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焙燒焦油甲苯不溶物性質和組成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5-25 10:33
采用元素分析儀、紅外光譜儀、X射線衍射分析儀、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儀器對鋁用炭素焙燒焦油中甲苯不溶物(TI)的組成與結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TI主要是由形狀極其不規(guī)則的顆粒團聚而成,其中95%的顆粒粒徑小于1.265μm,TI主要以稠環(huán)芳烴有機物為主,且相較于焙燒焦油有更高的縮合度,無機物主要為VO2、AlF3、CaSO4、SiO2、Al2O3等化合物。氧原子在TI中富集,其存在形態(tài)主要為酚羥基和羧基。
【文章來源】:炭素技術. 2020,39(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實驗
1.1 實驗原料
1.2 實驗方法
1.3 分析測試
2 結果與討論
2.1 炭素焙燒焦油TI元素組成
2.2 炭素焙燒焦油TI粒徑分布
2.3 炭素焙燒焦油TI組分X射線衍射分析
2.4 SEM分析
2.5 FT-IR分析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預處理后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的組成分析[J]. 孫智慧,鄭敏燕,張衛(wèi)紅,白奮飛. 石油化工. 2017(12)
[2]中溫煤焦油中類型Fe的分布特征[J]. 王磊,李冬,黃江流,畢瑤,朱永紅,袁揚. 石油化工. 2016(08)
[3]煤焦油重組分甲苯不溶物結構組成及對懸浮床加氫裂化生焦的影響[J]. 吳樂樂,李金璐,鄧文安,張英紅,李傳. 燃料化學學報. 2015(08)
[4]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的性質和組成分析[J]. 李冬,劉鑫,孫智慧,李穩(wěn)宏,馬偉.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4(01)
[5]熱重模擬蒸餾在重油餾程分析中的應用[J]. 路長通,谷雙,陳紀忠. 石油化工. 2011(09)
[6]大型焦爐煤焦油QI含量偏高的原因分析[J]. 胡定強,王光輝,田永勝,曾丹林,邱江華,魏松波,常紅兵,梁治學,劉向勇. 煤炭轉化. 2011(03)
[7]煤瀝青中原生QI性質分析[J]. 任紹梅,熊杰明. 炭素技術. 2008(01)
[8]油砂瀝青改質產品中甲苯不溶物的表征[J]. 許志明,王宗賢,KOTLYAR L S,CHUNG K H.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04(01)
[9]預焙陽極生坯裂紋原因及措施[J]. 李鋒,王建紅,王卉麗. 炭素技術. 2003(01)
[10]用紅外光譜研究煤瀝青粘結劑及其炭化產物[J]. 許斌,李其祥,張學信. 炭素技術. 1996(02)
本文編號:3205184
【文章來源】:炭素技術. 2020,39(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實驗
1.1 實驗原料
1.2 實驗方法
1.3 分析測試
2 結果與討論
2.1 炭素焙燒焦油TI元素組成
2.2 炭素焙燒焦油TI粒徑分布
2.3 炭素焙燒焦油TI組分X射線衍射分析
2.4 SEM分析
2.5 FT-IR分析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預處理后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的組成分析[J]. 孫智慧,鄭敏燕,張衛(wèi)紅,白奮飛. 石油化工. 2017(12)
[2]中溫煤焦油中類型Fe的分布特征[J]. 王磊,李冬,黃江流,畢瑤,朱永紅,袁揚. 石油化工. 2016(08)
[3]煤焦油重組分甲苯不溶物結構組成及對懸浮床加氫裂化生焦的影響[J]. 吳樂樂,李金璐,鄧文安,張英紅,李傳. 燃料化學學報. 2015(08)
[4]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的性質和組成分析[J]. 李冬,劉鑫,孫智慧,李穩(wěn)宏,馬偉.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4(01)
[5]熱重模擬蒸餾在重油餾程分析中的應用[J]. 路長通,谷雙,陳紀忠. 石油化工. 2011(09)
[6]大型焦爐煤焦油QI含量偏高的原因分析[J]. 胡定強,王光輝,田永勝,曾丹林,邱江華,魏松波,常紅兵,梁治學,劉向勇. 煤炭轉化. 2011(03)
[7]煤瀝青中原生QI性質分析[J]. 任紹梅,熊杰明. 炭素技術. 2008(01)
[8]油砂瀝青改質產品中甲苯不溶物的表征[J]. 許志明,王宗賢,KOTLYAR L S,CHUNG K H.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04(01)
[9]預焙陽極生坯裂紋原因及措施[J]. 李鋒,王建紅,王卉麗. 炭素技術. 2003(01)
[10]用紅外光譜研究煤瀝青粘結劑及其炭化產物[J]. 許斌,李其祥,張學信. 炭素技術. 1996(02)
本文編號:32051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320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