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工程論文 >

有機硅功能化碳點的制備及其在白光LED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7-08-08 02:12

  本文關鍵詞:有機硅功能化碳點的制備及其在白光LED中的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硅油碳點 硅橡膠 硅烷功能化碳點 白光LED 多基色


【摘要】:固態(tài)第四代光源-LED是顯示與照明技術的核心器件,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使用壽命長、經(jīng)濟效益高等諸多優(yōu)勢。目前,商用LED用光轉(zhuǎn)換材料以稀土摻雜的無機熒光粉為主。熒光粉制備條件苛刻,且通常包含昂貴的稀土元素,這些稀土元素有限且會對環(huán)境造成危害,熒光粉顆粒不均一,會存在擋光、漏光問題。量子點作為一種光轉(zhuǎn)換材料,通常包含重金屬成分,也是不環(huán)保的,量子點還存在光閃爍與光漂白等問題,導致LED性能下降。另外,熒光粉、量子點與LED封裝材料相容性差,容易造成團聚,影響器件的穩(wěn)定性與光學性能。碳點作為一類新型碳納米材料,由于其制備方法簡單、環(huán)保低毒、易于功能化、光化學性能穩(wěn)定而深受關注。有機硅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耐高低溫、耐候性、高透過率與折光率,在LED封裝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本論文從碳點易于功能化的優(yōu)勢出發(fā),制備了三類有機硅功能化的碳點發(fā)光材料,包括綠光發(fā)射的硅油功能化碳點、綠光和紅光發(fā)射的硅烷功能化碳點,并研究其在二基色和三基色白光LED的應用。有機硅功能化碳點可實現(xiàn)自固化或共固化封裝,有望在白光LED上發(fā)揮發(fā)光層與封裝層雙重作用,有效避免傳統(tǒng)白光LED光轉(zhuǎn)換與封裝材料的相容性問題,為提高LED性能提供新的思路。本論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如下:(1)硅油功能化綠光碳點及二基色白光LED:采用一步溶劑熱法制備了氨丙基硅油功能化的綠光碳點,發(fā)光在550 nm(白光LED 460 nm激發(fā)),通過簡單加熱可自固化封裝得到碳點交聯(lián)硅橡膠,更有利于同時作為LED發(fā)光材料和封裝材料。自封裝后的LED器件白光CIE坐標值為(0.33,0.28),與標準的白光CIE(0.33,0.33)非常接近。硅油功能化碳點還可與氨丙基硅油實現(xiàn)不同比例的摻雜,實現(xiàn)共交聯(lián)固化,得到碳點雜化柔性硅橡膠玻璃(碳點濃度可從10 wt%調(diào)至100wt%),具有高透過率,并可反復彎折。其中25wt%的CDs-SR最大彎曲撓度為9.58 mm,曲率半徑為26 mm,彎曲模量較低,為5.2 MPa,邵氏硬度為20A,與報道的硅橡膠彈性體相似。這些特性在光電子器件,尤其是在柔性電子器件中尤為重要。此外,有機硅聚合物材料的耐高溫性能使得該類碳點材料在LED使用中表現(xiàn)出較好的熱穩(wěn)定性。因此硅油功能化碳點在白光LED和柔性光電器件領域有潛在的應用前景。(2)紅光碳點及其紅光LED:以對苯二胺為碳源,一步溶劑熱法制備了紅光碳點。通過調(diào)節(jié)反應條件與反應物比例,最終得到高量子產(chǎn)率的紅光碳點(QY:25%),與文獻報道類似,但是制備方法較文獻簡單。NaOH使得紅光碳點發(fā)光波長紅移,且對提高量子產(chǎn)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提純紅光碳點,可獲得高量子產(chǎn)率的紅光碳點(QY:32.8%),及硅烷化紅光碳點。結合紅光碳點與藍光LED芯片,制備得到碳點基的紅光LED,更加環(huán)保節(jié)能,在紅光顯示和照明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3)硅烷功能化碳點在三基色白光LED的應用:調(diào)節(jié)白光LED中硅烷化綠光碳點與硅烷化紅光碳點的相對比例,顯色指數(shù)可在69-88范圍內(nèi)調(diào)控,高于硅烷化綠光碳點制備二基色型白光LED(顯色指數(shù)為56-58),滿足室內(nèi)照明需求。