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作用對再生混凝土界面顯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
本文選題:再生混凝土 + 界面過渡區(qū) ; 參考:《沈陽建筑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研究碳化作用對再生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顯微硬度及寬度的影響,從微觀層面揭示碳化反應(yīng)對再生混凝土的作用機理.方法通過顯微硬度儀來測量碳化前后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的顯微硬度.結(jié)果強度等級相同的再生混凝土,經(jīng)28 d碳化后,老骨料-新漿體界面處顯微硬度值增大,界面過渡區(qū)寬度不同程度減小;老漿體-新漿體界面的顯微硬度有所增大,過渡區(qū)寬度略有減小;老骨料-老漿體界面顯微硬度的影響規(guī)律與老骨料-新漿體界面顯微硬度的影響規(guī)律基本一致.結(jié)論碳化反應(yīng)能夠提高再生混凝土中水泥漿體和界面過渡區(qū)的密實程度和顯微硬度;強度等級相同的再生混凝土,界面孔隙率的大小以及碳化作用對老骨料-新漿體界面的影響最大,其次是老骨料-老漿體界面,對老漿體-新漿體界面的影響最小.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arbonation on the microhardness and width of the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of recycled concrete, an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carbonation reaction on recycled concrete.Methods the microhardness of multiple interfaces of recycled concrete before and after carbonization was measured by microhardness tester.Results after 28 d carbonizat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with the same strength grade, the microhardness value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old aggregate and new slurry increased, the width of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decreased, and the microhardness of interface between old aggregate and new slurry increased.The width of transition zone decreases slightly, and the effect of microhardness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old aggregate and old slurry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old aggregate and new slurry.Conclusion Carbonization reaction can improve the compactness and microhardness of cement paste and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n recycled concrete, and the recycled concrete with the same strength grade.The effect of porosity and carbonation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old aggregate and new slurry is the largest, followed by the interface between old aggregate and old slurry, and the effect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old aggregate and new slurry is the least.
【作者單位】: 青島理工大學(xué)土木工程學(xué)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項目(51378270,51578297)
【分類號】:TU52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忠星;李秋義;曹瑜斌;劉海寶;;硫酸鹽侵蝕對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顯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J];硅酸鹽通報;2017年02期
2 李秋義;王忠星;岳公冰;曹瑜斌;;氯鹽侵蝕對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顯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J];硅酸鹽通報;2017年01期
3 施惠生;孫丹丹;吳凱;;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微觀結(jié)構(gòu)及其數(shù)值模擬方法的研究進展[J];硅酸鹽學(xué)報;2016年05期
4 張玲峰;韓建德;劉偉慶;孫偉;;碳化導(dǎo)致水泥基材料微觀結(jié)構(gòu)演變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dǎo)報;2015年03期
5 李文貴;肖建莊;黃靚;Surendra P.Shah;;再生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納觀力學(xué)性能試驗研究[J];湖南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4年12期
6 黃秀亮;王成剛;柳炳康;;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3年11期
7 耿歐;陳辭;顧榮軍;鄭靖靖;柴博士;;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界面微觀結(jié)構(gòu)的發(fā)展規(guī)律[J];建筑材料學(xué)報;2012年03期
8 徐文冰;水中和;馬軍濤;陳偉;;基于顯微硬度分析的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1年01期
9 董淑慧;張寶生;葛勇;鄭秀華;;輕骨料-水泥石界面區(qū)微觀結(jié)構(gòu)特征[J];建筑材料學(xué)報;2009年06期
10 陳偉;田亞坡;周紫晨;;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及顯微硬度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09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忠星;李秋義;謝汝朋;李倩倩;;碳化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的定量分析[J];混凝土;2017年07期
2 郭鵬;韋萬峰;楊帆;楊曉宇;;再生集料及再生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研究進展[J];硅酸鹽通報;2017年07期
3 李秋義;李倩倩;岳公冰;郭遠新;;碳化作用對再生混凝土界面顯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J];沈陽建筑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7年04期
4 雷斌;李召行;熊進剛;宋固全;;基于細觀尺度的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綜述[J];硅酸鹽通報;2017年06期
5 雷斌;鄒俊;扶名福;熊進剛;;混凝土ITZ性能及其對混凝土性能影響研究[J];混凝土;2017年05期
6 閆春嶺;高丹盈;胡春生;胡海波;王啟乾;;鋼纖維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碳化試驗[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xué)報;2017年02期
7 付佳麗;陳威文;柳炳康;;改性再生混凝土角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7年01期
8 莊園;潘志宏;馬劍;江鑫;;摻鋼渣再生骨料自密實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xué)研究;2017年01期
9 王忠星;李秋義;曹瑜斌;劉海寶;;硫酸鹽侵蝕對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顯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J];硅酸鹽通報;2017年02期
10 李秋義;王忠星;岳公冰;曹瑜斌;;氯鹽侵蝕對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顯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J];硅酸鹽通報;2017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磊;牛荻濤;;硫酸鹽侵蝕作用下混凝土損傷層與微觀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5年12期
2 張高展;丁慶軍;李棟才;孫道勝;;海水侵蝕環(huán)境下混凝土材料微觀結(jié)構(gòu)分析[J];功能材料;2015年04期
3 李文貴;肖建莊;黃靚;Surendra P.Shah;;再生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納觀力學(xué)性能試驗研究[J];湖南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4年12期
4 葉騰;徐毅慧;張錦;;C25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試驗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4年12期
5 何智海;錢春香;張異;趙飛;;等強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的納米壓痕表征[J];建筑材料學(xué)報;2014年06期
6 殷惠光;張連英;李雁;劉瑞雪;李兵;;氯鹽侵蝕后含摻合料混凝土微觀形貌特征試驗研究[J];混凝土;2014年08期
7 胡瑾;閻培渝;董樹國;張國杰;;提高中等強度等級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的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4年04期
8 邢志水;鄧敏;王愛國;劉開偉;;含石膏骨料引起的混凝土內(nèi)部硫酸鹽侵蝕[J];建筑材料學(xué)報;2014年01期
9 李果;YUAN Yingshu;DU Jianmin;JI Yongsheng;;Determination of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Concrete Carbonation[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13年05期
10 陸建鑫;水中和;田素芳;丁沙;曾瀟;;超硫酸鹽水泥與波特蘭水泥混凝土顯微結(jié)構(gòu)與性能的比較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13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龔傲龍;郭萬里;孫樸;熊瑤;;碳化作用下固化氯離子失穩(wěn)特性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2年08期
,本文編號:17735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77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