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Au增強摻Er 3+ 鉍酸鹽玻璃近紅外發(fā)光特性
發(fā)布時間:2021-12-18 13:09
研究了摻Er3+含Au納米顆粒鉍酸鹽玻璃在波長為980nm的LD抽運下1.53μm波長處的發(fā)光特性。測試得到表征Au納米顆粒存在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峰位于565586nm波長之間,透射電鏡(TEM)圖像中觀察到密集分布形狀各異的Au納米顆粒,尺寸約為516nm。研究表明,隨著AuCl含量增加,1.53μm波長處熒光強度呈現(xiàn)先增強后減弱的趨勢,在AuCl摻雜濃度為0.2wt%時取得最大值,為未摻雜時的4.3倍;熒光增強原因歸結(jié)于Au納米顆粒SPR引起的局域場增強以及Au0→Er3+的能量轉(zhuǎn)移,熒光淬滅原因歸結(jié)于Er3+→Au0的能量反向轉(zhuǎn)移。
【文章來源】:光電子·激光. 2017,2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圖1未摻雜AuCl的Au0-BBT玻璃樣品的DTA曲線
[9]。一般地,ΔT>100℃時玻璃的熱穩(wěn)定性較好。本實驗中,ΔT為125℃,因此玻璃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保證了所析出Au納米顆粒的純度。圖1未摻雜AuCl的Au0-BBT玻璃樣品的DTA曲線Fig.1DTAprofileoftheAu0-BBTglasssampleundopedwithAuCl3.2玻璃的吸收光譜和TEM圖像從圖2可以看出,吸收光譜除了顯示Er3+固有吸收峰外,還較好顯示了表征Au納米顆粒存在的圖2Er3+離子摻雜含不同AuCl濃度的Au-BBT系列玻璃樣品的吸收光譜Fig.2AbsorptionspectraofEr3+ionsdopedAu-BBTglasssamples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AuCl·626·光電子·激光2017年第28卷
在2.0以上,因此BBT玻璃系統(tǒng)相應(yīng)Au納米顆粒SPR特征峰位置(約565~586nm)明顯高于鈉鈣硅酸鹽玻璃系統(tǒng)(約410nm)。通過圖3可以看到,采用熔融退火一步法制備得到的Au2-BBT玻璃樣品中,Au納米顆粒有球形、橢圓形和不規(guī)則形等,分散性較好;部分較小的納米顆粒通過Ostwald熟化過程[12,13]聚集形成了較大的納米顆粒,這一聚集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不規(guī)則類型的Au納米顆粒團簇,顆粒尺寸較小,約在5~16nm之間。圖3Au2-BBT玻璃樣品的TEM圖像Fig.3TEMimageofAu2-BBTglasssample3.3熒光光譜和熒光增強機理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AuCl的加入,熒光強度得到較大幅度增強,在AuCl摻雜濃度為0.2wt%處達到最大值,和未摻雜的Au0-BBT玻璃樣品相比提高了4.3倍;Er3+熒光增強的可能機理有以下兩方面:1)由Au納米顆粒SPR?guī)У木钟驁鲈鰪娨鸬模郏保,15]。從圖5[16]可以看出,在波長為980nm的激光泵浦下,Er3+吸收紅外光子從基態(tài)4I15/2躍遷到激發(fā)態(tài)4I11/2級,再無輻射馳豫(NR)到4I13/2能級;隨后再從4I13/2能級躍遷到4I15/2能級發(fā)出近紅外光。由于析出的Au納米顆粒和周圍基質(zhì)玻璃的相對介電常數(shù)不同,由SPR產(chǎn)生的表面等離子體波使得入射光集中在亞波長結(jié)構(gòu)中。入射強度的改變和金屬的屏蔽效應(yīng)通常會使Au納米顆粒周圍的局域場得到增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PR技術(shù)用于吸收介質(zhì)的折射率虛部檢測[J]. 張穎穎. 激光與光電子學(xué)進展. 2013(10)
本文編號:3542459
【文章來源】:光電子·激光. 2017,2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圖1未摻雜AuCl的Au0-BBT玻璃樣品的DTA曲線
[9]。一般地,ΔT>100℃時玻璃的熱穩(wěn)定性較好。本實驗中,ΔT為125℃,因此玻璃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保證了所析出Au納米顆粒的純度。圖1未摻雜AuCl的Au0-BBT玻璃樣品的DTA曲線Fig.1DTAprofileoftheAu0-BBTglasssampleundopedwithAuCl3.2玻璃的吸收光譜和TEM圖像從圖2可以看出,吸收光譜除了顯示Er3+固有吸收峰外,還較好顯示了表征Au納米顆粒存在的圖2Er3+離子摻雜含不同AuCl濃度的Au-BBT系列玻璃樣品的吸收光譜Fig.2AbsorptionspectraofEr3+ionsdopedAu-BBTglasssamples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AuCl·626·光電子·激光2017年第28卷
在2.0以上,因此BBT玻璃系統(tǒng)相應(yīng)Au納米顆粒SPR特征峰位置(約565~586nm)明顯高于鈉鈣硅酸鹽玻璃系統(tǒng)(約410nm)。通過圖3可以看到,采用熔融退火一步法制備得到的Au2-BBT玻璃樣品中,Au納米顆粒有球形、橢圓形和不規(guī)則形等,分散性較好;部分較小的納米顆粒通過Ostwald熟化過程[12,13]聚集形成了較大的納米顆粒,這一聚集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不規(guī)則類型的Au納米顆粒團簇,顆粒尺寸較小,約在5~16nm之間。圖3Au2-BBT玻璃樣品的TEM圖像Fig.3TEMimageofAu2-BBTglasssample3.3熒光光譜和熒光增強機理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AuCl的加入,熒光強度得到較大幅度增強,在AuCl摻雜濃度為0.2wt%處達到最大值,和未摻雜的Au0-BBT玻璃樣品相比提高了4.3倍;Er3+熒光增強的可能機理有以下兩方面:1)由Au納米顆粒SPR?guī)У木钟驁鲈鰪娨鸬模郏保,15]。從圖5[16]可以看出,在波長為980nm的激光泵浦下,Er3+吸收紅外光子從基態(tài)4I15/2躍遷到激發(fā)態(tài)4I11/2級,再無輻射馳豫(NR)到4I13/2能級;隨后再從4I13/2能級躍遷到4I15/2能級發(fā)出近紅外光。由于析出的Au納米顆粒和周圍基質(zhì)玻璃的相對介電常數(shù)不同,由SPR產(chǎn)生的表面等離子體波使得入射光集中在亞波長結(jié)構(gòu)中。入射強度的改變和金屬的屏蔽效應(yīng)通常會使Au納米顆粒周圍的局域場得到增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PR技術(shù)用于吸收介質(zhì)的折射率虛部檢測[J]. 張穎穎. 激光與光電子學(xué)進展. 2013(10)
本文編號:35424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35424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