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工程論文 >

基于彈性變形的超聲磨削氧化鋯陶瓷的粗糙度模型

發(fā)布時間:2018-04-30 08:33

  本文選題:磨粒突出高度 + 彈性變形 ; 參考:《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7年11期


【摘要】:針對磨粒突出高度隨機分布的特點,結合砂輪型號,建立了磨粒突出高度的正態(tài)分布圖。通過切削厚度概率密度函數(shù)建立了普通磨削和超聲磨削的理論切削厚度公式,采用基于彈性變形的接觸弧長,結合氧化鋯陶瓷的材料特性,計算出基于彈性變形的最大未變形切削厚度。根據(jù)磨粒突出高度分布和表面粗糙度的算術平均偏差定義,建立了普通磨削和超聲磨削的粗糙度模型。理論研究和實驗結果均表明:使用超聲磨削改善了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而該模型可以根據(jù)給定材料的性能有效測出其表面粗糙度。由于設計的磨粒形狀單一,理論值比實際值小約2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ndom distribution of abrasive particle outburst height,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abrasive particle outburst height is establish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grinding wheel model. Through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cutting thickness, the theoretical cutting thickness formulas of common grinding and ultrasonic grinding are established. The contact arc length based on elastic deformation and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zirconia ceramics are used. The maximum undeformed cutting thickness based on elastic deformation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arithmetic mean deviation definitions of the height distribution and surface roughness of abrasive particles, the roughness models of general grinding and ultrasonic grinding are established.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workpiece is improved by ultrasonic grinding. The model can effectively measure the surface roughness according to the properties of the given material. The theoretical value is about 20% smaller than the actual value due to the single shape of the designed abrasive particle.
【作者單位】: 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475310) 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20133120120005)
【分類號】:TQ17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紹裘;高新技術中應用的氧化鋯陶瓷材料[J];景德鎮(zhèn)陶瓷;1993年04期

2 劉珍華;測氧用氧化鋯陶瓷及其制造方法[J];江蘇陶瓷;1988年02期

3 王家強;;氧化鋁-氧化鋯陶瓷纖維[J];建材工業(yè)信息;1988年09期

4 ;國外新產(chǎn)品[J];今日科技;1988年09期

5 陳昶,陳佩芳;相變增韌氧化鋯陶瓷研究進展[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1989年08期

6 王旭東;氧化鋯陶瓷及其制造方法[J];江蘇陶瓷;1993年02期

7 陳達謙;氧化鋯陶瓷應用與展望[J];中國陶瓷工業(yè);1994年02期

8 王零森;二氧化鋯陶瓷(一)[J];陶瓷工程;1997年01期

9 鄭月秋;用微波法提高含氧化鋯陶瓷復合材料的致密性[J];稀有金屬快報;1999年01期

10 陳曉軍;陶立;楊波;胡會南;韓冰;柳秉毅;;氧化鋯陶瓷粉末性能與燒結組織的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年3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森鳳;陳楷;陳少貞;姚俊杰;張偉南;;著色氧化鋯陶瓷[A];94'全國結構陶瓷、功能陶瓷、金屬/陶瓷封接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2 高戈;司文捷;苗赫濯;;改善光纖連接器用氧化鋯陶瓷低溫劣化性能的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原效坤;許并社;;納米晶氧化鋯陶瓷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1年

4 歐軍飛;周金芳;楊生榮;;仿生礦化法制備聚苯乙烯-馬來酸酐基片上氧化鋯陶瓷[A];甘肅省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年會、第七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瑞敬;氧化鋯陶瓷室溫壓入力學行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2 王傳創(chuàng);氧化鋯陶瓷漿料流變性及其燒結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6年

3 李翔;SPS燒結氧化鋯陶瓷的制備及其強韌化機理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4 鮑樂;醫(yī)用氧化鋯陶瓷的磨削仿真與試驗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5 續(xù)曉霄;放電等離子燒結氧化鋯陶瓷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6 劉麗菲;高韌性彩色氧化鋯陶瓷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郇昌天;氧化鋯陶瓷的連接及性能表征[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8 吳星星;氧化鋯陶瓷現(xiàn)象研究[D];福州大學;2011年

9 陳士冰;多孔氧化鋯陶瓷的制備及其性能的研究[D];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10年

10 雷小力;摻雜氧化鋯陶瓷的制備及導電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82383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82383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9d3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