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結構對水泥基材料抗鹽凍性能影響規(guī)律的研究
本文選題:水泥基材料 切入點:快速凍融試驗 出處:《東南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由寒冷環(huán)境所引起的凍融破壞是一種分布極為廣泛的侵蝕形式,而鹽湖環(huán)境、海洋環(huán)境及除冰鹽的使用會加速水泥基材料損傷,其破壞程度和速率比普通凍融大幾倍,甚至十幾倍。水泥基材料是具有結構多尺度特性的非均質(zhì)多相復合材料。明確多維/多尺度的孔結構表征參數(shù),研究水泥基材料微觀結構分析方法,實現(xiàn)水泥基材料孔結構經(jīng)時變化和微裂紋演變的原位觀測,是揭示其微觀結構與宏觀耐久性之間關聯(lián)的基礎。根據(jù)橋梁工程結構部位的不同要求,設計了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和C50的抗鹽凍混凝土。研究了新拌混凝土工作性、混凝土力學性能和氯離子滲透性能等。結果表明混凝土含氣量增加會引起其強度降低,混凝土含氣量每增加1%,則混凝土強度降低3%~5%。引氣混凝土折壓比提高,并且抗氯離子滲透性能得到改善,摻加礦物摻合料也可以減少氯離子滲透。研究結果表明集料在水泥基材料中不僅起到骨架支撐作用,還會影響內(nèi)部氣孔空間分布,其中水泥凈漿由于不含粗細集料,其承氣性差,引氣效果低于混凝土,并且砂漿的承氣性最好。采用直線導線法、X射線斷層掃描(X-CT)法、壓汞(MIP)法和氣體吸附法等多種分析測試手段,提出以孔隙率、孔徑分布、孔形貌為參數(shù)的孔結構多尺度表征方法,并實現(xiàn)對孔洞空間分布的真實展示;探索了不同含氣量水泥基材料的微觀結構、孔洞全尺度孔徑分布、孔形貌和空間排列特征及其抗鹽凍性能,建立了孔結構特征與宏觀性能之間的關系。直線導線法和X射線斷層掃描法測孔范圍是μm-mm尺度,可以測定引氣劑引入的絕大部分氣孔結構:壓汞法和氣體吸附法測孔范圍分別是3nm-400 μm和0.4nm-100μm可以測定水泥基材料內(nèi)部的毛細孔與凝膠孔結構。研究表明引氣劑所引入的氣孔孔徑范圍為50μm-350μm,并且這一范圍內(nèi)的氣孔對水泥基材料抗鹽凍性能影響最大。采用快速凍融試驗方法,研究鹽凍過程中由表及里的梯度損傷規(guī)律;通過研究不同鹽凍循環(huán)次數(shù)后孔結構和微裂縫的經(jīng)時演變規(guī)律,以剝蝕量、質(zhì)量變化率和相對動彈性模量保持率為媒介,建立了水泥基材料微觀結構損傷與宏觀性能劣化之間的聯(lián)系。試驗結果表明從凍融開始,剝落量一直在累積,而凍融試件質(zhì)量和相對動彈性模量保持率先增加后降低。單純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并不一定利于其抗鹽凍性能改善,含氣量是影響抗凍性能的決定性因素。氯鹽和凍融雙重破壞作用環(huán)境下的混凝土,其含氣量不宜低于4%。粉煤灰和礦渣微粉的摻入會使得混凝土含氣量略有降低,以及氣泡間距系數(shù)增大,從而導致混凝土的抗鹽凍性能有所降低,建議有抗鹽凍性要求的混凝土礦物摻合料摻量不宜大于35%。氣泡間距系數(shù)與混凝土抗鹽凍破壞能力有較好的相關性,僅僅使用新拌混凝土含氣量不足以完全反映混凝土硬化后的氣泡結構和特征,建議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可采用含氣量和氣泡間距系數(shù)雙參數(shù)來保證其抗鹽凍性能。本文的研究成果為水泥基材料的抗鹽凍性能理論研究具有直接借鑒價值,對實際工程應用具有可靠的指導意義。水泥基材料在不同腐蝕環(huán)境下生成的腐蝕性產(chǎn)物各異,導致劣化速度快慢不同。通過利用X射線衍射法研究不同配合比水泥基材料的腐蝕產(chǎn)物,還利用電子掃描顯微鏡從微觀形貌上研究不同的腐蝕產(chǎn)物的差異,同時利用能量色散X-射線分析法研究其產(chǎn)物元素含量。結果表明凍融前水泥基材料基體由水化密實的凝膠產(chǎn)物組成;凍融循環(huán)后鈉離子和氯離子擴散進基體,并且孔內(nèi)水化產(chǎn)物形貌由凍融前的密實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槭杷啥痪哂心z能力的支棒狀形貌。含氣量高的水泥基材料抗鹽凍性能明顯得到改善,中等濃度鹽溶液對水泥基材料的破壞作用最大。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5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龍廣成,王新友,肖瑞敏;水泥基材料的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性研究[J];材料導報;2002年08期
2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水泥基材料與應用國際研討會”第一輪通知[J];硅酸鹽學報;2011年01期
3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水泥基材料與應用國際研討會”第一輪通知[J];硅酸鹽通報;2011年01期
