(y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林希峰;劉靜;汪汝武;程吉浩;;厚度對取向硅鋼組織和磁性的影響[A];2010第11屆中國電工鋼專業(y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楊玉玲;孫鳳久;張瑞峰;齊小龍;白質明;;激光氮化改善取向硅鋼性能的研究[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李平和;韓榮東;劉繼雄;蔡延擘;黃斌;;高磁感取向硅鋼的組織特征評析[A];2010第11屆中國電工鋼專業(y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鄭慶;雷思源;鄭少波;蔣國昌;;取向硅鋼脫氧后平衡氧位的計算和試驗驗證[A];2004年全國冶金物理化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4年
9 董愛鋒;張文康;;取向硅鋼生產工藝技術分析[A];高性能電工鋼推廣應用交流暨第五次全委工作(擴大)會專題報告及論文[C];2013年
10 徐樂江;;勇于創(chuàng)新,實現(xiàn)重點產品技術突破——寶鋼在取向硅鋼和超高強汽車板的創(chuàng)新實踐[A];第七屆(2009)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報告與分會場特邀報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孫延軍;寶鋼取向硅鋼“后來居上”[N];中國冶金報;2009年
2 記者 曾巧巧;四省出現(xiàn)冷軋取向硅鋼廠家[N];中國冶金報;2011年
3 記者 劉敬元 通訊員 曹洪儒 孫玲;鞍鋼攻克取向硅鋼漏晶缺陷難題[N];中國冶金報;2012年
4 記者 柳方秀;國產極薄取向硅鋼帶問世[N];中國冶金報;2013年
5 周軍 孫玲;鞍鋼取向硅鋼研發(fā)生產再邁新步[N];世界金屬導報;2013年
6 王英廣;高端取向硅鋼 有望保持漲勢[N];中國冶金報;2014年
7 記者 柳方秀;國產極薄取向硅鋼技術有新進展[N];中國冶金報;2014年
8 王英廣;取向硅鋼 需求走強 出廠價調漲[N];中國冶金報;2014年
9 王英廣;取向硅鋼 市場維持穩(wěn)中偏強[N];中國冶金報;2014年
10 王英廣;取向硅鋼 市場走勢趨向平穩(wěn)[N];中國冶金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浩;球刻痕對Fe-3%Si取向硅鋼磁性能影響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司華青;低溫取向硅鋼底層質量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2 于新攀;Fe-3%Si取向硅鋼常化工藝及初次再結晶機制的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6年
3 何寒;取向硅鋼中銅硫化物析出形式及其固溶的基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4 柳勇;取向硅鋼激光刻痕關鍵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劉麗珍;稀土對取向硅鋼組織及織構演變規(guī)律的影響[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4年
6 周黎明;取向硅鋼氮化與AlN形成的模擬計算[D];東北大學;2008年
7 高鵬越;稀土及鈮微合金化取向硅鋼熱軋過程中的析出及再結晶行為的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5年
8 林英哲;冷變形和初次再結晶過程中取向硅鋼Goss織構組分演變規(guī)律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9 王鑫;取向硅鋼初次再結晶織構控制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10 李莉;雙輥薄帶連鑄取向硅鋼熱軋織構研究[D];東北大學 ;2009年
,本文編號:15113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151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