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Ni超細孔徑多孔陽極氧化鋁模板的合成和特性
本文選題:結(jié)構(gòu)色 切入點:磁性能 出處:《微納電子技術(shù)》2017年08期
【摘要】:采用電沉積法制備的鍍Ni超細孔徑(5 nm)的多孔陽極氧化鋁(PAA)薄膜系列,顯示出鮮艷而多樣的結(jié)構(gòu)色。Ni沉積在超細孔徑的多孔陽極氧化鋁(UPAA)模板的表面上,形成了孔隙率很大的網(wǎng)狀鍍層。Ni層是由疏松的納米點組成。這些納米點平均長度約為46 nm,縱橫比小于2。Ni納米點吸收和散射了來自UPAA-Al界面反射的自然光,從而提高了UPAA模板的結(jié)構(gòu)色飽和度。通過改變UPAA薄膜的厚度,可在自然光范圍內(nèi)精細調(diào)控樣品的結(jié)構(gòu)色。Ni/UPAA復合薄膜的矯頑力和方形度高達810 Oe和0.61。沉積的Ni層呈面心立方相和磁各向異性,其矯頑力基本符合一致轉(zhuǎn)動模型。Ni/UPAA復合薄膜可應(yīng)用于裝飾、液體傳感器、顯示器和多功能防偽領(lǐng)域。
[Abstract]:The series of porous anodic alumina (PAA) films prepared by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 show that bright and diverse structural colors. Ni is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porous anodic alumina (UPAA) template with ultrafine pore size.The Ni layer, which has a large porosity, is composed of loose nanowires.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se nanowires is about 46 nm, and the aspect ratio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2.Ni nanowires, which absorbs and scatters the natural light reflected from the UPAA-Al interface, thus increasing the structural color saturation of UPAA templates.By changing the thickness of UPAA thin film, the coercivity and square degree of the composite film can be adjusted to 810Oe and 0.61in natural light range.The deposited Ni layer is face-centered cubic phase and magnetic anisotropy. The coercivity of Ni / UPAA composite film can be used in decoration, liquid sensor, display and multifunctional anti-counterfeiting field.
【作者單位】: 河北醫(yī)科大學基礎(chǔ)醫(yī)學院;河北科技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
【基金】:河北省教育廳高�?茖W技術(shù)研究項目(QN2014029);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學技術(shù)研究重點項目(ZD2016079)
【分類號】:TB383.2;TQ15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敬晶;李子岳;張惠敏;侯雪;孫會元;;Opt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porous anodic alumina films embedded with Co nanowires[J];Chinese Physics B;2013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敬晶;趙瑞斌;劉磊;張惠敏;張晶;喬麗華;郝晨汝;李靜;;鍍Ni超細孔徑多孔陽極氧化鋁模板的合成和特性[J];微納電子技術(shù);2017年08期
2 楊淑敏;朱玉燕;韓偉;顧建軍;豈云開;;PAA@Co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光學特性研究[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濤,林紅巖,于翠艷,張湘義;納米多孔陽極氧化鋁模板剝鋁劑的研究[J];表面技術(shù);2005年01期
2 陳新華;多孔陽極氧化鋁研究綜述[J];許昌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常曉仆;李淑英;;多孔陽極氧化鋁膜在分離方面的研究進展[J];四川化工;2006年02期
4 牛新書;陳建軍;劉山虎;蔣凱;;多孔陽極氧化鋁膜的制備研究[J];化學研究與應(yīng)用;2007年04期
5 尚杰;唐艷艷;劉麗來;張鵬翔;;多孔陽極氧化鋁模板的影響因素[J];膜科學與技術(shù);2008年05期
6 程竟然;;多孔陽極氧化鋁的制備及其形成機理概述[J];經(jīng)營管理者;2009年21期
7 曹昌盛;邢萍;孟錦宏;孫杰;曹曉暉;;多孔陽極氧化鋁膜的制備及應(yīng)用研究[J];中國有色金屬;2011年20期
8 ;多孔陽極氧化鋁膜板[J];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2012年07期
9 梁鉅松;劉亞;葉能;徐勇勇;;多孔陽極氧化鋁形成機理新解釋[J];科技視界;2014年16期
10 葉蓓蓉;王成;;多孔陽極氧化鋁制備工藝的研究[J];浙江化工;2009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迪;李淑英;;多孔陽極氧化鋁模板的動力學研究及發(fā)展趨勢[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6)[C];2007年
2 孟錦宏;劉宇;曹昌盛;孫杰;曹曉暉;;多孔陽極氧化鋁膜的制備及其應(yīng)用研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4分冊)[C];2010年
3 鄭國渠;董虹星;干學宏;曹華珍;;多孔陽極氧化鋁膜孔阻擋層去除的研究[A];第六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青年表面工程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屈葉青;張平;曾鴻燕;;多孔陽極氧化鋁膜制備新工藝[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6年
5 鄭國渠;董虹星;干學宏;曹華珍;;多孔陽極氧化鋁膜孔阻擋層去除的研究[A];第六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楊培霞;安茂忠;鄭鐵帥;;在硫酸-草酸混酸電解液中多孔陽極氧化鋁膜的形成過程研究(英文)[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7 李燕;王成偉;徐洮;劉維民;;銅/多孔陽極氧化鋁納米有序陣列復合體系的光吸收特性[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8 楊培霞;安茂忠;;預(yù)處理工藝對制備多孔陽極氧化鋁膜的影響[A];2005年上海市電鍍與表面精飾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胡永明;顧豪爽;鄭凱泓;陳侃松;;多孔陽極氧化鋁膜的結(jié)構(gòu)修飾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10 王建;李燕;王成偉;孫小偉;徐洮;劉維民;;陽極電壓對多孔陽極氧化鋁薄膜光學常數(shù)的影響[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廖進福;多孔陽極氧化鋁的“逆向工程”—刻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馬迪;多孔陽極氧化鋁膜的電化學表征及動力學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梁坤;多孔陽極氧化鋁膜內(nèi)交流電沉積金屬粒子的歷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4 丁古巧;多孔陽極氧化鋁模板的制備、表征以及在半導體納米結(jié)構(gòu)材料制備中的應(yīng)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蘭芳;多孔陽極氧化鋁膜的光學性質(zhì)及其在納米材料制備中的應(yīng)用[D];山西師范大學;2016年
2 劉玉昆;負載無機活性粒子的多孔陽極氧化鋁薄膜制備及生物學性能研究[D];東華大學;2017年
3 張國娟;新型纖維式固相微萃取材料在氣體揮發(fā)性代謝物中的應(yīng)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4 杜娟;多孔陽極氧化鋁模板法制備納米線陣列[D];暨南大學;2011年
5 馬迪;多孔陽極氧化鋁模板與鎳納米線組裝體系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6 孫傳民;大孔自組裝多孔陽極氧化鋁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7 李展望;多孔陽極氧化鋁模板的制備及結(jié)構(gòu)表征[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韓曉宇;多孔陽極氧化鋁模板的制備表征及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9 石田;模板法制備多孔陽極氧化鋁納米復合材料修飾電極及其電化學性質(zhì)和電催化性質(zhì)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袁淑娟;多孔陽極氧化鋁鑲嵌復合材料的光學性質(zhì)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7025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70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