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聚糖基復合納米凝膠纖維親和膜的制備及吸附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5 08:20
本文關(guān)鍵詞:殼聚糖基復合納米凝膠纖維親和膜的制備及吸附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納米纖維親和膜 溶液噴射紡絲技術(shù) 皮芯復合 殼聚糖(CS) 蛋白質(zhì)吸附 汽巴藍(F3GA)
【摘要】:親和膜分離技術(shù)是將膜分離技術(shù)和親和色譜分離技術(shù)相結(jié)合的一種新型高效分離技術(shù)。納米纖維以纖維直徑小,比表面積大成為親和膜基材研究的新方向,而溶液噴射紡絲技術(shù)作為新型納米纖維制備技術(shù)得到了廣泛關(guān)注,且溶液噴射紡納米纖維呈卷曲形態(tài),穿透性好,適于過濾基材的應(yīng)用。殼聚糖具有良好的蛋白質(zhì)吸附性能而廣泛應(yīng)用于親和膜,但其可紡性和機械性能較差,本論文基于同軸溶液噴射紡絲技術(shù),設(shè)計制備了以PA6為芯層,殼聚糖和聚乙烯醇(PVA)為皮層的皮芯復合納米纖維(NCNFs), NCNFs兼具了殼聚糖皮層吸附材料的利用和PA6芯層材料對力學性能的提高。通過掃描電鏡(SEM)、透射電鏡(TEM)等手段觀察了NCNFs的表面形態(tài),確認了其皮芯結(jié)構(gòu),研究了其紡絲工藝對其結(jié)構(gòu)的影響;同時進一步將NCNFs膜進行了F3GA的固載,并通過紅外光譜可以證實配基的固載。研究了NCNFs結(jié)構(gòu)對親和配基固載量的影響及其對BSA吸附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固載配基后的納米纖維膜對BSA分子的吸附容量較高。當皮芯比為1:1,殼聚糖與PVA比為50:50,交聯(lián)度為10%,吸附時間為8h,蛋白質(zhì)溶液初始濃度為3mg/mL, pH為7.14時,親和膜吸附量可達到379.43 mg/g,且吸附速率較快,吸附過程符合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本課題的研究為皮芯復合納米纖維膜在蛋白質(zhì)分離提純方面的應(yīng)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chǔ),為親和膜分離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guān)鍵詞】:納米纖維親和膜 溶液噴射紡絲技術(shù) 皮芯復合 殼聚糖(CS) 蛋白質(zhì)吸附 汽巴藍(F3GA)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Q051.893
【目錄】:
- 學位論文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20
- 1.1 蛋白質(zhì)的分離純化8-9
- 1.1.1 蛋白質(zhì)分離與純化的一般原則8
- 1.1.2 蛋白質(zhì)分離與純化的方法8-9
- 1.2 親和膜技術(shù)研究進展9-13
- 1.2.1 膜分離技術(shù)的發(fā)展概述10-11
- 1.2.2 親和膜的發(fā)展歷史11-12
- 1.2.3 親和膜的應(yīng)用及展望12-13
- 1.3 分離膜材料13-15
- 1.3.1 平板式親和膜13
- 1.3.2 中空纖維親和膜13-14
- 1.3.3 納米纖維親和膜14-15
- 1.4 納米纖維制備技術(shù)研究進展15-17
- 1.5 納米凝膠纖維17-19
- 1.5.1 凝膠概述17-18
- 1.5.2 納米凝膠纖維18-19
- 1.6 本文工作19-20
- 第二章 NCNFs親和膜的制備與表征20-42
- 2.1 引言20-21
- 2.2 實驗部分21-27
- 2.2.1 紡絲溶液的配制及膜的制備21-25
- 2.2.1.1 實驗材料和儀器21-22
- 2.2.1.2 NCNFs親和膜的制備22-23
- 2.2.1.3 不同殼聚糖/PVA比例NCNFs親和膜的制備23-24
- 2.2.1.4 不同交聯(lián)度NCNFs親和膜的制備24-25
- 2.2.2 親和配基的固載25-26
- 2.2.2.1 實驗材料和儀器25-26
- 2.2.2.2 親和配基的固載26
- 2.2.3 NCNFs結(jié)構(gòu)與性能的測試26-27
- 2.2.3.1 NCNFs形貌測試26
- 2.2.3.2 NCNFs溶脹性能測試26-27
- 2.2.3.3 NCNFs紅外(FTIR)測試27
- 2.2.3.4 NCNFs元素分析測試27
- 2.3 結(jié)果與討論27-39
- 2.3.1 NCNFs的形貌分析27-31
- 2.3.2 NCNFs溶脹性能分析31-35
- 2.3.3 NCNFs的配基固載35-39
- 2.4 小結(jié)39-42
- 第三章 NCNFs親和膜的蛋白質(zhì)吸附性能42-58
- 3.1 引言42-43
- 3.2 實驗部分43-45
- 3.2.1 實驗材料和儀器43
- 3.2.2 靜態(tài)吸附性能測試43-44
- 3.2.2.1 靜態(tài)吸附的測定44
- 3.2.2.2 BSA靜態(tài)吸附性能的分析44
- 3.2.3 動態(tài)吸附性能測試44-45
- 3.2.3.1 動態(tài)吸附性能的測定44
- 3.2.3.2 動態(tài)吸附分析44-45
- 3.3 結(jié)果與討論45-56
- 3.3.1 蛋白質(zhì)吸附的標準曲線45-46
- 3.3.2 皮芯比對親和膜的吸附性能的影響46
- 3.3.3 殼聚糖/PVA比例對親和膜吸附性能的影響46-47
- 3.3.4 交聯(lián)度對親和膜吸附性能影響47-48
- 3.3.5 吸附時間對吸附性能的影響48-49
- 3.3.6 蛋白酶初始濃度對吸附性能分析49-50
- 3.3.7 pH對吸附性能分析50-51
- 3.3.8 親和膜的吸附動力學51-54
- 3.3.9 親和膜的等溫吸附行為54-56
- 3.4 小結(jié)56-58
- 第四章 結(jié)論與展望58-60
- 4.1 全文總結(jié)58-59
- 4.2 展望59-60
- 參考文獻60-66
- 攻讀碩士期間主要科研成果66-68
- 致謝6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柴紅,錢驊,陳歡林;親和膜分離應(yīng)用研究進展[J];膜科學與技術(shù);2003年04期
2 聶華麗;陳天翔;朱利民;;尼龍親和膜的制備條件優(yōu)化及其表征[J];膜科學與技術(shù);2011年02期
3 鮑時翔,鄭青,姚汝華,蘇志國;親和膜吸附γ-免疫球蛋白的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1期
4 郭為,商振華,于億年,周康,周良模;大孔纖維素親和膜在生化制劑純化中的應(yīng)用[J];中國藥學雜志;1998年12期
5 李靜,陳歡林,柴紅;金屬螯合親和膜吸附分離與純化溶菌酶的研究(Ⅱ)──不同金屬螯合親和膜對溶菌酶的吸附性能[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99年08期
6 商振華,周冬梅,郭為,于億年,周良模,潘明臣,周康;聚酰胺親和膜用于去除內(nèi)毒素的研究 Ⅰ,
本文編號:7360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7360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