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行為的分析研究
本文關鍵詞: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行為的分析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鎂基復相材料 熱膨脹率 數據分析 熱震穩(wěn)定性
【摘要】:鎂基復相材料以其良好的高溫力學性能、高溫熱學性能及耐侵蝕性,廣泛應用在鋼鐵、水泥、玻璃等高溫行業(yè)。然而與生產傳統耐高溫材料相比,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系數大的不利因素,對于不燒鎂基復相材料的生產和使用造成了許多不確定性。為了系統研究不燒鎂基復相材料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應用基礎理論,論文利用熱膨脹儀等檢測設備,通過采集不燒鎂基復相材料在升溫過程中不同溫度點的熱膨脹數值,并對采集的熱膨脹數值進行數據分析,系統分析了材料的熱膨脹行為對不燒鎂基復相材料燒結性及熱震穩(wěn)定性能的影響,并模擬材料的使用條件。結果發(fā)現:不燒鎂基復相材料體系會在1100℃~1300℃之間出現較明顯的體積膨脹現象,可以通過引入二氧化鋯來減少不燒鎂基復相材料在特定溫度條件下的過度體積膨脹。隨著二氧化鋯加入量增加,經1100℃燒后和1500℃燒后的鎂基復相材料試樣的燒后線變化率、顯氣孔率、常溫強度逐漸增大,體積密度逐漸減小。不燒鎂基復相材料體系中引入氧化鈦,可以降低鎂基復相材料中尖晶石原位反應的開始溫度,可以促進鎂基復相材料的燒結作用,并且有利于提高鎂基復相材料的熱震穩(wěn)定性。鎂基復相材料體系中引入天然鋯英石,材料的線膨脹率和線膨脹系數在1170℃時出現拐點,同樣在約1300℃時達到最大值。當鋯英石加入量小于6%時,經1500℃燒后材料的體積密度和常溫抗折強度隨鋯英石加入量增加而增大。同時,不燒鎂基復相材料引入鋁鈦渣后,材料線膨脹系數同樣在約1300℃時達到最大值,鋁鈦渣對鎂質復合材料有促燒結作用。鋁鈦渣加入量為2%時,經1500℃燒后的鎂質復合材料熱震穩(wěn)定性較好。
【關鍵詞】:鎂基復相材料 熱膨脹率 數據分析 熱震穩(wěn)定性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Q175.713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緒論9-11
- 1.1 研究背景9
- 1.2 課題的提出9-10
- 1.3 研究內容10-11
- 2. 文獻綜述11-17
- 2.1 鎂基復相材料11-15
- 2.1.1 方鎂石/鎂鋁尖晶石復相材料11-12
- 2.1.2 方鎂石/鎂鉻尖晶石復相材料12-13
- 2.1.3 方鎂石/鎂鋁鉻尖晶石復相材料13-15
- 2.2 鎂基復相不燒耐高溫材料15-16
- 2.2.1 鎂基不燒復相材料優(yōu)勢15-16
- 2.2.2 鎂基不燒復相材料種類16
- 2.2.3 鎂基不燒復相材料關鍵技術16
- 2.3 論文研究內容16-17
- 3. 試驗工藝17-24
- 3.1 原料17
- 3.2 制備17-19
- 3.2.1 配方17-18
- 3.2.2 混煉18
- 3.2.3 成型18-19
- 3.2.4 干燥19
- 3.2.5 燒成19
- 3.3 表征19-24
- 3.3.1 設備19-22
- 3.3.2 表征項目22-24
- 4. 試驗數據與分析24-45
- 4.1 氧化鋯與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行為關系的試驗研究24-29
- 4.1.1 氧化鋯與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系數和熱膨脹率的關系研究24-26
- 4.1.2 氧化鋯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線變化率的關系研究26
- 4.1.3 氧化鋯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體積密度和顯氣孔率的關系研究26-27
- 4.1.4 氧化鋯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常溫抗折強度的關系研究27-28
- 4.1.5 氧化鋯與鎂基復相材料熱震穩(wěn)定性的關系研究28-29
- 4.2 氧化鈦與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行為關系的試驗研究29-34
- 4.2.1 氧化鈦與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系數和熱膨脹率的關系研究29-30
- 4.2.2 氧化鈦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線變化率的關系研究30-31
- 4.2.3 氧化鈦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體積密度和顯氣孔率的關系研究31-32
- 4.2.4 氧化鈦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常溫抗折強度的關系研究32-33
- 4.2.5 氧化鈦與鎂基復相材料熱震穩(wěn)定性的關系研究33-34
- 4.3 鋯英石與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行為關系的試驗研究34-39
- 4.3.1 鋯英石與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系數和熱膨脹率的關系研究34-36
- 4.3.2 鋯英石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線變化率的關系研究36
- 4.3.3 鋯英石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體積密度和顯氣孔率的關系研究36-38
- 4.3.4 鋯英石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常溫抗折強度的關系研究38
- 4.3.5 鋯英石與鎂基復相材料熱震穩(wěn)定性的關系研究38-39
- 4.4 鋁鈦渣與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行為關系的試驗研究39-45
- 4.4.1 鋁鈦渣與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系數和熱膨脹率的關系研究39-40
- 4.4.2 鋁鈦渣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線變化率的關系研究40-41
- 4.4.3 鋁鈦渣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體積密度和顯氣孔率的關系研究41-42
- 4.4.4 鋁鈦渣與鎂基復相材料燒后常溫抗折強度的關系研究42-43