4 ;“可持續(xù)發(fā)展水泥基材料專題”欄目[J];硅酸鹽學報;2012年01期
5 文寨軍;顏碧蘭;;淺談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的未來發(fā)展[J];中國建材;2014年04期
6 蔣正武;水泥基材料裂縫自愈合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3年04期
7 伍建平;姚武;劉小艷;;導電水泥基材料的制備及其電阻率測試方法研究[J];材料導報;2004年12期
8 ;《青藏高原嚴酷環(huán)境中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與應用》進展順利[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5期
9 閻培渝;鄭峰;;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動力學模型[J];硅酸鹽學報;2006年05期
10 馬一平;;常溫可逆溫致變色水泥基材料的研制[J];建筑材料學報;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武;吳科如;;水泥基材料損傷自愈合的理論與方法[A];2000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下)——2000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吳中偉;;特高強纖維水泥基材料[A];纖維水泥制品行業(yè)纖維增強水泥及其制品論文選集(1)(1960~2009)[C];2009年
3 趙順增;劉立;吳勇;曹淑萍;;電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4 趙順增;劉立;吳勇;曹淑萍;;電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下冊)[C];2003年
5 馮奇;巴恒靜;梁傳棟;;二級界面對水泥基材料孔結構和性能的影響[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上冊)[C];2003年
6 姚武;劉小艷;伍建平;;碳纖維水泥基材料溫-阻效應研究[A];先進纖維混凝土 試驗·理論·實踐——第十屆全國纖維混凝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余小燕;賈治龍;于良;陳宜亨;;短切纖維在不同環(huán)境下對水泥基材料斷裂韌性的影響[A];《硅酸鹽學報》創(chuàng)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崔素萍;徐西奎;汪瀾;;水化環(huán)境對水泥基材料吸附重金屬離子性能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謝友均;馬昆林;龍廣成;;硫酸鹽對水泥基材料物理侵蝕的試驗研究[A];第七屆全國混凝土耐久性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10 于利剛;余其俊;劉嵐;;雜化改性廢橡膠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水化作用[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莉;顯微鏡下看水泥[N];科技日報;2007年
2 樊躋宇;拉法基探討水泥基材料可持續(xù)發(fā)展[N];中華建筑報;2011年
3 駐江蘇記者杜小衛(wèi);江蘇水泥基材料創(chuàng)新成果累累[N];中國建材報;2011年
4 賀元棟;肥城米山公司攜手同濟大學建立水泥基材料研發(fā)實踐基地[N];中國建材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周芳燕;水泥基礎研究緣何受寵[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胡春明;水泥基材料應用技術成室內(nèi)防水發(fā)展趨勢[N];中國建設報;2006年
7 王驊;法國高泰集團與同濟大學簽署合作協(xié)議[N];中國建材報;2010年
8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yè)規(guī)劃研究院;應對產(chǎn)能過剩關鍵在于轉(zhuǎn)變發(fā)展方式[N];中國建材報;2012年
9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院長 姚燕;低碳技術引領水泥混凝土行業(yè)科學發(fā)展[N];中國建材報;2011年
10 駐天津記者 郭關朝 特約記者 王寶芬;天津建材科研所取得良好業(yè)績[N];中國建材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龐曉,
本文編號:15953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595377.html