硅烷化紅光碳點的引入可提高LED顯色指數(shù),同時使得發(fā)光波長紅移。色溫可在5592-8732 K范圍內(nèi)調(diào)控,光效最高為54.4 lm/W。并且制備的白光LED的CIE坐標可為(0.33,0.33),與純白光相同。以上表明,硅烷化碳點在三基色白光LED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硅烷化綠光碳點與硅烷化紅光碳點具有相似的烷氧基硅烷功能基團,可共水解縮合形成三維交聯(lián)結構,使得硅烷化碳點有望在LED器件中同時作為發(fā)光層與封裝層。這種方法將有助于避免傳統(tǒng)LED中光轉(zhuǎn)換與封裝材料的相容性問題,并且可以簡化LED器件的制備,為獲得高性能的白光LED器件提供了可能。
【關鍵詞】:硅油碳點 硅橡膠 硅烷功能化碳點 白光LED 多基色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M923.34;TQ127.11
【目錄】: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符號說明15-16
  • 第一章 緒論16-35
  • 1.1 碳點概述16-17
  • 1.2. 碳點的熒光性能及機理17-21
  • 1.2.1 帶隙躍遷共軛π域熒光機理17-18
  • 1.2.2 表面態(tài)缺陷熒光機理18-19
  • 1.2.3 碳點的可調(diào)熒光發(fā)射19-21
  • 1.3 碳點的合成方法21-26
  • 1.3.1 自上而下21-22
  • 1.3.2 自下而上22-23
  • 1.3.3 碳點的表面鈍化與功能化23-26
  • 1.4 白光LED26-32
  • 1.4.1 白光的產(chǎn)生方式26-27
  • 1.4.2 白光的評價指標27-28
  • 1.4.3 白光LED的光轉(zhuǎn)換材料28-32
  • 1.5 有機硅材料在LED封裝的應用32-33
  • 1.6 論文的選題意義及研究內(nèi)容33-35
  • 第二章 氨丙基硅油功能化碳點的制備及其在白光LED的應用35-56
  • 2.1 實驗部分35-38
  • 2.1.1 主要試劑35
  • 2.1.2 主要儀器35-36
  • 2.1.3 實驗過程36-37
  • 2.1.4 表征方法37-38
  • 2.2 結果與討論38-54
  • 2.2.1 氨丙基硅油的表征39-40
  • 2.2.2 熒光AMS-CDs的表征及其光學性能40-44
  • 2.2.3 CDs-SR的表征、及其光學和力學性能44-52
  • 2.2.4 AMS-CDs在白光LED的應用52-54
  • 2.3 本章小結54-56
  • 第三章 紅光碳點的制備及紅光碳點LED56-73
  • 3.1 實驗部分56-58
  • 3.1.1 主要試劑56
  • 3.1.2 主要儀器56-57
  • 3.1.3 實驗過程57-58
  • 3.1.4 表征方法58
  • 3.2 結果與討論58-72
  • 3.2.1 反應條件對CDs-A光學性能的影響58-66
  • 3.2.2 CDs-B與CDs-C的表征及其光學性質(zhì)66-71
  • 3.2.3 紅光碳點LED71-72
  • 3.3 本章小結72-73
  • 第四章 硅烷化碳點在三基色白光LED的應用73-82
  • 4.1 實驗部分73-75
  • 4.1.1 主要試劑73
  • 4.1.2 主要儀器73-74
  • 4.1.3 實驗過程74-75
  • 4.1.4 表征方法75
  • 4.2 結果與討論75-80
  • 4.2.1 G-SiCDs的表征及其光學性質(zhì)75-77
  • 4.2.2 硅烷化碳點在三基色白光LED的應用77-80
  • 4.3 本章小結80-82
  • 第五章 結論82-84
  • 參考文獻84-97
  • 致謝97-100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100-101
  • 附件10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LED咖啡桌[J];美食;2010年09期