- 4.4.5 鋁鈦渣與鎂基復相材料熱震穩(wěn)定性的關系研究43-45
- 5. 結論45-46
- 參考文獻46-49
- 致謝49-50
- 作者簡介50-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曉敏;高強度鎂基非晶態(tài)復合材料[J];金屬功能材料;2003年02期
2 ;英國發(fā)明可吸收二氧化碳鎂基水泥[J];建材發(fā)展導向;2009年01期
3 胡志;閆洪;陳國香;;鎂基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熱加工工藝;2009年14期
4 ;碳纖維混雜增強鎂基高模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J];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09年04期
5 魏怡蕓;王敬豐;劉郭平;吳夏;潘復生;;鎂基非晶復合材料制備、性能及應用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0年19期
6 張從陽;李文珍;朱巧博;靳宇;;超聲復合分散法制備鎂基納米復合材料的關鍵技術[J];鑄造技術;2013年08期
7 胥會祥,呂劍;鎂基氣相氟化催化劑的研究進展[J];工業(yè)催化;2002年06期
8 譚偉民;沈曉冬;張振忠;陸春華;許仲梓;;鎂基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進展與展望[J];材料導報;2006年08期
9 李陽,仲崇仁;鎂基深脫硫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鞍鋼技術;2000年12期
10 倪紅衛(wèi);謝中;何環(huán)宇;張華;;鎂基脫硫劑鋼液脫硫試驗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張志文;張錦剛;劉宇;;深脫硫鎂基脫硫劑消耗的預測性分析[A];2001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上卷)[C];2001年
2 劉正波;底根勝;郭漢杰;;鎂基脫硫劑特性及影響因素的研究[A];冶金研究中心2005年“冶金工程科學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郝剛領;韓福生;許巧平;李衛(wèi)東;;鎂基多孔材料制備工藝的研究[A];2008全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歐陽柳章;曹志杰;王輝;劉江文;朱敏;;納米復相催化的鎂基合金熱力學和動力學調控[A];第一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大會摘要集[C];2014年
5 齊云鵬;李雙壽;彭浩;;CNTs-鎂基非晶復合材料的壓縮性能及分析[A];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與科技支撐——2012年山東省科協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謝敏;宋希文;趙鳴;郭巍;安勝利;;鎂基鋁酸鑭的合成及其熱物理性能研究[A];2010年全國冶金物理化學學術會議專輯(上冊)[C];2010年
7 方沁華;黃世萍;劉志平;汪文川;;水化鎂基蒙脫石結構和動力學的分子動力學模擬[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4年
8 原建光;李瑩;朱云峰;李李泉;;多壁碳納米管載鈀對鎂基氫化物吸放氫性能的影響[A];第一屆氫能關鍵材料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吳兆鋒;譚彬;李建榮;黃小滎;;三例鎂基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的合成與表征[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李廷斌 孫土堂;精雕細琢鎂基材料這塊“金疙瘩”[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5年
2 政協海城市委員會 發(fā)言人 市政協委員 海城市礦產品交易中心主任 梁建平;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 加速海城菱鎂基地建設[N];鞍山日報;2011年
3 記者 趙雙勝 史鵬飛;潤德鎂公司2.5萬噸鎂基合金一期工程竣工投產[N];長治日報;2006年
4 海城市委宣傳部;產業(yè)升級 戰(zhàn)略轉型[N];中國縣域經濟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娟;鎂基血管支架材料在模擬流體動力生理環(huán)境中降解和生物應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唐曉佳;船舶廢氣鎂基脫硫系統優(yōu)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年
3 高宇;納米氧化鎂基吸附劑煙氣同時脫硫脫硝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振東;鎂基復相材料熱膨脹行為的分析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6年
2 王彬;氫處理—塑性變形制備細晶鎂基材料工藝過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3 支春雷;鎂基儲氫催化材料的制備及其在推進劑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4 劉廣成;高容量鎂基儲氫復合材料的制備與儲氫特性[D];浙江大學;2008年
5 郝孝麗;羥基磷灰石涂層鎂基生物材料電化學制備與表征[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6 孫海全;直流電弧等離子體法制備鎂基超細復合材料及其儲氫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7 方小強;玻璃纖維布增強鎂基復合材料制備和界面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8 尹志其;鎂基非晶多孔材料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劉鵬;鎂基泡沫材料的制備基礎研究[D];東北大學;2012年
10 馬武明;鎂基納米混雜復合材料高溫動態(tài)拉伸本構行為及變形機理[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9009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90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