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工程論文 >

超低溫燒結微波介質陶瓷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18-06-02 10:41

  本文選題:微波介質陶瓷 + 超低溫燒結 ; 參考:《硅酸鹽學報》2017年09期


【摘要】:超低溫燒結微波介質陶瓷作為無源集成技術的主要介質材料,可廣泛應用于無線通訊、可穿戴電子、物聯網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等領域,其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理論指導意義,是目前功能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本文綜合介紹了超低溫燒結微波介質陶瓷材料的應用背景和主要的材料體系,以及主要材料體系的介電性能和優(yōu)缺點,探討了材料組分、介電常數、Qf值、頻率溫度系數之間的關系,闡述了超低溫燒結陶瓷材料的性能調控手段,并指出了今后超低溫燒結微波介質陶瓷材料的主要發(fā)展前景和研究方向。鉬酸鹽基超低溫燒結陶瓷兼具超低燒結溫度、系列化介電常數和低損耗等優(yōu)點,有望實現在超低溫共燒技術中的應用。離子取代和多相復合是有效調控材料微波介電性能的方法,使材料更利于應用。
[Abstract]:As the main dielectric material of passiv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ultra-low temperature sintered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s can be widely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earable electronics, Internet of things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etc. The related research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significance, and is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background and main material system of ultra-low temperature sintered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ain material system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QF value ar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quency and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 performance control methods of ultra-low temperature sintered ceramic materials are described, and the main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of ultra-low temperature sintering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 materials in the future are pointed out. Molybdate based ultra-low temperature sintered ceramic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ultra-low sintering temperature, serialized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low loss. Ion substitution and multiphase recombin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ontrol the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which makes the materials more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17YFB0406303)資助
【分類號】:TQ17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美云;陶瓷的低溫燒結[J];中國陶瓷;1987年02期

2 曲遠方,侯峰,徐廷獻;低溫燒結絕緣材料的研究[J];硅酸鹽通報;1997年06期

3 李江,潘裕柏,寧金威,黃智勇;陶瓷低溫燒結的研究及展望[J];硅酸鹽通報;2003年02期

4 王天寶,王列娥;低溫燒結95瓷研究及其生產[J];江蘇陶瓷;2005年02期

5 吳蔭芳;化學工程系研究成功“低溫燒結獨石壓電陶瓷變壓器”[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年06期

6 ;低溫燒結獨石壓電陶瓷變壓器研制成功[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年03期

7 黃泳,黃亞鋒;PMN-PZN-PFW-PZT多元系統(tǒng)壓電陶瓷低溫燒結[J];中國陶瓷;2000年02期

8 周桃生,彭煒,苗君,鄺安祥;低溫燒結壓電陶瓷材料及應用[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1期

9 莫方策;付振曉;張火光;李娟;;低溫燒結BaO-Nd_2O_3-TiO_2陶瓷介質材料的研制[J];電子元件與材料;2011年10期

10 傅仁利,楊克濤,熊黨生,喬梁,周和平;氮化鋁陶瓷低溫燒結過程中的液相遷移與表層晶粒生長[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4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維良;唐春寶;胡元云;李月明;;低溫燒結BaO-Sm_2O_3-TiO_2系微波介質陶瓷材料的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2)[C];2007年

2 任允鵬;王磊;潘偉;李潔;尚慶剛;;低溫燒結耐磨陶瓷的研制[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姜斌;葉耀紅;李德紅;鄧宏;李陽;曾娟;王恩信;;低溫燒結PNN-PZT陶瓷研究[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4 侯育冬;朱滿康;高峰;汪浩;王波;田長生;嚴輝;;氧化銅摻雜對低溫燒結0.2PZN-0.8PZT材料性能的影響[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5 周佳駿;李敬鋒;張孝文;;LiF摻雜KNN基壓電陶瓷的低溫燒結[A];第十七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2年

6 鐘朝位;岑孝良;張樹人;徐進;;低溫燒結MBLC用SrTiO_3瓷料電阻—電壓特性研究[A];94'全國結構陶瓷、功能陶瓷、金屬/陶瓷封接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7 雷鳴;成鵬飛;李盛濤;;低溫燒結ZnO-玻璃系壓敏陶瓷的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Ⅲ[C];2004年

8 張啟龍;童建喜;楊輝;;Sol-gel法引入添加劑制備低溫燒結ZnTiO_3微波介質陶瓷[A];全國第三屆溶膠—凝膠科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9 樊磊;王超;范錦鵬;張大海;王紅潔;;Li_2O為燒結助劑的Si_3N_4陶瓷低溫燒結過程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2年

10 劉建紅;郜劍英;彭雪;;氧化鋁陶瓷低溫燒結技術的探討[A];真空電子與專用金屬材料、陶瓷—金屬封接專輯[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周忠華;日本新型瓷磚低溫燒結工藝簡介[N];廣東建設報;2007年

2 唐偉;高性能低溫燒結軟磁鐵氧體材料研制成功[N];科技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孔明日;鈦酸鍶鋇半導瓷的低溫燒結特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2 張寶林;低溫燒結熱穩(wěn)定BaTiO_3基陶瓷介質材料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3 魏雪松;低溫燒結Ba_(6-3x)(Nd_(1-y)Bi_y)_(8+2x)Ti_(18)O_(54)體系陶瓷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詹俊;A1N陶瓷的低溫燒結與組織結構優(yōu)化[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張迎華;BaTiO_3基PTCR細晶陶瓷低溫燒結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3 張文娟;氮化鋁基復合基板材料的低溫燒結及其性能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3年

4 高洪業(yè);大功率變壓器用壓電陶瓷的機電性能及低溫燒結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5 涂文芳;BaTiO_3基半導體陶瓷細晶化及低溫燒結特性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趙懷昆;添加多元助燒劑的CaO-Li2_O-Sm_2O_3-TiO_2陶瓷低溫燒結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1年

7 李寧;低溫燒結復合取代YIG鐵氧體制備工藝及電磁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8 李藝峰;低溫燒結BaTiO_3基X8R陶瓷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9 陳建利;低溫燒結Sr系PTC材料的制備與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10 劉向春;鈦酸鋅介電陶瓷的低溫燒結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9684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9684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381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