2 王德劉;傅仁利;何洪;宋秀峰;沈源;;白光LED用光轉(zhuǎn)換材料的研究與發(fā)展[J];材料導報;2007年08期

3 ;LED玻璃為玻璃產(chǎn)業(yè)增添亮麗風景[J];遼寧建材;2009年08期

4 ;韓國研究團隊稱已研發(fā)出全球首個純白色LED[J];稀土信息;2009年07期

5 潘雄;;新型白光LED制備研究獲新進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6 ;臺灣企業(yè)研發(fā)出S型LED可彎曲薄型玻璃[J];建材發(fā)展導向;2012年02期

7 海信;國際發(fā)光二極管(LED)交通信號講座在荷蘭召開[J];光源與照明;2000年01期

8 于冰;;淺談半導體照明[J];硅谷;2010年05期

9 廖嘉琳;;玻璃領域新突破——LED生態(tài)轉(zhuǎn)光玻璃問世[J];住宅產(chǎn)業(yè);2013年05期

10 李紹霞;李大吉;王亞平;王卓;;白光LED用光轉(zhuǎn)換材料的研究[J];材料導報;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長泰;;白光LED新型熒光襯底的探索與制備[A];第15屆全國晶體生長與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李勝利;蘇科;張麗;張弈;何柱國;;音樂調(diào)制LED植物生長器的研究[A];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生物物理與重大疾病分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肖志國;;白光LED用新型發(fā)光粉和芯片研究進展[A];第11屆全國發(fā)光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張繼輝;;淺談半導體發(fā)光二極管(LED)及其應用[A];中國電子學會可靠性分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選[C];2008年

5 彭萬華;;超高亮度和白光LED在祖國大陸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A];海峽兩岸第十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專題報告文集[C];2003年

6 郭子菱;;LED特殊照明應用——植物照明新商機[A];海峽兩岸第十七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專題報告暨論文集[C];2010年

7 余仕文;;高性能q憊絳圓牧霞捌湓跇、LEDt氨I現(xiàn)產(chǎn)捎肹A];2010年海峽兩岸功能性復合材料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張萬生;趙敏;;白光LED失效機理的研究[A];第二屆中國包頭·稀土產(chǎn)業(yè)論壇專家報告集[C];2010年

9 蔣吉強;唐德良;李治強;;影響白光LED衰減的關鍵因素研究[A];首屆珠中江科協(xié)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蔡明誠;;廣場、景觀、應用LED新啟示[A];2007年中國(廈門)LED照明與裝飾論壇暨城市夜景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鳳;LED廣告游船國慶亮相重慶兩江[N];中國旅游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程久龍;“專利門”卡住中國LED 深圳企業(yè)抱團出擊[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0年

3 記者 郜天一;千元級LED電視“忽悠”消費者[N];哈爾濱日報;2011年

4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 羅佳秀 范兵 謝學軍;采取靈活策略應對LED專利重壓[N];中國電子報;2012年

5 蔡維希;新一代白光LED材料研發(fā)成功[N];中國化工報;2013年

6 詩文;臺白光LED明年市場占有率達五成[N];電子資訊時報;2004年

7 鄧楠 《金周刊》記者 丁一;未來新概念——白光LED讓資本趨之若鶩[N];中國經(jīng)營報;2001年

8 湖南 肖國平;維修白光LED臺燈[N];電子報;2007年

9 許志順 DigiTimes;臺廠白光LED:難逃日廠專利緊箍咒[N];電子資訊時報;2006年

10 記者 萬林 北京;白光LED迎來發(fā)展機遇 2008年將增長16%[N];電子資訊時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忠賢;LED用多色熒光粉的制備、發(fā)光性質(zhì)與發(fā)光機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2 于音;白光LED用稀土離子摻雜熒光材料的制備及光譜性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3 嚴小松;白光LED用熒光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4 王樂;白光LED高效封裝結構及燈具級散熱機理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湯安;白光LED用含銦及鈮酸釓紅色熒光粉的發(fā)光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6 張建立;硅襯底氮化鎵基黃光LED外延生長與器件性能研究[D];南昌大學;2014年

7 慈志鵬;幾種LED用氧化物基熒光粉的制備和發(fā)光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肖芬;紫外激發(fā)白光LED熒光粉的制備及發(fā)光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9 谷捚鑫;白光LED用氮系熒光粉的可控制備及發(fā)光性能調(diào)控[D];東華大學;2011年

10 李廣環(huán);白光LED用熒光粉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思秋;白光LED用NaLaBB'O_6熒光粉的發(fā)光性能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2 張華健;LED白光在二次配光設計中的顏色均勻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3 李榮玲;基于白光LED的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D];復旦大學;2014年

4 謝佳佳;物聯(lián)網(wǎng)LED智能植物生長柜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方法研究[D];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2015年

5 趙君風;LED用BaY_2S_4基熒光粉的制備與光譜性質(zhì)[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茜;單基白光LED硅酸鹽熒光粉的合成、表征和發(fā)光性質(zhì)[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厚峰;LED智能玻璃分布式視頻播放系統(tǒng)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6年

8 王琴;高光效白光LED用藍光增透黃光增反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9 蔣艷巧;基于LED的彩色全息成像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10 郭綿綿;大功率白光LED結構設計和封裝技術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6377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6377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73b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